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两天,一个英语朗读微信群里的伙伴,在群里问道:“这个群没落了吗?”
没有人回应他的问话。
当然,也没有人说任何的话。
我看了这条突然蹦出来的信息,动了动手指,编辑了一条回应信息,但最后想了想,还是一字一字的删除了。
放下手机,我有些感慨。想当初这个群是多么的热闹,从早上一睁开眼睛,到晚上睡觉前,群里的信息无时无刻不在显现。
那时候聊天说话的频率之高,让人都不能想象。稍一走神,就像错过了好几个亿的信息一样。
然而现在,连个回应的话音都没有。
(二)
也是在前几天的时候,我跟一个小学同学聊天。
我们是通过半年以前建立的小学同学群,再度建立起来的联系。
聊着聊着,我一个心血来潮便问对方:“你手机里还保存着那个小学同学群吗?”
对方一愣:“我手机里也没保存。说真的,你要不提起来,我都忘了咱们还有这么一个班级群呢。”良久,同学又补充道:“当时多热闹啊,感觉那时候跟大家有说不完的话。可之后怎么就突然完全不说话了呢……”
可不是,在最开始的几天里,群里的消息就没有间断过。感觉那时候,和同学回忆小时候的囧事才是正经营生,工作之类的反倒成了休息间隙才干得事情。
当初建立这个群是因为班里的同学参加某次活动之后。
群里除了少数几个关系较好,一直没间断联系的人外,其他同学多是和我一样,自小学毕业后就和其他同窗失去了联系的人。
虽然多年未见,但才一加入,群里就热闹非凡。
大家畅所欲言,共同回忆小时候的种种往事,就连上学时期很腼腆内向,不怎么说话的女同学也都时不常得冒出来,和群里的人调侃一番。
然而,即便聊天的频率一直高得吓人,但话题无非就那几个,“回忆小时候发生的乐事或囧事”、“小学毕业后去了哪里上学”、“现在从事什么工作,在哪儿上班”等等。
在这之后,热闹的情况没持续几天,群里就开始渐渐冷清起来。
直到最后,群里再也没有任何响动。
(三)
其实,早在之前的QQ群聊天时代, 同样有类似的情况。
印象最深的是2年前加入的一个QQ群。那是一个有关于学习的考试交流群。
里面是来自覆盖了各个年龄层段、不同学历层次的社会人员。
虽然背景悬殊,但大家都是抱有同样一个目的。
就是希望通过考试,之后进入该学院学习理论知识,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备考的那段时间里,QQ里的交谈信息无数,从考试用书到面试着装,从答题技巧到抱怨时间不够、学习工作不能两头兼顾的压力等等,也是话题接连不断。
要不是群里有规定,11点之后,必须“熄灯休息、严禁发言”,我甚至还在猜想,群里的人都可以聊至第二天天亮。
那个QQ聊天群的交流火爆程度,会让人觉得它会一直这么活跃下去。
我还清楚的记得,在某一天的下午,一个学员向群管理员问道:“这个群是否会一直保留下去?即便考试结束后,也不会解散该群?”
群管理员回答的也很干脆:“不会保留。本次招生结束后,QQ群就解散。”
听到管理员这番话后,群里顿时炸开了锅。
“不要解散这个群啊。”“请手下留情,继续保留这个群。”“我们还有很多话题需要探讨,所以千万保留QQ群”诸如此类的发言此起彼伏。
管理员看着大家的热情如此高涨,沉默了半晌,最终还是同意考试结束后,继续留有此QQ群。
一听这话,QQ群里的学员开始欢呼,觉得大家又可以在一起聚在一起,谈天说地。
也是,毕竟大家来自天南海北,因为某个共同的远景而凑到一起,绝非是件容易的事。而且更重要的还是,在备考的那几个月间,相互之间也都在鼓励与支持,因此难免会对这个人数并不算少的团体产生依赖的情感。
然而,事情却并非像想象那般美好。
随着考试的渐入尾声,群里交流的火热程度也在逐渐下降。
特别是在招生结束后,群里曾经“热闹非凡”的场景立马消失不见,即使有人提出了新鲜的话题,在看到没人回应后,便也知趣的不再出声;逢年过节的那几天,偶尔有几个人冒出来问候一下大家,但群里很快又恢复了平静,没有人再多加言语。
我还记得这样一个情节。在备考的间期,一个学员每天都坚持转发“早报”一类的新闻,每天清晨他必会将此信息连带着他的问候传递给大家。先开始群里的人都在为他的坚持不懈点赞,然而随着群成员的沉默不语,这位一直坚持的成员也终于停止了他的问候。
