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历的二三事,让我愈发意识到: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换位思考的。
一。
上个周末,正开开心心和朋友们吃着午饭,如同噪音一般的微信消息提示音持续性响起。
提示音的背后,是同事的“理直气壮”——
因为她那新增的合作事项确定了不可更改的时间,所以简单粗暴地让我Delay掉我已经在推进的合作,而那个合作她是知道的。
倒不是不能去做Delay操作,只是在周末这样一个时间点,并且以这样一种“理直气壮”的态度。
说不冒火,是假的。
在我的认知里,周末不打扰他人,是职场的一种基本素养。如果确要打扰,开篇致以歉意也是理所当然的——毕竟你给别人凭添了麻烦。
另一方面,因自己的操作影响到了他人正常工作的推进,详细说明情况,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也是理所应当的。
可是,以上两点,全都未曾发生过。
烂摊子也终究得自己去收拾。
会觉得职场上太多人做不到“换位思考”,“办公室政治”甚嚣尘上,其根源既有为人处世的因素,更有为人处世背后的“职场内卷”。
毕竟当下职场中,不少人如同一具无感情的机器,只有自己的KPI,缺乏一种生为人的,也是最基本的“共情力”。
二。
不仅是职场,现实生活亦如此。
也是在上周末,听朋友聊起这样一件叫人郁闷的事——
朋友像往常一样,正常地下班回家,刚打开门就撞见他的室友带了女朋友在家。
出于礼貌,朋友打了招呼便一个人回到自己的卧室,关上了房门。
等第二天的时候,朋友的室友对他说道:为什么你昨晚回来的时候,不提前发个消息,说一声,让我有个准备。
??????
朋友挺郁闷的:我正常点回家,为什么还要打招呼。难道不是带女朋友回家的你该提前说一声才对。
毕竟大家是合租状态,做任何影响到室友的事都应该得到对方同意才正确。
这件事也让朋友有了与我同样的感慨——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换位思考的。
三。
会以为,“换位思考”源于个体身上的“共情力”。
共情力强,则愈懂得换位思考,也愈容易实现Win-Win效果;反之,共情力弱,则愈以自我为中心,也愈自私自利,不招人待见。
事实上,早在千年以前,孔老夫子就曾感慨——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无论是与谁相处,换位思考都是很重要的——
与同事相处,懂得换位思考,会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诉求点,实现1+1>2的效果是大概率事件;
与室友相处,懂得换位思考,会理解合租中那些会给他们造成困扰/打扰的事儿,实现和谐的合租生活不是梦;
与恋人相处,懂得换位思考,会明白对方在意的点,学会包容,实现金婚,钻石婚的小目标不是梦;
与父母相处,懂得换位思考。会体谅爸妈所在角度的顾虑,实现“小代沟”,“零代沟”不是梦。
……
当然,也会觉得要让所有人都能换位思考,其概率几乎为0。其实现难度堪比人类飞出银河系。
所以,更会觉得,在他人难以去改变的前提下,能做的只有自我调解罢了。
比如坚决得去表明自己的态度,也比如尽可能多地去思考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应对之道……
至于自我调节的结果怎么样,TTYM(听天由命)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