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决定写作的契机是7月14日加入“007不写就出局”社群,而且下定决心要从一而终,将写作当作一根缝补自己生命的线,为生活工作学习提纲挈领,打下烙印。而不是一时兴起。就这样,决定了就不回头了!
想想这件事虽然意义深远,但起初也是平平淡淡的一个决定,所以也就不那般郑重其事沐浴更衣了,一个人抱着电脑躲在日渐冷清的图书馆,守着窗外渐渐模糊的夕阳影子,就这样开始吧!
其实自己很早之间就已经开始断断续续地写作,但一方面不持续,另一方面不成体系(顺便提及,自己一直以来都有写微日记的习惯,将每时每刻的体验及重要事情以三言两语记录,作为生活的点点滴滴保留),以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此,以后将系统性地开始写作,即任何写作都会有一个中心,即“认识自己,改变自己”,所有的写作都将主要围绕这根线展开。有了目标,一切都明了,心里也就更加轻松了。而遇到007的战友,互相之间的激励,可亲可敬,则是将心中深埋的种子点醒了,真的,这段时间能真切感觉到那种破土而出的冲动。
所以,这篇文章作为自己写作的起点,就写写自己为什么要写作,及具体要写什么吧。
相信几乎所有的007战友都已在得到浸染已久,这个平台的价值就不用我在此赘述了,但还是想说,罗胖及各位老师功绩居伟,至少对自己是这样的,所以内心的感激实在是想借助文字以倾吐。而自己写作的素材,其实是建立在以下两个方面的基础上,即吴军老师反复提到的积累式成长的智慧及万维钢老师介绍的印象笔记。前者的积累效应,指的是第二次的努力要最大程度地复用前一次的努力,而不是每一次都从来开始。吴军老师以希腊科学体系和东方工匠式的知识体系差别说明了这个道理。前者有一个完整的体系,任何发明都是可叠加的,你给几何学贡献一个新的定理,几何学就扩大一圈。而后者不成体系,是零碎的知识点(甚至只是经验点),每一个新的改进都是孤立的,因此很多后来就失传了,以后的人又要从头开始。这种智慧极大地节省了我们学习知识的时间成本。其次是万维钢老师在专栏中介绍的“武器”—印象笔记,印象笔记作为一个文档类工具,支持文档的云端保存、共享笔记、网址链接等,极大地提高了自己平时素材整理的效率。基于以上两点,自己在平时读书,思考,都会将对自己有用的知识点,别人的精彩回复,各个领域独特的视角等截图、文章网址等总结归纳于印象笔记中。但渐渐的,东西就多起来了,时至今日自己的印象笔记中已经有了60多个知识整理文档,内容包括读书笔记,实践方法践行,思维方式打磨,错误清单(借鉴查理.芒格错误清单库),成长节点复盘等等,而且还在不断增加。所以问题来了,这些纷繁复杂的东西,总不能听之任之而不加以整理归纳。而写作,则能很好地将以上内容进行归纳,体系化,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方式、行事准则,以便更好地践行。
所以,往后的写作将以以上材料为基础,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复盘过往重要经历及决策
今天回过头再去看过去25年的经历,很多事情都已经淡忘了,甚至当初对自己生命产生重要转变的事情都逐渐记不清了。想想怎么也不该这样踏雪无痕般混混沌沌地过活吧,很多经历还是应该记录下来,就是年老时回忆甚至写自传时也能有点可用的素材和细节!
此处之外,想想自己过往所面对的重要选择,其间的迟疑、纠葛、摇摆,内在自我与外界现实的冲突与妥协,以及事件过程中的各种细节处理等无一不淋漓尽致地展现着最深处的自我。因此,对生命中每一个重大选择、决策的记录与复盘是认识自己的重要途径,也是逐渐改变自己底色的基础,也为以后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想想去年这个时候自己对是否留校硕博连读可是有近两个月的犹豫纠葛啊…
2016.9.25
七年就是一辈子,这一辈子就立志于科研;下一辈子犹未可知!
2016.9.25晚 辗转反侧
今天又陷入是否读研的深深纠结中……如果读博本身对我而言整个方向出现极大偏差,那么即使再努力也收获甚微……
甚至,内心都已经做出决断了……只是,只是……
2016.9.26
问过平师兄,刘师兄,且对各方面简要评估后,又觉得读博是适合自己的……
2016.9.26
七年就是一辈子,即使这七年我终于因为种种原因选择留下读博,下一个七年仍未可知,仍未可知……
内心的小爬虫又不安分了,小宇宙又开始膨胀了……(临睡前)
2016.9.27
下午读文献,为科研而感叹,自信心又一次爆棚,想着自己为什么不可以去名校读博呢!
9.29北校区
其实想想,以后自己开创本校航天科研方面的前景,也是不错的!
又一次为选择而动摇,而你也已经知道,如果选择留下,日后必定后悔!
