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经历
我是一个特别害怕跟别人起冲突和争吵的人,既因为自己确实不擅长争吵甚至更坏的情况一旦冲突升级到肢体接触,那自己必然吃亏;更因为我知道冲突必然是双方都受损的一种最糟糕的处理方式,不仅让旁观者看热闹的同时还对自己印象不好,(无论冲突的双方最后谁输谁赢,其实最后都没有真正的赢家)而且自己也确实会不喜欢这样的自己。因为冲突甚至暴力冲突有时候恰恰会暴露出自己的无耐,我一直都敬佩化干戈为玉帛的智慧,而不是话不投机就吵起来甚至动手的冲动,因为这是最简单又最不明智的做法。(当然有时候我们有能力运用暴力甚至只是暴力前的气场就震慑了对方我认为这也是大快人心的)
所以有时候如果看到公共场合内一些人的不道德行为,我如果不能做到控制情绪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建议和劝阻,那我都会忍过去,避免因为自己不能控制的表达引发不必要的冲突。虽然做不到改变别人,但我可以改变自己,每次单车乱停乱放,我帮着整理;公交地铁上不吃带味道的食品;不乱扔垃圾等等。
我的潜意识里很明白其实日常生活中,尤其是看到一些不道德不公平的现象时,那时候所谓的沟通都会带有大量的暴力因素,本来沟通的目的是减少冲突和暴力,但因为我们在沟通过程中不自觉的受到暴力因素的干扰和裹挟,以至于最后从想解决冲突变成了冲突升级。
吴伯凡老师的“非暴力沟通”
吴伯凡老师在《伯凡日知录》的专栏里提到,在沟通中一定要区分观察和评论。如果我们的观察中不自觉的染上了评论的色彩,虽然我们自以为自己的观察很客观,但其实我们是在带着有色眼镜看对方,那实际上我们已经陷入评论的状态,被自己身上的批评家人格所控制。我们在表达对对方的看法时实际上是在进行价值观输出。当我们在不自觉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的时候,其实也在无意识的打开了对方申辩和反击的开关,对方的反应又让我们强化了对ta的固有印象和不满,循环往复,我们彼此就陷入了暴力沟通的死穴。同时如果是我们在面对别人的批评和指责时,最好的反应方式不是自责更不是反咬,而是:体会。
体会,是指当面对他人的指责和评论时观察和和体会自己的感受,分析对方这样说我一定是原因的,那ta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体会是难得的反应方式,因为人性的弱点是我们更习惯宽恕而不是指责自己;我们更倾向于指责而不是宽恕对方。
所以所谓非暴力就是,首先抑制自己的暴力倾向,让自己的反应尽可能调试到体会和观察别人感受和需要的频段。
而任何沟通的成功和失败并不是发生在这场沟通的过程中,事实上结果在沟通前就已经发生甚至是注定了。所以如果我们身上携带了暴力因素,那我们就需要注意改变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进而改变自己的生存和生活状态。
期待
最后祝我们都能拥有智慧、意识、表达能力和丰富的词汇量帮助我们实现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是通过非暴力沟通实现我们与爱人、孩子、父母、朋友、同事、以及陌生人的和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