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母最近在闹离婚。理智上我可以接受这个决定,他们一见面就吵,每天可以为了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开涮。情感上我还无法接受,他们都到这个年纪了,为什么不能坐下来好好谈谈。明年就要高考,最近完全读不下书,想到家马上就要毁了,学习再好又有什么意义。
妈妈昨天偷偷问我,如果爸妈分开,我要跟谁。我说「我不知道」,她就骂我没良心。我好痛苦,感觉从此以后家里再也不温暖了。
每次涉及单亲家庭,尤其是单亲母女的咨询,我都会想起一部电影《辣妈辣妹》(Freaky Friday)。
电影梗概很简单:
单亲妈妈为拉拔孩子努力工作,反而疏远了母女关系,导致和青春期的女儿经常有冲突。两人在各自的感情路和校园生活各有不顺,一次争吵中双方都表示「如果自己是对方」肯定能让事情圆满。结果两人阴错阳差交换身体,闹出不少笑话,却也通过换位思考,了解彼此感受。
近期某位明星母女针对女婿的议题,在网络引起宣然大波,许多评论跳出来批评母亲过份介入子女的终身大事,多少也勾起此辈年轻人的心声,希望和父母之间的「人际界线」能更清楚。
人际界线可以用来检视人与人的关系,表达人与人之间舒服的距离感,并且研究显示这个距离会体现为真实的距离。有些人能接近我们30公分,有些人跟我们若相距不到60公分,会让我们有厌恶感。
毕竟人际关系是复杂的,正如单亲母女的关系是复杂的。我们无法简单化约单亲母女就必定是比普通家庭亲密,或疏离。
譬如学者Robert Weiss、Demo和Acock的研究呈现单亲秽史亲子关系更亲密,因为单亲家庭会产生「用亲子关系弥补伴侣关系」的效应。也有完全相反的情况,如香港大学李维榕教授便谈过类似电影《辣妈辣妹》的个案,单亲母女渐行渐远亦时有所闻。
时过境迁,我们不再用所谓单亲「问题」来看亲子之间的冲突,因为就和多数家庭,成员之间难免会有摩擦。
但有些单亲摩擦的情况,在于单身家庭成员信念上的僵化,好比将「单亲妈妈」赋予「母代父职」的责任,却忘了自己作为人都有的多重身份,在原生家庭是女儿、是另一个人的情人,以及工作岗位的负责人……。
毋宁说,「单亲母女间的矛盾背后,不能忽视各自生活压力的影响。」
这些压力包括经济困境、情绪压力、教养子女本身的压力等。
当原生家庭不能给予单亲女儿支持,生活中也缺乏满足身心需求的朋友,这会增强对子女之间的身心依赖。
相反地,具备人际社交支持,经济方面也有足够实力的单亲家庭,会比失去功能,仅仅成员人数「正常」的家庭更健全。
实则现代家庭咨询的角度,更倾向将「单亲家长」视为一种独特的存在。「单亲妈妈」不等于「一位同时扮演爸爸角色的妈妈」。
试想当一位中国单身妈妈认为自身当「母带父职」,然后把「男儿有泪不轻弹」这一套架在自己身上,她身上的压力自然倍增,因为那个男性角色是她不熟悉的,也不必要扮演的。
反之,单亲家庭的儿女也是独特的,用传统「正常家庭」的格局框架自身,反而无法在当前的家庭结构中,找出和母亲之间最好的相处之道。
基本上单亲妈妈是个过时的词汇,「单亲女性」更符合现今性别自由的价值。
然而,台湾前几年做过一个调查,发现超过五成的单亲女性(包括母亲和女儿)感受到周围人们的歧视。
诚如前面所说的,单亲家庭的困境,除了被说到烂的「人际界线明确」、「妈妈和女儿都学会自主」,如果周围人能多给他们一些支持、沟通与帮助,便能让母女之间的结通过更多资源得到化解,而不是越来越纠结,直到扯不清、拉不开,最后只好用暴力解决,留下无可挽回的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