2016.10.11
有了稳定,却失去了可能;
必是要有大决断;
2016.10.14
终于,选择了后者;
若干年后,是否会因为自己的第一次决断而傲娇…
2016.10.15
虽然已经决定,但瑟瑟的风,使自己充分感受到了秋季的寒意,及对未来的方向亦产生了迷茫;
2016.10.16晚
校园有乐声,答复师兄后,图书馆前音乐声,丝丝绵绵,胡音阵阵;已秋夜,微冷,独自于图书馆前夜影憧憧中…
不得这份美与宁静!
当自己记录下这个过程中每时每刻的心理变化时,对自己的认识不但变得清晰多了,同时生命也充满了温情。
还有自己最近才从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引申出的一点思考,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想想当我们在探寻自己的生长历程,将过往的每一个人生节点的选择逐渐拼出一个完整的生命图景的时候,是不是就像拼图一样,豁然出现在于眼前的,会不会有种生命的脉络,隐隐约约却又清晰可见;会不会忽然发现某种指引自己的力量,感受到使命的召唤呢!
所以,这种通过不断对生命的回顾,是需要我们所有人都该去认识自己的,想要什么,能得到什么;甚至,生命的那一瞬间,觉醒开悟!
2,思维方式、方法论的总结提炼
思维方式,是人与人之间差别的真正鸿沟,就像罗胖一直所强调的,未来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不是财富差别,不是地位差别等,而是认知差别。在当今中国大国崛起的时代机遇面前,不管我们每个人出生多低微,好的思维方式再加上后天的正确努力,个人机会将不断涌现。虽然自己很早就意识到思维方式的重要性,也在不断为此努力。但遇到吴军老师,他的谆谆教诲确实令自己心存感激。《硅谷来信》中吴军老师通过个人经历及所见所闻等不断为每个学员灌输思维方式的重要性。他所提到的人生的立意要高,要抬头寻找西瓜,而不是埋头于芝麻;少做事的智慧,累计式努力等等无一不使自己获益匪浅,以往的做事方式也发生了质的结构优化。同时,如何积极主动、如何有效管理上级、如何在整个团队中具备全局眼光等、如何站在老板的角度思维问题、做事,如何寻找合适的伴侣,如何带动家人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等等,都需要自己日后认真践行。所有的这些,都需要通过写作方式总结输出,再后天践行。
如果说思维方式是“道”的层面践行指导,那做事的方法论就属于“术”的层面的践行方法了。相信大家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都有专属于自己的高效做事方法,好比软件中的快捷键一般,在别人眼花缭乱之际行云流水般的就完事了。此处先举《细节》一书中的一个案例—“如何有效说服别人”来说明方法论事半功倍的效果。书中提到,在说服别人时应引导对象关注鲜明生动的细节及清晰具体的干预手段。如管理者在申请预算时,不能只摆出干巴巴的数字,而应该摆出团队成员的照片,让这些人的形象变得鲜活起来:“这是玛丽,我们的首席分析师;这是吉姆和林西,他们的团队需要在几年升级系统。在我刚呈交的预算报告中,这比费用占了预算增长的百分之X。”这种细微的行为改变,往往获得极大的收益增长。其他案例如如何利用强大的环境按时对别人施加影响,谈判、交涉时主场优势的利用等等不一而足。这就是方法论,或者“套路”的力量,即基于人的心理、行为习惯而总结出的一套“利器”。如果再深入拓展,这些套路不就是各行各业的商业机密帖吗,《五分钟商学院》中提到的消费者心理账户、价格锚点等套路都是基于消费心理学的套路方法。
除此之外,生活学习中养成适合于自己、收益最大化的习惯,如早睡早起,坚持写作输出,与人交流的模式,如何建立个人影响力等等,都是需要自己不断总结,并提炼出适用于自己的一套方法论体系,从而践行。
概括来说,上文中所提到的思维方式或做事的方法论,好比设计中的“程式”,国画中的“笔法”,围棋中的“定式”,想想如果将这些意识理念都刻在自己脑子中,作为思考问题与做事的出发点,一言一行,举手投足之间随意挥洒,那是要有多厉害。
3,专业知识的写作,倒逼输入
专业领域的一技之长,是安身立命之本。在不断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交流,以输出倒闭输入,因为毕竟只有在领域内深耕细作才有胆气写文章啊。就像当年吴军老师在Google时写的谷歌黑板报一样,后来整理成《数学之美》一书,既帮助别人,建立个人影响力,又获得财富。(发现吴军老师的很多做事方式都具有这个特点,一件事往往会衍生出很多事,正如前文所述累积式努力)
4,读书笔记
每一本书读完,都要针对一到两点做深入思考,并写作。最近读《红楼梦》,虽然体会不深,但还是对小说中个人心性及其最后命运有一些思考,所以等读完就以这一点为主旨谈谈自己的认识。
5,其他
如游记,随笔等。
总结起来,以后的写作之路主要以以上五点为出发点,逐渐构建自己的思维体系,方法论体系,以及过往人生的复盘。如此算下来,这七年真的会是一步一脚印,一砖一瓦建楼阁啊!
愿互相勉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