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读后感
一、 我读本书的目的:
我之前也读过一些提高学习方法、学习效率的书籍,为什么还要读此书,也是看到了一些评论及自己的好奇心,想更全面的学习与了解;加上本想去读《好好思考》这本书,一看还著有此书,就一块买下,先读此书了。对于读此书的目的如下:
1. 找到学习方法;
2. 知道如何应用;
3. 找出与其他类似书籍不同之处;
4. 整合到自己的学习方法与体系。
二、 读此书的时间:
因为我平常读书就很慢,加之对这书也比较重视,有的地方读了两遍,前前后后我用时40小时将本书全部读完。(可能是受其书中”以慢为快”的影响吧,哈哈)
三、 对作者一句话简介:
成甲老师,之前在得到app里的《成甲说书》专栏进行讲解书籍,被得到评选为中国最会学习的人,自己也是开设景区规划咨询的公司,其著书《好好学习》《好好思考》。他本人约十年研究查理.芒格的理论与处事之道… …
四、 对本书的认知与感触:
1. 整体认知:我倒跟其他书友感触不同的是,我认为它是一本启迪思想意识的书籍,而不是一本简单的工具书,至少我是这么看的。因为他是把之前用过的方法或者说是不太重视的方式,让你时时刻刻贯穿到自己的生活中,这样自己才能得到提高。
需要强调的是我刚才所讲的“把之前用过的方法”并不是指书中的方法是二手知识的合集。
2. 本书的写法:个人开始认为是写的传统的学习方法,并不是按照传统的教课书式的教你怎么样学习,比如学习多长时间?怎么读怎么做笔记等;而是告诉你了一个概念“临界知识”,之后是告诉你如何学习临界知识》如何发现临界知识》如何应用临界知识的方式来描述的。
3. 书中的部分内容有些“混沌大学”的影子,可能成甲老师本身就是其做客的讲师吧,或者也受其大学的影响:比如:归纳、演绎,也是混沌大学所提倡的一种方法。
4. 本书应该对知行合一、习惯的培养多加以阐述:作者在文中强调了知(方法&技巧),而更多的也要告诉行动的指导,这其实应该是重点,如何更好的培养出在方法指导下的习惯,这才是重中之重。
5. 作者讲的方法(反思、定期回顾、以教为学等)更多的是对做事情的过程中或之后的事情进行的。那如何在事情发生前就做好相应的指导与方法、如何通过之前所学、现在所学的进行应用,这可能是本书能达到最高层次的阶段,尽管这也很为难作者了,哈哈… …
6. 关于学习的终极目的:作者说是:解释问题、解决问题和预测问题。有的书友认为最终应该是,解释行为、指导行为和约束行为。(前者的逻辑导向是知、后者的逻辑导向是行,以结果论,用书中的观点验证,能改变行为的才属于那临界知识。)在此我也有同同感。
7. 个人对本书的其他建议:学习临界知识的方法,介绍及应用的应更为详细、举例方面虽然用了作者切身经历(得到、其他书中的案例),要是能再多一些不同类别的案例并提出问题思考,这样也会引人更深思考,因为这些方法其实大家都知道,但就如同吃饭一样,反而大家不知怎么吃更健康
五、 对将要读此书的书友建议:
1. 阅读对象:个人认为本书更适合大学毕业后刚参加工作2-3年后的同鞋们,对其收益与提高应该是最大的;
2. 大家要是时间紧,建议读此书的前半部分(第一章、第二章),要是时间更紧,那直接读第二章好了,是全书中的重点;后半部分是作者的经历与悟性的描述,大家有时间也还是建议去读读。
3. 附录的书单(《穷查理宝典》《第五项修炼》《系统之美》《系统思考》等等,还是可以让大家去拜读拜读的,是很好的经典,是学习的的元知识,没有读过的,我也要读一读。
六、 读书笔记:
引言:
1.学习目标:①解释问题②解决问题③预测问题
2.检验的标准:学习之后,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做事的方法是否改变
3.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① 认知的深度:大家都对“知识改变命运”再熟悉不过了,但改变命运的不只是知识的数量,更重要的是认知的深度。eg:王兴的美团,别人在烧钱补贴帮广告,他在研发系统、低成本运营。
那认知深度就是在分析问题的时候:
a.能够跳出问题本身思考更普遍的情况;
b.在寻求答案的时候,能够根据理由可信度判断是否接受这个结论。
② 学习的层次:我们把时间花在了技术效率上,而忽视了认知效率。
技术效率:只是掌握应对具体工作场景和问题的方法。eg:学习office软件与新功能;抖音的拍摄与操作等。
认知效率:学习解决问题的底层规律,认清问题表象背后的实质与本质。
4. 哪些知识值得学习:
① 对斜杠的认识是,提升认知深度的结果 ,而不是追求多元的结果;不忙目多元,形象说成“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
② 要学习与解决某一类问题相关的所有核心能力;
③ 一生学习的三个级别的课程:
a. 公共基础课(执行能力):eg:时间管理、资料保存、沟通、谈判etc;
b. 专业必修课(专业能力):打完整个战役,解决系统问题的能力;
c. 通用必修课(结构能力):掌握临界知识,认知事物更加底层的结构与规律。
临界知识定义:我们经过深度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定律。此书重点也讲的是通用必修课的部分也就是临界知识。
5. 知识管理:通过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提高我们改变认知或行动速度;其核心是通过管理知识提升我们认知深度,改变我们行为模式。
所以,构建知识网络,花时间在真问题上,转变思维,重在思考,去糙取精。
发现临界知识:
虽说临界知识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是每个人所需要的是一样的,是有自己的特点的,所以每个人需要去发现自己的临界知识:
(1)从天赋开始。认真的检查下自己在哪些方面上有天赋,比如钢琴、书法、唱歌、舞蹈、奥数……如果有,那就从这个天赋开始,把它培养成自己的能力。
(2)如果没天赋,从兴趣开始。发现兴趣比发现天赋要容易多了。具体怎么操作,作者提供了四个步骤:
① 对世界充满好奇,有自己的热情和独立思考并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学习这个学科的重要知识。营销、策划、金融、法律等这些领域都可以。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找经典书籍,2个办法:一是发现一个已知规律在新场合中被应用的实例,二是从事情中总结出新的 假设规律
② 找到最重要的知识和原理的原始出处。多问个为什么(5why法做参考),这条结论怎么来的,找到推论依据。对这个结论的可能适用范围和可能的局限有更清晰的认识
③ 尝试用更加基本的原理来解释这个知识。找到第一性原理,能用更加底层、通用的规律解释,就不用新的假设,并用自己的话能解释让小学生都能理解的最通俗的解释。
④没有解释的时候,想办法寻找或者自己创造一个假设,并验证。当步骤③失效时,就只能自己给一个合理化的假设了,然后想办法去验证自己的这个假设。
掌握临界知识的思维与方法:
(一)学习临界知识的前题:
1.心态:
①绿灯思维:
a.打破习惯性的防卫,遇到新观点或不同意见时,第一反应是这个观点一定有用,我应该怎么用它来帮助自己?
b.我的成长来自我的观点:行为的改进和提升,别人对我观点行为提出意见,正是从不同角度获得启发和成长的机会。
②以慢为快:
a.找到本书对我而言,紧要之处;
b.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80%时间花在20%重要问题上。
2.跳出低水平的勤奋:
①记住新知识的方法是将已有知识进行联系:把需要记忆的事情放到我们已熟悉的场景中;
②描述读书后受到的启发;
③从读书中发现临界知识(举一反三)
作者用什么样的思路解决问题?是否有我熟悉的知识?还能把这个解决方案原理应用在什么领域。
内化成能力的知识,是最忘不掉的;能为自己所用的知识,才是自己的。拆书帮的便签读书法,就是对举一反三的很好诠释。
“拆书帮便签读书法将阅读分为:R(阅读片段)、I(用自己的话重述知识)、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和A2(以后我怎么应用)
R:在读书时,遇到某一个心动片段,停下来,划出来。
I :用自己的话复述原文知识,达到理解知识本身是什么的程度。
A1: 写和这个知识有关的自己的经验,通过反思自己的相关经验,让这个知识真的和自己有关。
A2: 写下针对这个知识自己可以如何进行的下一步行动,让知识真的应用在自己的生命里,我们才能因为它变的更好。”
(二)掌握临界知识的方法:
(1)记录:
①如实记录每一件重要事情的整个发展过程,包括发生了什么,如果发生的,为什么发生。把当时感受、情绪和思考写下来。
②挖掘事情背后看不见的关系。记录自己思考的过程,一般会问下面几个问题:
a.当时思考时,我考虑这件事情的目标了吗?如果考虑了,当初的目标是什么?
