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双胞胎妈妈阮阮。
家有33+3周出生的早产儿龙凤胎,还有几天他们就一岁了。
作为全职妈妈,我想和你分享一些心路历程。
本篇文章较长,因此,先放个目录在前面。
1. 克服新生儿带来的焦虑
2. 走出“完美妈妈”的假设
3. 学会放手给家人
4. 吃喝拉撒,随时调整
5. 接受养娃是由众多辛苦、琐碎的小事组成
6. 经常换着法子和丈夫讨论育儿
7. 早教,和往后的教育,请多问耕耘,少问收获
8. 和其他宝妈取经,但只保留那些适合自己的经验
9. 如果选择亲密育儿,多做抚触、拥抱,陪宝宝玩游戏、听歌、读绘本
10. 爱自己多一点
---------:)----------
1. 克服新生儿带来的焦虑
先说一件很好玩的事儿,我因为是剖腹产,加上早产。孩子一出生就被抱走了,老大在医院待了18天,老二在医院待了23天。所以呢,我生完出院的时候,一开始真心觉得“好像没生孩子”。因为身边没有多人,反而“球”不在了。
当然,娃娃没从医院回来,天天盼。老大从医院回来,第一反应是“像个猴子似的,尖嘴猴腮的。”老二呢,脸倒是鼓起来两个小苹果肌,但是眼神有点木讷,“是不是傻?”
不过我家俩娃一开始最让人发愁的是不太会吃奶,天天睡觉。老大生下来4.2斤,老二3.6斤。住院期间,因有新冠疫情,不可以送母乳进病房,于是,他们在医院就是吃奶粉催胖到接近5斤才准许出院的。有人说,一出生就给奶瓶、奶粉,孩子就不那么认母乳了。回过头来看,这个焦虑大可不必。我家俩宝出生前两个月,为了追赶体重,基本上只吃了奶粉。但是三个月开始,母乳和奶粉混合喂养,他们在饿的时候还是很愿意吃母乳。
小结:
没错,如果母乳和奶粉混合喂养,唯一注意的就是一定要坚持饿的时候,先吃母乳,再喝奶粉。(虽然这会导致奶粉冲泡比较麻烦,经常冲多了吃不完。不过我们家算是节约并且不遵照配方奶说明,吃不完也会放冰箱冷藏,下一顿暖奶机加热继续吃。反正孩子都挺健康的,没有不适。)
而且一开始孩子还是拒绝的,贵在每天“应塞”乳头给他们,慢慢就好了。反过来,母乳喂养,换奶瓶也是一样,不要心急,一天天坚持引导。
说回每个老母亲最焦虑的就是母乳不够,宝宝吃不饱怎么办?
前面提过我家俩宝不太会吃奶,前两月总是睡觉。于是等到第三个月,忽然发现我用挤奶器只能一次吸出可怜的10毫升。和很多妈妈一样,立马干的事:追奶!
追奶期间,喝中药,喝白开水,喝粥不吃饭,喝各种汤……总之就是想尽办法补水。还是没怎么让宝宝吸,结果收下甚微。自己还无比焦虑、抑郁。天天忙娃,还要喝喝喝,喝到厌烦,真的。
后来问了老家做金牌月嫂和开奶师的两个亲朋,给出的建议都是:让宝宝多吮吸。
走过追奶的郁闷,现在我和其他新手妈妈的分享就是:其实母乳分泌有它的原理。其中心情好,睡眠好,宝宝多吸都是很关键的要素。母乳分泌大部分妈妈本来就不会一下子多起来,而是孩子吮吸,刺激乳头上的“感应器“,然后触发了神经向大脑传递信号,然后慢慢告诉大脑,宝宝需要多少母乳,最后尽量达到供需平衡。同时,母乳的构成成分有蛋白质和水,因此宝妈要多吃蛋白质类食物,多补水。别吃油腻脂肪,会堵奶。
还有一个二胎宝妈告诉我,你吃什么,宝宝就吃什么。尽量吃杂点,各种营养自然就到了母乳里面。
还有一个母乳分泌增加的妙事儿:多和宝宝亲密接触,并且脑子里想着要多给宝宝喂奶呢。亲密接触的方式也很简单,而且宝宝夜间吃完奶,妈妈要是太困或坐太久腰疼,还可以“懒“一把,省去拍奶。那就是让宝宝趴卧,头贴在你胸前,身子贴在你的肚子上。当然,还是要注意自己盖的被子别捂住宝宝口鼻哦。宝宝趴10分钟左右,还是放他去自己睡觉的地方。
除了吃奶以外,第二大焦虑是孩子哭了怎么办?
