本篇文章为得到APP上梁宁老师 《产品思维30讲》 的学习笔记
什么是系统能力?
在前面“点线面体”的分析中,我们知道了每个人都只是一个点,每个人的能力上限是很容易看到的,而每个人所呈现的状态、所能做的事除了个人能力、品性之外,还有背后线、面、体的支持和赋能,这种支持和赋能就是一种系统能力。
校招的时候,一个比较常见的求职建议就是告诉没有求职经验的校招生,面试的时候千万不要过于地“装”,而是在自然状态的基础上加上一点点自信和认真即可。从应聘到入职再到正式工作来看,应聘只是最开始的一个时点,如果在这个时点表现得和自己正常状态相差过大,对于之后漫长的职业发展期其实很不利。
一个人的自然状态,是这个点背后长期培养出的系统能力的结果。身材好,必然有自律和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有涵养,是多年学识和性情的培养,一个时点下的状态可以“临时抱佛脚”地装一装,但是系统能力是不可能临时装出来的。经验不多的面试官可能会被暂时唬过去,但是之后的工作中原形毕露反倒会带来更大的负面作用;而对于经验老到的面试官,则可能直接看穿你的虚伪,弄得气氛尴尬。
从人的状态迁移到做产品,一个产品表面看上去只是一个点,比如一个网站、一个APP、一个小程序等,但是这背后,都需要一个足够规模的团队所提供的系统能力。
做产品还是做服务?
产品经理到底是要做一个产品还是提供一种服务?这个问题会让很多人第一次看到时一愣,这一词之差的背后,其实是产品认知的差异。
假设现在公司生产了一台打孔机,那么公司的目标用户需要的是什么?是打孔机这个产品本身还是“让墙上有一个洞”这个服务?
如果你从生产产品的角度切换到提供服务,那么你首先思考的不是这个打孔机长什么样,大小多少,成本多少,售价多少这些表层的性质,这些都是产品研发的“低层次问题”,你需要考虑的是我如何提供“让墙上有一个洞”的服务这一“高层次的问题”。
于是,赚钱的方式至少变为了两种:第一种是把打孔机卖给用户,让用户自己在墙上打洞;第二种就是把打孔机租给用户,需要的时候可以付费共享,甚至是提供上门打孔的服务。
在互联网时代,这两种方案都具有很高的可行性,但是如果是从“做产品”的角度出发,那只能想到方案一,只纠结于产品的设计和成本售价,然而这些因素在从“提供服务”才能考虑到的方案二里是无关紧要的,产品的质量、共享信息的准确性、服务的及时性和专业性,这些才是“制胜”的关键。
做产品还是提供服务,目的和实现途径都完全不一样。
“确定性”很重要
课程里用了大半的内容讲了ATM机的产品布局思路,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词——确定性。
产品的确定性代表着服务的稳定性。我们可能看到很多网站的美化程度不怎么高,但是这么多年一直都有很多人登录访问,反而很多花里胡哨的网站如昙花一样,匆匆诞生、匆匆倒闭。
这其实就是不同网站的产品经理的产品理念不同,有的产品经理是只把做产品当成了做产品,所以把大部分的工作放在了表现层上,如设计师般进行美化,但是对于底层要提供的服务却不怎么在意;有的产品经理把做产品当成了提供服务,所以知道提供确定、稳定服务的产品才是有竞争力的产品。
人生和社会是如此的不确定,所以在“确定”成为稀缺物品的世界里,提供确定性、给人安全感的事物是会非常让人留恋和依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