b.在这个目标下,我当时考虑了哪些固因素?现在看,这些因素合理吗?有遗漏吗?
c.我当时为什么会这么考虑?各种因素中,哪个条件发生变化,结果可能不一样?
d.最后的结果和我的预期之间有什么差距?为什么?
(2)刻意练习:
学习临界知识,刻意练习是很有必要的。刻意练习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步骤进行:
① 对基本核心知识划小圈,即是分解大任务为一系列小任务,然后持续、刻意地进行大量专注训练;
② 将基本知识组合成更大的能力单元,即将一项项小任务组合成一套,综合训练;
③ 在各知识能力单元之间构建认知框架,即在更广的范围内,对能力单元之间进行联系。
(3)反思:
反思是对产生的结果原因进行分析(对假设进行校正)。要追问问题的过程,解释决策是如何在某种假设下做出的,其结果又是如何,又再怎么改进。
通过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知识的误区,可以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可以督促我们检查学到的新知识是否用了起来。那么应该如何提升反思能力呢?有三个方法可以应用:①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从日常工作、他人经历、书籍案例中提升自己的方法,记录小事、小习惯,从思考问题的过程入手找到改进方法。
②把生活案例化处理:把生活变成一本书,编辑成案例,把生活的素材重新解读成为洞见,改变自己的行为。
③培养写反思日记的习惯:a.做假设:事情是没错的,是我的方法有问题,除了这个方法还有什么更好方法吗?b.通过分类让自己思考生活:分成不同板块,每个板块有一个小标题,写出感受和思考;c.自定义适合自己的日记方式。
(4)以教为学:
因为要教别人,就会督促自己发现知识阻塞,进一步打通已有知识;教别人的过程,是一个强化记忆和认知的过程;教别人之后,别人提出疑问、质疑和新想法,会增加我们的认识。以教为学,不单要光学习,也要善于分享,通过分享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短板,
如果你没有教学对象,也可以试试自己讲给自己听,并用录音机把讲解过程录下来。之后再进行回放,对自己的讲解进行打分。
(5)定期回顾。定期地去对过去发生的事情作回顾,增加思考,才会有更深的认识。
【日回顾】记录事件过程,特别是情绪和思考的过程,它应该是一些“内观”的东西,当天记的好处是便于记录回忆起当时处理事情解决问题的心理感受和思考过程,不得已时也要第二天的晨间日记进行记录。
【周/月回顾】审视问题的解决思路
月度回顾中还会做一个工作:将本月的新启发、新方法、新认识、新问题集中汇总起来。
书中P98:
结合周计划目标或月计划目标来审视关键目标的实现情况:
a.本周或本月的目标与期望是什么?
b.实际情况如何,比预期好还是不好?
c.为什么?
· 做得好的原因是什么?做得不好的原因是什么?(当时我的假设是什么?)
· 如果现在重新做,将会如何执行?新的假设有什么不一样?
· “跨领域经验”的类比与借鉴:思考自己遇到的问题可能与其他领域的哪些问题相类似,他们用了什么解决思路和方法?他们的假设是什么?这个假设的原理是什么?对我认识问题的方式有什么借鉴?
c.总结经验。
· 有效的假设,是在什么样的前提下有效的?我未来一定要记
· 得避免不考虑条件地乱用这次有效的经验。
· 哪些假设这次验证是错误的?哪些行为是未来要坚决避免的
· 哪些假设是这次想到或者借鉴的,接下来要尝试应用的?
【年度回顾】检视基本思维方式和激发灵感。像大数据分析样,从统计汇总中看清错误的根源,从而更好地集中精力解决问题
【五年以上回顾】探寻基本规律如何影响生活。时间线回顾法
书中P100:
5-10年的回顾:有一个方法:时间线( time line)回顾法。这个方法分为三步
a.审视我们现在所处的状况。
·让我们现在骄傲的事情是什么?