我们都知道小婴儿是通过哭声来表达自己。一开始新手爸妈真的很不安,因为孩子哇哇大哭的时候,你不知道他要什么。
好多育儿经验贴都是说哭声分多少种,怎么辨别。我分享点简单粗暴的:1)如果离吃奶时间近,那就考虑孩子是不是拉了?想睡?2)如果离上次吃奶时间远,那就是饿了。3)如果孩子持续哭闹,那就考虑是不是热了?冷了?或者是真有哪里不舒服?
另外要说的是宝宝哭闹要不要立马抱起来哄?3个月以前,脊柱发育不成熟,尽量能少抱就少抱。拍拍哄哄,告诉宝宝你在,给他及时响应,给他安全感。不过有的宝宝是天生的高需求宝宝,特别没有安全感,大人也只好辛苦多抱抱、亲亲、抚触了。
最后要说的就是:其实新手妈妈的焦虑,没有人逃得掉。除非你不爱孩子,或者你决定“生而不养”,把责任一股脑儿给老人或丈夫。
那么,新手妈妈或新生儿家庭要告诉自己:焦虑是正常的。接受焦虑。拥抱焦虑。慢慢尽量想各种办法走出焦虑。
还有两种观念调节情绪:一是孩子大了,自然就好了。二是当你焦虑的时候,尽量做减法:就把宝宝的需求简化成“吃饱了吗?”“睡好了吗?““拉得屎尿正常吗?”至于穿暖和其他一些琐事,可以的话,交给家人操心吧!
2. 走出“完美妈妈”的假设
每个女人,要么不当妈,当妈以后就一定会第一时间希望自己是个好妈妈。一旦你自己有这个观念,你就特别容易陷入全家人都希望你做个“完美“妈妈的漩涡。至少我是这样。因为娃是你生的,娃是你的作品,你要负责。
而且“完美”妈妈在孩子越小的时候,母爱本能吧,越纠结,心累。
这部分我想分享的是心态彻底崩溃完,你就自然摆脱你给自己的人设了。
嗯嗯,新手妈妈真的就是必经有些心路啊!
我没生娃以前就是个“手残党”,所以如何给娃换尿布,我是跟动手能力强的孩子他爸学的。每次换完俩娃,腰疼到瘫。九牛二虎之力搞定,我婆婆妈还嫌弃。这是我觉得自己不是“完美“妈妈的第一大魔咒。
后来佛了。只要不漏。只要换完孩子不哭。就说明他尿布方面没问题啊!
作为早产儿,他们从出生就需要每天吃维生素滴剂两种,还有一包铁剂,然后医生还要求尽量每天抚触按摩。然后我家二宝还查出来髋关节发育不良,每天要屈膝屈髋300下。加上母乳亲喂,兑奶,洗奶瓶……我有段时间,为了要求自己亲力亲为,真的是每天都没离开过放我家俩娃的卧室。累到有时候一点儿也不想照顾他们。看着先生每天正常上下班,看着朋友圈大家生活丰富多彩,真的好想去工作,把孩子给老人带就好。结果我被先生嫌弃:“我是看出来了,你生之前说爱孩子,现在舍不得花自己的时间陪他们?他们早产,护理复杂,双方母亲能搞懂吗?他们将来身体素质追赶不好,这也晚,那也晚,你才追悔莫及?”
后来佛了。孩子不是我一个人的。听从所有其他宝妈的建议,你的身体健康才是俩宝最需要的。于是,孩子最关键的事我来做就行。我累瘫的时候,孩子无论如何哭闹,我都狠心告诉自己,它们有外婆、奶奶、爸爸呢!你并非不可替代。
虽然我家俩宝总体算乖的。但有段时间真的感觉就是“总有一个在作妖。“没错!就是夜醒。尤其是老大。曾经有一个月每天凌晨1-2点多就是不睡。一放下就哭,一抱在怀里就清醒,有时候还会对你笑。那时候,自己困得不行,他还没心没肺哭哭笑笑,真的有想把它扔了的冲动!有一天,他一直哭个不停,那就是有想杀了的冲动。(还好后来有朋友宝妈分享,我不是一个人!!!)
