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拾遗(二)
【四】直入圣人之道的方法(乡愿,德之贼)
薛尚谦、邹谦之、马子莘、王汝止侍坐,请问乡愿、狂者之辨。
曰:“乡愿以忠信廉洁见取于君子,以同流合污无忤于小人,故非之无举,刺之无刺。然究其心,乃知忠信廉洁所以媚君子也,同流合污所以媚小人也。其心已破坏矣,故不可与入尧舜之道。狂者志存古人,一切纷嚣俗染不足以累其心,真有凤凰于千仞之意,一克念,即圣人矣。惟不克念,故洞略事情,而行常不掩。惟行不掩,故心尚未坏而庶可与裁。”
曰:“乡愿何以断其媚也?”
曰:“自其讥狂狷知之。曰:‘何为踽踽(jǔ)凉凉☆?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故其所为,皆色取不疑,所以谓之似。然三代以下,士之取盛名于时者,不过得乡愿之似而已。究其忠信廉洁,或未免致疑于妻子也。虽欲纯乎乡愿,亦未易得。而况圣人之道乎!”
曰:“狂狷为孔子所思,然至乎传道,不及琴张辈,而传习曾子,岂曾子乃狂狷乎?”
曰:“不然。琴张辈,狂者之禀也。虽有所得,终止于狂。曾子,中行之禀也,故能悟入圣人之道。”
【解读】
在《论语阳货篇》中,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光看此条文字内容是先生在讲解《孟子尽心下》乡愿狂狷一章,可自行参阅。
其实此条上接《传习录》卷下钱德洪录,也可参阅《年谱》中的嘉靖二年。
当时背景为征宁藩以来,天下谤议者很多,门下众弟子纷说各种原因。
阳明先生曰:“我在南都以前,尚有些子乡愿的意思在。我今信得这良知真是真非,信手行去,更不着些覆藏。我今才做得个狂者的胸次,使天下之人都说我行不掩言也罢。”
就像尚谦接着说的那样,只要坚信良知,才是圣人的真血脉。
只有乡愿者,才会以忠信廉洁逢迎君子,以同流合污逢迎小人。
由此引出众弟子的乡愿、狂者之辨,及其先生接下来对《孟子尽心下》乡愿狂狷一章的讲解。
狂者志存古人,一切纷嚣俗染不足以累其心,心性较为纯良,略加剪裁,便可入圣人之道;狷者虽不进取,却能守成,也不失为孔子赞许之人;乡愿却喜与小人同流合污,虽众人皆称是好人,却毫无原则,乡愿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圣人之道。
乡愿者,多违心行事,虚与委蛇,貌似轻看财色名利,实则执着其上。
心,一也。似此“依天理”见取于君子,纵人欲无忤于小人,是强自拆一为二,貌似平坦圆和,实则忧恐分裂,久之则自断生路。其犹“妄照”之论,二则息矣。故曰:“其心已破坏矣”。
乡愿者,多源于习染,若无大事犹可逢迎,关键处易因穷形毕露而气急败坏,则更加极端;狂狷者则不然,其源于禀赋,或志向高远,言行不俗,或洁身自好,踽踽凉凉,遇事不论大小曲直,尽皆直心所见,此心是一非二,未脱圣道也。若緣以及时点拨,勤行克己之功,必成大器。
即使圣人亦难免狂狷,只是懂得良知工夫消磨,久之则自能无心而致矣。琴张止于狂,无非受外物牵引;曾子禀于中,自是能抱朴守一。
参考312节:行不掩言。
批注:
忤,wǔ,逆也,抵触,不顺从
踽踽(jǔ)凉凉解释:落落寡合的样子;狷介的样子。也指独行的样子
孔子所思。《孟子·尽心篇》第七下,第三十七章,孟子曰:“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如琴张(名牢,字子张。《庄子》[《四部丛刊》本,名《南华真经》』卷三《大宗师》第六(页十九上),记子桑户死,琴张临其丧而歌)、曾皙(曾子之父。《礼记·檀弓》卷下,第四节,记季武子死,曾皙[即曾点(倚其门而歌)、牧皮(不谨)者,孔子之所谓狂矣。”
净心斋笔录
2022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