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陶冶情操,涵养品格。读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令人感到悲壮;读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令人感到忧患;读曾公亮的“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令人感到豪放。
古典诗词还使人领略到高远的哲理意味。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赞颂生命的顽强;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开拓登高望远的视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充满逆境当有转机的辨证法。
古典诗词中的哲理诉诸形象,诉诸悟性,自成妙语警句,无须生硬说教,令人在如沐春风中体验到智慧的愉悦。滋育性情,锤炼人格,是诗词的潜在功能。
龚自珍以落花自许:“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种舍己为人的情怀何其高远,这种甘为人梯的胸襟何其磊落!
于谦以石灰自勉:“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种不受腐败风气侵蚀的品格何其高尚!这种与邪恶势力不惜一切抗争的气度何其高风亮节!
在民族危难的当头,岳飞《满江红》面对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历史重任,看淡了“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激昂起“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情。
民族英雄文天祥《过零丁洋》面对着“山河破碎风抛絮”的悲惨局面,昂首坦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准备以死亡来证明民族气节和生命的价值。
就连那个叹息“人比黄花瘦”的弱女子李清照,也在《夏日绝句》中发出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时代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