很遗憾,那次我并没通过该选拔考试,于是第二年我再一次加入为了当届考试而专门设立的QQ交流群。
同样的情况,再次重复出现。
只不过是迟了一年时间而已。
(四)
随着QQ的没落,更多的人开始转战微信。
聊天的媒介换了形式,从电脑变为了手机,但人那还是那群人,发生的事情也同样类似。
刚才提到的那个英语朗读群,群主是一个英语培训机构的老师。
初期,群主会每天发一小段简短的英文句子,群里的大部分人也都会跟读,并把录制的语音发至群中。
之后,群主本人或是群里其他口语好的人,会听发至群里的每一段语音,并对相应的人做出指点。
因为该群是免费的公益群,加之可以得到些许的指导,故而慕名入群的人数越来越多。
但免费的事情不可能一直持续。在吸收到一定数量的成员后,群主开始着力推荐他的课程,由此很多成员被吸引至了收费学习群。
渐渐地,这个公益群不再有群主发送的每日一句,也不再有志愿者帮忙纠正发音。
就这样,这个学习群开始沉默,直至出现,即使有群成员发了疑问的信息,也不再有任何人回应的情况。
我还有一个微信群,是有关兴趣学习的群。
开始时,同学们学习热情高涨,话题也从先开始的专业知识,发展到后来的随意聊天。不仅是围绕所学内容,其他诸如团购信息、八卦新闻也在不断涌现。即便是组织去哪儿聚会,或者哪怕仅是凑在一起聊天吃饭,群成员也是一呼百应。
然而,随着课程的结束,群里越发变得沉寂。
只有逢年过节时,偶尔某个人发个红包,大家才又冒出来,在说声“谢谢”后,又立马不见了踪影。
因为相同的兴趣爱好而建立起来的群,虽然爱好尚在,但群里却不再就此交流谈论;
因为某次的活动聚会而临时组建的群,随着活动的结束,群也完成了他的“使命”;
因为共同的学习课程而设立的学习群,只有在下一次例行活动前才会有相关话题,而随着课程的结束,群里也不再有任何“响动”。
我手机里类似这样的的群聊有太多。
我想,大部分人的手机中,这样的群聊也会存在不少。
初期话题不断,中期偶尔交谈,后期沉默不语,直至最后微信群消失不见,再也无法从手机中找到。
(五)
记得前两年,也是许久没见的初中同学因为某个缘由,在毕业多年后终于又重聚在一起。
聚会时,大家也都热烈的交谈着,回忆着往昔时光,每个人都开怀不已。
然而随着聚会的结束,大家再次各奔东西。
在这之后,建立的微信联系群,也随着聚会的结束,而再次悄无声息。对比着仅仅几天前,因为讨论见面时间与地点的火热交谈气氛,完全是天壤之别。
我还就这个现象,跟一个朋友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对方是个比我稍长几岁的异性。有些时候,他的话会使我茅塞顿开。
甚至,在结束聊天前,我还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曾经看似可以一直维持下去的熟络关系,却比想象中脆弱很多。找到可以持续一辈子的话题和朋友真有这么难吗?”
我这个朋友却很不以为然:“你们这根本谈不上情谊,完全是因为共同的某件事才走到一起。事情总有一天会结束,与此同时,也就是你们分道扬镳的时刻。再说,你们当年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时候,都没想着继续保持联系,怎么可能通过一次聚会,就突然变得密不可分,最后成为好得不得了的朋友呢,这不过是你们一时的心血来潮而已。”
想想确实是这个道理。
绝大多数的陌生人能凑到一起,不过是因为共同的某件事或是某个话题,当然也正是因为这些才让原本陌生的人渐渐熟络继而成为熟悉的朋友。
同时,也不得不说,联结双方的唯一纽带就是这件事或这个话题。如果在此期间,双方没有进一步的发展,一旦事情完成或是话题结束,双方的关系又会回到最初的原点状态。
这就如同那句老话: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见过不止一次的朋友都会有分道扬镳的一天,更何况是基本谁都不熟悉谁的微信群呢?所以建立之初就有明确目的各种聊天群,必然会难逃“没落”的结局。
所以,微信聊天群建于共同需求,止于目的完成。
不会有第二种情况,区别只在于结束时间的早与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