·取得的成就是什么?
·遇到的困难与障碍是什么?
b.用三条线索记录过去10年的关键事件。
·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重要事件
·发生在家庭、公司或自己所在机构的重要事件
·发生在全局(组织之外,包括国家、世界)的重要事件
c.看看这些事件有什么关系,它们如何影响了我们今天的生活?
·哪些因素比其他因素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如果我当时采取其他行动,可能有什么不同?在类似的背景下,其他人采取过什么行动?有什么值得我借鉴的?
(6)付费购买。这个时代缺少的不再是知识,缺少的是时间,我们需要从海量的知识碎片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知识,是很耗时间的事情。通过付费形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直接用别人的整理成果,可以节省很多时间,才能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临界知识学习上。
如何应用临界知识
要用更可靠学科的研究方法、思想和结论处理没那么可靠领域的问题
学到了临界知识,还不能说学习任务已完成,还要知道怎么去应用,书中主要讲了临界知识在三方向上的应用。
(1)不同场景下的应用。也就是在空间上的应用,在不同的场景中,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自己进行刻意练习就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可以设定在不同的场景中进行刻意练习。有时候自己想不到那么多的场景怎么办?这时可以借助外部资源,看看别人有没有一些场景可以借鉴,这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2)不同时间的应用。掌握了临界知识,不仅可以解决当前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也能够应用到未来遇到的问题,书中着重写了预见性认知,就是临界知识如何在未来的应用。
(3)构建自己的能力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圈,通过掌握临界知识,做好一个狙击手,利用自己的优势,精耕细作,一定时间,必定有很大的突破,不仅可以成为自己的能力,也可以为自己带来很利益。
七、 书中的金句:
1. 对重点放慢速度学习:读完后对自己的启发是在哪儿?去反复看,不去思考,就是无用功。迭代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2. 夺我们读的书并不一定是知识,只有改变了我们生活的信息才是知识。
3. 对于学习临界知识而言,首先要掌握的是底层思维和方法,其次才是具体的知识和技能。
4. 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的框架来安排自己的临界知识,不过,确实有一些重要的临界知识是通用的,比如复利效应、概率论、系统思考等等。
5. 你只有知道一个知识的局限性,才配得上真正拥有这个知识,如果你不知道一个知识的适用边界就每天用它解决问题,那这个知识对你而言就太危险了。
6. 有时候,慢就是快。你只有把基本功打扎实,才能快起来,在最重要的地基上面花时间是必须做的。
7. 书友迪迪总结过:我们对“知识改变命运”耳熟能详,然而改变命运的不再是知识数量,更重要的是认知的深度。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我们必须对知识进行收集、分类、保存。构建知识管理并不是单纯看书,多接触人,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它的核心是通过管理知识提升我们的认知深度,进而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因此,你应该时刻问自己:“如何提升自己的认知深度?”
8. 书中临界知识案例部分的解读,我这里不做重点了,摘录一下书友尼古拉四儿的总结吧:
1)复利效应
本质: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而结果B又会加强A,不断循环(利滚利)。
如何提高:增加利率(提高质量)+增多执行次数(持续练习)
2)概率论
本质: 我们所知道的结果仅是众多中的之一, 在有限信息条件下足够做出概率判断即可,本身不要求一定要精准。
如何提高 :为大概率坚持,为小概率备份;概率不是固定值而是动态值
3)黄金思维圈
本质:三个同心圆嵌套,外层是what/事情的表象,中层是how/如何实现想做的事情,内层是why/为什么做这样的事情
如何提高:培养问为什么的习惯,区别伪和真,抓住why的本质,激发how的创意
4)进化论
本质:风口很重要,位置比努力重要。
如何提高:不仅要知道还要行动:策略尝试、观察结果、保留策略
5)系统思考
本质:思考“关系”,而非“人和事物”;系统是网络关系不是线性关系,系统的结构决定“部分”行为;
如何提高:找到关键解,注意因和果在系统中有延迟时,就很难看到背后的运作规律。
比如,我以前看过《目标》一书,作者应用的 JIT(及时生产的概念),就是在层层破解问题中,因为因和果在系统中的延迟而不被人发现,后来作者在非紧密联系的因果之间,找到了背后的运作规律.
比奇网 www.biq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