后来没佛。我按照《崔玉涛育儿百科》上的经验,每天白天,预感他快睡醒的时候,提前抱醒。逐渐纠正黑白颠倒。
总之呢,我们往往忘记,我们在生娃以前就不完美,生完以后怎么一下子就可以“变超人”呢?
3. 学会放手给家人
我在过了漫长的“床边”生活以后,当他们5个月的时候,他们终于有了医生说的baby fat(婴儿肥)。他们再也不是两小只,而是像个人了。
我也渐渐走出了养娃焦虑。他们的“吃喝拉撒睡”基本形成了一定的规律。两人不同的“脾气”,也比较清楚了。
我开始有新的焦虑:“他们能一天天健康长大了。我会不会守着娃就废了?”尤其是什么35岁职场定律。我生他们的时候已经35岁了。将来一岁断奶,我就36岁了。会不会真的不好找工作?
焦虑到极致的时候,我索性就真的投了简历,约了电话面试或者视频面试。也就是这些准备面试啊,折腾简历,真的面试啊……我不得不把孩子交给奶奶照顾。
一开始我还要全程监督,指挥。这就导致我和老人矛盾冲突不断!心更累!
后来真的是吵也没用,由于语言不太通,天天像个怨妇似地找老公调解,……
直到我恰好遇到一份兼职,每天在邻居家上班。换了环境,换了心情,换了状态,逐渐才发现“孩子总归会一天天长大的。”“奶奶是很心疼孙子、孙女的。”“有些琐事,眼不见心不烦,你做你的,她做她的。”
想清楚了哪些事情我负责,哪些事情她负责,分工合作以后,我慢慢学会放手。
放手的要诀就是:老人有自己的生活习惯,育儿观念,思考方式等等。感恩他们在没有义务的情况下,尽心尽力!他们无论如何做,只要宝宝没生病,没哭闹,那就别吭声了。
4. 吃喝拉撒,随时调整
养孩子最大的修行是孩子会不断变化发展。
以前如果有人告诉你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你绝对没有养娃以后有更深切的感受。
老话说:“孩子小的时候,一天一个变。”的确如此。
吃奶方面:
孩子长到2-3个月,有段时间,孩子吃奶的变化是夜间入睡前那顿简直是“无底洞”。我们用奶瓶喂,可以统计毫升数,特别恐怖。有一晚,老二先喝了正常的180毫升一顿,结果她还哭闹,我们就试着给了40毫升,结果她还哭,我们又给60毫升,她终于消停了。算一算,好家伙,一顿喝了280毫升。食量惊人!
后来,询问随访的医生才知道,婴儿睡前确实会这样。可以一直喂哺。不用担心过量。
再后来,孩子又变了。会有厌奶期。怎么也不愿意吃奶。我家可能因为我们一直喂得比较克制,他们厌奶期比较短。所以呢,厌奶期的秘诀就是不吃就饿吧,饿了自然会吃。
到了添加辅食,如果宝宝一开始不吃,试着耐心坚持喂几天,慢慢接受。然后到底怎么搭配食物呢?除了一开始是2-3天添加一种,方便判断过敏源,后面大人吃什么,就给孩子吃什么。孩子愿意吃就吃,不愿意吃先不强迫。调整食谱。最终能把食物吃进去,营养吸收就好。不必给大人自己添堵。
我家宝贝可能遗传了爸爸爱吃甜。虽然书上说建议水果和米粉、蔬菜分开吃。我们分开吃就是不吃,混着吃,吃得很好。
粑粑和尿尿方面:
除了吃,孩子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就是粑粑和尿尿。
一定要多观察。一天拉得次数平均吗?比如,大概每天4-6次,那突然某天8-9次,这就不正常了。(次数每个小孩有自己的次数规律哈。我家因为吃得奶粉易消化,女儿一天只一次,儿子一天2-3次。)
如果不拉,也不对。这时候试试排气操。就是双手搓热,沿孩子肚子顺时针揉50-100次左右。
粑粑颜色的变化也是指标。
我家有次老大遇到便血。结果是因为铁剂不吸收,导致拉肚子,拉到肛门可能出血。后来喝了益生菌就不拉了。
如果是夏天,孩子大到6月份以上,注意尿尿是不是太黄。如果太黄,可以给孩子喝少量水。
孩子吃辅食以后,更容易便秘。这时候可以给孩子辅食里逐渐多加绿色蔬菜,逐渐把油加量。(儿童吃的油,推荐购买核桃油、亚麻籽油、牛油果油。和大人的油不一样,因为要少钠,降低对孩子肾脏的负担。)我家一直吃我发现的一款价格相对便宜的进口核桃油。因为我的原则是能力范围内,做自己经济能力的最优解。另外,亚麻籽油和牛油果油,自己不懂,也从没吃过,就不碰。无论所谓专家或育儿达人如何说,我都坚持这个观念:量力而行。(为了避免有打广告嫌疑,对哪款核桃油感兴趣的宝妈,加我私信:13564984445。加时注明:阮阮)
穿暖?还是穿薄?
