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1
这并不算阅读体验十分愉悦的书,但这确实本迫切想要读完的书。
小说开篇便写道,莉迪亚死了。
这个父母兄长疼爱、成绩优异、漂亮的16岁女孩,到底是怎样的原因,让她选择了在众人熟睡的深夜离开家门走向湖边,最后落水而死。
她心思细腻,敏感,没有安全感。身边太多糟糕的事情让她想变坏,她开始抽烟,开始主动和那个在校园中频繁与女孩子约会的人待在一起,并想献上自己的初夜,可那个男人爱的竟然是她的哥哥内斯。
莉迪亚对杰克说“其实,我为你感到遗憾——爱上了讨厌你的人。”的确,内斯和杰克的关系十分不好,内斯对杰克达到十分厌恶的地步。
所以当杰克反问她“至少我不用别人来告诉我,我想要什么;至少我知道我是谁,我想要什么,你呢,李小姐?你想要什么”
当这些问句在她脑袋里上下翻飞,她的思绪开始迷茫。她想当医生吗?不,那只是怕再次失去母亲为满足母亲期待所做的选择。那她想要的是什么?
一切究竟是什么开始不对劲的?
也许是那个夏天,母亲这段短暂的消失经历让莉迪亚开始恐惧。她害怕失去她的母亲和父亲。所以每当母亲说“你想不想”的时候,她会说“是的”。她知道父母一直渴望什么,而她做的就是满足他们的期待,让他们开心。
而不久前,她最大的恐惧出现了:失去内斯。她知道内斯要去哈佛了,就算她藏着录取通知,她试着不让内斯知道这件事情,可是总是被知道了,内斯要走了,他如出笼的鸟一般,迫不及待的出走。而这成了压死莉迪亚的最后一根稻草。
莉迪亚其实不是真的想死,她只是想逃离。
外面的黑暗使寂静更加深沉,她想到了那片湖水,背负着沉重的爱与期待,她想在水中找到那种自由和安宁,结果意外葬身。
那个深夜,当莉迪亚松开揽绳驶向湖心的时候,莉迪亚明白了要怎么做,如何重新开始,从头开始,这样,她就再也不用害怕孤独了。她许下新的誓言,她终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沉入水底的少女,用死亡完成了自我的救赎。
死去的人已经得到解脱,而活着的人花很长的时间才能醒悟。
2
每个人终此一生都是成为自己的过程,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可是,当“他人”是最爱我们的人,我们又如何摆脱?如何成为真正的自己呢?
我有一个表姐,从小就活在父母的期待里。假期生活也是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学过钢琴,学过跳舞,学过画画。每样东西都是略懂皮毛,都不精通。
考上大学那年,表姐最初是想选北京的学校。但舅舅舅妈抱着志愿参考书研究了几天,最后选择了本市的一所师范学校。也许在父母的眼里,女孩子就应该留在身边,何况当老师多好呀,收入稳定、假期较长、作息规律,而且还利于择偶。
那不是她想要的,但在填志愿一事上,她没有挣扎,选择接受。大学毕业后,我们都一致以为,她会带着毕业证,收拾行囊,接受父母利用人际关系选择的学校教书,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但万万没想到,表姐一个人去了北京。十足乖乖女却做出如此一反常态的事情,实在是让人惊讶。何况北漂有多不容易,有多艰辛,舅妈当时气的不行,吵着闹着要去北京把人带回来。
北京他们是去了,但人没有带回来。
后来听闻表姐在大四实习的时候就已经去了北京,租着一个很小的房子,在一家公司实习。当告诉父母的时候,她已经在那边扎稳脚跟,工作转正了。她不敢向父母保证能够在北京过得顺风顺水,过得安稳,但她能保证接下来的每一天都活的像自己。
表姐说,“活了23年,第一次感觉为自己而活的时候,感觉血液都沸腾了。在这个偌大的城市里,来来往往的人都是自己想要坚持下去的一根稻草,北漂的人想在这里实现梦想,而我想在这里找到自己。我从来没问过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我应该给自己一个答案。”
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修行。
但我们生来就背负着父母的期待,若你的父母因爱束缚着你,请不要责怪,这世间不会有比他们更爱我们的人了。想要摆脱这份束缚,只要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去给父母一份更好的答卷,一份证明就好了。我们应该告诉他们自己的选择,和他们及时沟通,你要相信,他们最终的目的都是希望你过得好。
我们钟此一生,就是要不断的做出选择,一路向前并承担结果。
人生的路还那么长,接下来的每一秒钟我都想为自己而活,就算犯错那又怎样,有遗憾才叫人生啊。
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觉得孤独和遗憾,但一路向前,磕磕撞撞中我们一定会拥抱越来越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