哈哈,给孩子穿厚还是穿薄?永远是年轻的人和老人争论的焦点。
根据我家的经验,我只想说,如果孩子从小穿得暖,那就一直穿暖吧!如果孩子从小穿得薄,那就穿薄吧!
真的不用纠结。不用和老人争论了。也不用完全听育儿书。厚、薄因人而异。就是一种穿衣习惯。
5. 接受养娃是由众多辛苦、琐碎的小事组成
全职双胞胎妈妈的一天
6:00 -7:00 起床、洗漱、洗奶瓶/抱娃喂奶(还好大部分时间娃在睡,否则根本没法洗漱)
7:00-8:00迅速搞定早饭,娃哭的话,兑奶粉、喂奶、拍嗝、换尿布、洗脸洗手
8:00-10:00 娃如果不哭的话,买菜、准备午饭、洗宝宝脏衣服、做清洁等家务(目前外婆代劳,马上她有事回老家了,好担心之后吃不上午饭🥣);见缝插针休息会儿/刷朋友圈、看资讯、发广告;娃如果哭或拉粑粑,洗屁屁、换尿布、可能换衣服,时间不知不觉过去,该下顿了
10:00-12:00 洗奶瓶、兑奶/抱娃喂奶、拍嗝、换尿布,见缝插针吃个午饭;给娃做运动、抚触、亲子互动
12:00-14:00 洗碗(还好大部分时间亲人帮忙)、洗奶瓶、循环到喂奶环节,如果娃恰好因为午休闹觉的话,哄睡、陪睡,抱着娃娃,其他什么也干不了!
14:00-16:00 天热的话,洗澡;天不热,给娃做运动、抚触、亲子互动
16:00-18:00 准备晚饭(暂时外婆代劳,外婆一走,估计绝对不会饭点开饭,晚21、22点甚至更晚吃饭会成为常态);进入新一轮喂奶环节
18:00-20:00 如果娃吃饱喝足睡觉,那么能见缝插针吃个晚饭;否则,抱着哄娃娃;偶尔娃一直睡,见缝插针休息会儿/刷朋友圈、看资讯、发广告
20:00-22:00终于等到爸爸下班,替岗,妈妈洗漱先睡,因为凌晨3点或4点还要夜奶;睡前发个广告;如果遇上爸爸加班,老母亲边抱娃、哄娃,边想睡觉,偶尔分分钟有想扔娃的冲动🤦♀️
22:00-24:00 祈祷娃乖不夜哭;儿子是个高需求宝宝,2-3个月的时候每天这个点死活不睡觉、要抱或者要开灯陪玩,否则哭;还好后来强行纠正过来了,否则再次有扔娃的冲动🤦♀️
24:00-3:00/4:00 娃娃没拉粑粑、没夜哭的话,终于可以睡一会儿了
3:00-4:00 夜奶环节,祈祷俩娃不要同时醒来,否则妈妈只能亲喂一个宝宝,无比的忙碌又让人记不清到底今天该喂哪个,可能只好哭得凶的哥哥吃母乳,妹妹等家人兑好加热奶粉喂,偶尔内心会觉得对妹妹亏欠(现在奶水变少后,顺其自然,毕竟俩孩子都是奶粉为主。母乳为零食)
4:00-6:00 娃不拉粑粑,不哼哼唧唧不睡觉(总体而言,我家宝宝在这方面还比较天使,出生3个月后都乖乖吃饱就睡)妈妈可以再睡会儿觉
【因为我家宝宝是早产儿,所以早期医生和朋友都建议每3小时或每2小时喂奶一次,以免导致孩子低血糖。我们自己因为宝宝本来肠道消化不好,也一直坚持少吃多餐;马上打算在他们出生6个月(矫正胎龄3个月),胃已经变大,一顿可以多吃点的情况下,准备延长至5小时一喂,那么,每天只需4次-5次喂奶循环,祈祷娃们争气,然后就可以有稍微整块的休息或做事的时间了)
6. 经常换着法子和丈夫讨论育儿
最近听看理想app上的育儿节目《豁然开朗》里面提及:“养孩子夫妻感情是否受影响,不敢说。生活受影响是肯定的。”
没错。养娃以后,大部分爸爸扛起了赚钱养家,赚奶粉钱的大任,因为奶孩子毕竟只有妈妈能做。
此时,带娃路上的重重困难和矛盾,妈妈最需要的支持来自爸爸。一定要夫妻多沟通,夫妻齐心。
比较认同公司“猫爸”前辈常智韬的分享:夫妻关系高于亲子关系才是健康家庭的基础。(“猫爸”的女儿读了哈佛。)
因此,尽管奶奶、外婆在娃5个月前和我一起,我们三人带娃,观念各不相同。到最后,争执不下的时候,我总是和爸爸商量,和爸爸达成一致。然后照这个一致观念执行。
我把需要跟爸爸沟通的事列为以下几类:
1)孩子身体健康方面的事,必须沟通,第一位。(因为很怕把孩子养病了。)
2)孩子早教方面的事,自己十分焦虑的时候,询问对方到底我们要顺其自然,还是早早引导?
3)和老人矛盾冲突方面,长时间沟通无效,需要爸爸出面沟通(一定讲清楚前因后果,我最纠结的点,我有哪几个方案,你选哪个?你帮忙给你妈妈传递什么。)
7. 早教,以往的教育,多问耕耘,少问收获
我是因为自身从事教育培训工作,然后从小就喜欢小孩。一直喜欢探寻教育的秘密。找啊找,发现学前教育是自己的爱好。因此,看过不少学前教育的理论书。最喜欢的几本分别是: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强调亲密育儿的是美国《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比较贴近中国的是民国教育家陈鹤琴的《家庭教育》。
结果……3岁以前,如何养,我发现倒是两眼一抹黑。后来闺蜜推荐了《崔玉涛育儿百科》,清晰易懂。
早教玩具方面:
1-2月龄,黑白卡追视训练(黑白卡只有第1个月好用,建议买二手或找朋友要二手。)
3-6月龄,红色小沙锤,彩色布书,追视、追听训练(具体方法:我的微信视频号,双胞胎妈妈阮阮,有介绍)
大概5-6月龄,曼哈顿球,锻炼抓握能力
再大点,手敲琴,手摇铃,听觉、精细动作
7-8个月会坐以后:可以动的车子,餐椅上的转转乐
8-9个月:会唱歌、会发出声音的电子玩具
……
总之就是阶段性给他们新玩具,新鲜感,让他们可以玩玩具,“自己放点电”。
玩具方面,我和爸爸的观点是由于孩子天生会啃咬玩具,因此能买正版尽量正版,这样材料安全。
6. 经常换着法子和丈夫讨论育儿
最近听看理想app上的育儿节目《豁然开朗》里面提及:“养孩子夫妻感情是否受影响,不敢说。生活受影响是肯定的。”
没错。养娃以后,大部分爸爸扛起了赚钱养家,赚奶粉钱的大任,因为奶孩子毕竟只有妈妈能做。
此时,带娃路上的重重困难和矛盾,妈妈最需要的支持来自爸爸。一定要夫妻多沟通,夫妻齐心。
比较认同公司“猫爸”前辈常智韬的分享:夫妻关系高于亲子关系才是健康家庭的基础。(“猫爸”的女儿读了哈佛。)
因此,尽管奶奶、外婆在娃5个月前和我一起,我们三人带娃,观念各不相同。到最后,争执不下的时候,我总是和爸爸商量,和爸爸达成一致。然后照这个一致观念执行。
我把需要跟爸爸沟通的事列为以下几类:
1)孩子身体健康方面的事,必须沟通,第一位。(因为很怕把孩子养病了。)
2)孩子早教方面的事,自己十分焦虑的时候,询问对方到底我们要顺其自然,还是早早引导?
3)和老人矛盾冲突方面,长时间沟通无效,需要爸爸出面沟通(一定讲清楚前因后果,我最纠结的点,我有哪几个方案,你选哪个?你帮忙给你妈妈传递什么。)
7. 早教,以往的教育,多问耕耘,少问收获
我是因为自身从事教育培训工作,然后从小就喜欢小孩。一直喜欢探寻教育的秘密。找啊找,发现学前教育是自己的爱好。因此,看过不少学前教育的理论书。最喜欢的几本分别是: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强调亲密育儿的是美国《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比较贴近中国的是民国教育家陈鹤琴的《家庭教育》。
结果……3岁以前,如何养,我发现倒是两眼一抹黑。后来闺蜜推荐了《崔玉涛育儿百科》,清晰易懂。
早教玩具方面:
1-2月龄,黑白卡追视训练(黑白卡只有第1个月好用,建议买二手或找朋友要二手。)
3-6月龄,红色小沙锤,彩色布书,追视、追听训练(具体方法:我的微信视频号,双胞胎妈妈阮阮,有介绍)
大概5-6月龄,曼哈顿球,锻炼抓握能力
再大点,手敲琴,手摇铃,听觉、精细动作
7-8个月会坐以后:可以动的车子,餐椅上的转转乐
8-9个月:会唱歌、会发出声音的电子玩具
……
总之就是阶段性给他们新玩具,新鲜感,让他们可以玩玩具,“自己放点电”。
玩具方面,我和爸爸的观点是由于孩子天生会啃咬玩具,因此能买正版尽量正版,这样材料安全。
早教知识方面:
这个部分就是妈妈擅长什么,你觉得你能给孩子某方面的启蒙,你就“播种”什么吧。
我是英语系的。恰好生他们之前做过一段时间启蒙英语。
我自然选择了给他们播放和演唱英文儿歌。目标就是我很欢乐,他们也很欢乐。我从来不强制规定什么时间点,也不让他们一定看着我。
反正就是“我自己喜欢,带着他们玩”,我“乐在其中”。不考虑他们到底会不会有什么结果。
重要的事情值得反复强调:父母在教孩子成长的时候,一定要有耐心、有爱心。多问耕耘,少问收获。
不是“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而是用你的坚持,参与到另一个生命的坚持。(我相信孩子天生就喜欢新事物的学习和吸收,尤其是找到自己喜欢的,他们自愿坚持。大人要做的,先帮她找,然后自己坚持监督或陪伴。先不要考虑成就,用先生的观点来看,看中成就,本质是一种功利心。)
早教游戏方面:
我相信孩子天生喜欢游戏的教育理念。
在众多书籍中,淘到了以下两本好书:
《美国金宝贝早教婴儿游戏》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家庭中的感觉统合训练》清华大学出版社
8. 和其他宝妈取经,但只保留那些适合自己的经验
当妈妈以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好妈妈”的“好”字没有深浅。
什么叫没有深浅?
特别是全职妈妈的“攀比圈”。
举个例子,我认识的宝妈中大家非常认可的一对母子。母亲把孩子从0岁带到7岁,7年间孩子除了学习成绩很棒以外,还学会了大量技能(钢琴、围棋、少儿编程……)。总之,孩子无比勤奋好学,妈妈没工作但培养出了优秀的孩子,被大家津津乐道。“你看,谁谁谁被妈妈带,就是比老人带,更了不起啊!”
还有一次,我“遛娃社交”,虚心向一个宝妈请教辅食。她说自己每天给孩子吃不一样的肉类,猪肉、鸡肉、牛肉、鳕鱼、三文鱼、鲫鱼、昂刺鱼……吃各种谷物,藜麦、小米……吃各种水果,火龙果,牛油果,……总之,我当时忽然自惭形秽,因为我就给孩子吃米粉加普通的苹果、梨、香蕉。肉类也是就普通的猪肉、鸡肉、牛肉。
当然,后来和孩子爸爸商量:俩娃已经够累了,不必用辅食为难自己。还是两大原则:顺其自然和量力而行。
除了从大人的角度考量,还有就是从小孩的角度考量。实际上,孩子从出生就天生不同。
我家双胞胎体会特别明显。
哥哥从小就喜欢“先观察,东看看,西看看,然后喜欢才动手。”妹妹是从小就喜欢手边有什么物品就抓什么物品,大部分时间小手就没停下来抓抓抓的动作。
哥哥总是比妹妹在一些大动作方面表现出“晚”一步或是“不愿意尝试”,妹妹是学会翻身就翻个不停,学会站立就扶着围栏特努力站十来分钟。
哥哥不会主动靠近妹妹,妹妹喜欢靠近哥哥,喜欢摸哥哥头,吃哥哥脚,喜欢亲近人,喜欢听人说话。
哥哥从来不喜欢安抚奶嘴;妹妹小时候一放安抚奶嘴就安静了。
哥哥一开始很高需求,饿了就哭个不停;妹妹后来忽然变成每次熟睡,熟睡后醒来爆哭,而哥哥是醒来不哭不闹,自己先吃会儿手;晚上入睡,妹妹现在快1岁时,忽然非要有人陪在身边才肯入睡,否则哭,而哥哥可以吃着自己的手,慢慢自己入睡。妹妹就是半夜还需要喝一次奶,哥哥从睡前喝完能睡整觉到天亮。
所以你看,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天生“脾气”。不必羡慕别人家孩子的不爱哭,也不必担心自己家孩子太难搞。我的感觉是孩子到了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事情让他们缺乏安全感。尽量观察和发现他们有哪些变化?根据这些变化,重新建立秩序和安全感。
9. 如果选择亲密育儿,多做抚触、拥抱,陪宝宝玩游戏、听歌、读绘本
现在很多妈妈是职场妈妈,因此你一定也听过一种育儿观:“鸡娃不如鸡自己。”
没错!这也是一种育儿观。在这种观念下,妈妈外出工作了,就暂时跳脱做妈妈的角色,拼尽全力做好一个职场人吧。千万不要被各种全职妈妈分享的说法“绑架”。
大家育儿路上,真的没有绝对的好坏。
选择一条你认可的育儿路,坚定地走下去就好。
做全职妈妈的人,估计大多选择相信的是亲密育儿的观念。既然你在家了,那就多亲密地陪他们吧!
享受这个和你接下来有几十年生命交集的新生命,与你相遇的奇妙际遇。把自己全身心交托给他们,也就是几年的依恋期。
亲密育儿可以做的事儿:
1)坚持每天或隔天做抚触操(我的微信视频号:双胞胎妈妈阮阮,有完整无缺视频供参考)
2)坚持每天或隔天陪他们玩游戏(参考前面推荐的《美国金宝贝早教婴儿游戏》或者感统游戏)
3)3个月以后,可以偶尔一起看看颜色鲜艳的绘本、卡片、识字挂图等
4)不同阶段按需给他不同的支持,比如买不同的玩具,听不同的歌或音乐,不同的哄睡方式等
10. 爱自己多一点
我以前听身边当妈的人说,有了宝宝以后,80%的精力都会围着孩子转。
我当时天真地想:我一定不要有了孩子,没了自己。
结果在母乳亲喂的8个月时间里,差不多就真的除了娃,还是娃。然后我才明白:这就是你选择养孩子的那一瞬间就决定的必经过程。
那么,当看到爸爸有孩子以后,还是有自己的工作、娱乐……自己郁闷的时候,那就不要被“负疚感”和“不管娃就是自私”绑架。
抽离。出去正常社交一下,约约闺蜜。把娃丢给老人,让爸爸带你过一次二人世界。娃睡了,不做家务,懒散地看看书,听听音乐,刷剧、看电影,做一切让你自己开心而愉悦的事。
总之,短暂地抽离。从“娃就是离不开妈妈”中抽离,从娃占据你心智中抽离,从“奶牛”的身份抽离。
因为只有你的身心健康,孩子感受到的安全感才是更充足、美好的。(吼吼吼,当妈的,最终还是眼里、心里必然是孩子。除非你家确定好分工是让另一半当“超级奶爸”。)
你爱说话,你的孩子也会较早咿咿呀呀。
你爱音乐,你的孩子听到音乐也会安静下来。
你爱笑,你的孩子也时常爱笑。
养娃,做好父母的准则就是:自己定义这个“好”字,然后自己要做到尽力。
共勉。
我是双胞胎妈妈阮阮。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记得关注、点赞、转发哦~^_^
我的私信:1356498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