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还嫩绿,你就会继续成长;一旦你已经成熟,你就开始腐烂。—美.丹尼斯.维特莱
转瞬之间2020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已经到来,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开始奔四了。这一年我是如何度过的,做了哪些事情呢?我静下心来,仔细思考,我的2020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上半年那是奋斗、坚持的半年,我也得到了收获。而下半年因为诸多琐事的烦扰,让我困惑,毫无心情,所以下半年可以用一事无成来评价自己。
激动
2020年的开始就为我开了一个好头,申请了两年的高中教师资格证终于过关了。第一次是因为自己搞不清楚试讲和说课的区别,结果把试讲变成了说课,惨败而归。第二次由于没有认真看公告,凭借着以往的经验办事,在现场审核的时候才知道要到户籍地去审核,又白白错过了一年。第三次的成功应该算是机缘凑巧,我还记得当时我抽到的题目是关汉卿的《窦娥冤》,是一首元曲。对于关汉卿,我倒是听说过窦娥冤,我也知道,但是对于元曲我却知之甚少。还好当时旁边站了一个宜宾学院的学霸,她说在她想申请教师资格证的时候就去了解了一下,知道了元曲的结构有四折一锲子。和这个年轻的妹妹一交谈,我突然之间才发现自己的孤陋寡闻,心中产生了退堂鼓。可又想着毕竟已经试了两次,只要这个面试环节过了,高中教师资格证也就十拿九稳了。带着不甘心,我定了定心神。看到手中的单子,我结合自己平时教学的经验和刚才那个学霸妹妹对元曲的介绍进行了大概的分析,心里告诉自己,我只要将平时上课的那些流程走正确,再讲解一些关于元曲的知识,应该是十拿九稳。既然人都已经到了,就去赌一把吧!
很快就轮到我了,当我记住面试时面对下面的四位考官的时候,说不紧张是不可能的。但我仍然凭借着自己的知识,将窦娥冤的流程走了出来。最后一个老师问了我关于元曲的知识:在元曲前面的那些是属于什么?当时我头脑一片空白,又不敢撒谎,值得实话告诉他:“我对元曲的了解,知之甚少。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它应该是属于元曲中的四折一锲子的结构吧。”那个老师微笑着点了点头。天呐,我心中有1万个声音在呐喊:“我蒙对了。”同时也不由得感叹:“和学霸在一起,真的会学到很多。”
随后,通过《镇西茶馆》,我知道了新网师,了解了朱永新教授。怀着忐忑和不安,我写了3000字的《我的阅读史》,记得当时对于招生公告上的要求,我认为很简单,只要自己写一篇1500字以上的原创阅读时就可以。在我的心中,以为人人都是这样。过后不久,现实就重重的打了我的脸。新网师随后将大家的阅读时进行了一下分析。我看到了那些优秀老师的阅读史真的自愧不如,才发现自己原来就是那只坐井观天的青蛙呀!
也是当时是带着知其不足而后思变,也想要去做一个好老师的目标,我选择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写作》,坚持每天打卡,争取做到李老师所说的四个不停:“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实践,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一学期过后,我的文章有20万字,也许那对于一个教育大家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个刚刚学会写作的人来说,那是多么大的成就啊!一学期结束之后,我超越了同领打卡的95%,因为有两篇文章发表在网师周报上,那一学期我还被评为了榜样学员,2020年3月,我又有幸被选为了网师的晨诵撰稿员。有了网师的指导,有那么多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和育人经验的教育大咖在一起,我的教学工作也越走越顺。2020年9月10日的教师节,我被评为了优秀教师;2020年10月的中青年教师赛课,我执教的文言文《精卫填海》获得了一等奖;暑期结束后在我校举办的优秀青年教师读书交流活动中,我有幸获选,成为十名交流者之一;随后年级组长又向我抛出了橄榄枝,任命我为年级的简报员;学校领导也多次在各种会上对我进行表扬,表扬我爱看书,爱写作……
幸运来得太突然了,还没有受过如此的光环的我可能还不习惯,有些飘飘然。但我深知有了新网师才有了我的那些成就。随后第二学期,因为郝院长要求我们全面打好基础。我们的上课形式就有以前的一学期选择一门或两门变成了一学期要修全部。其实郝晓东院长的初衷是希望老师能够打好基础,能够有那些教育经典作铺垫,这样我们才能够上课更轻松,也才能够走得更好。
最开始的我带着几分欣喜,因为知道自己的平庸。所以我一期无法去选择几门课程,现在因为课程改革,我可以把所有的课程都学一下,我可以监视到不同的老师,不同的讲师风采,我暗自窃喜。那随后而来的一系列操作又让我迷惑。因为自己的平庸,那些经典的教育书籍真的看不懂,有的时候在我即将看懂的时候,又开始换下一本书,整个人下来都是模模糊糊的。
记得那一次我看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但我把那本书看到一半,正觉得讲的很好的时候,下一周的课程又是另外一本书。因为时间的繁忙,不得已,我就只好放下了《静悄悄的革命》,又去浏览另外一本教育著作。就这样在不断的似懂非懂,迷糊之中,我度过了一周又一周。
秋季的打卡,我也没有认真的去做。我感谢《教育写作》的组长王晓娟老师,她是一个很有魅力和领导力的人,她的微信公众号“明月照我心”里面的文章既有关于教育叙事的也有关于家庭生活的,她的排版以及文采都值得去学习。刚开始加入《教育写作》的时候,她就为我们安排好了每天的点评员以及置顶的要求,还有我们每天打卡发表文章必不可少的格式。我们教育写作的446个人在她和李镇西老师的带领下拧成了一股绳。有鼓励有争执。当我们看到。群里面有人没有坚持打卡或者那天打卡的人数特别少的时候,点评员就会温馨的提醒大家,不放弃就是不掉队;有的时候我们会为了在打卡时把字数标在文章的前面还是末尾而争执;还有的时候我们会善意的提醒他人,为了让看文章的人受益,我们的文章段与段之间要隔一行,这样比较醒目;为了让写文章的老师有所进步,每天的点评员要置顶五篇文章,要选择20篇优秀的文章,还要说出你的置顶和选择依据。她的这些措施极大地鼓舞了,我们写的信心同时那些写的好的文章又为我们做好表率,让我们这些写作的菜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所以在王组长的带领下,我可以按照她的要求一步一步的做好,也能每天坚持打卡。但是下学期的打卡内容,点评员形同虚设,一篇文章可以置顶一个星期,而那些置顶的文章又不是最好的文章。再加上没有一个领头羊去领导,号召,我就像一只没头苍蝇到处乱撞,又像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有的时候坚持就是一种习惯,当你每天去坚持的时候,一件再难的事情也可以做到。可是,当坚持一旦被终止,即使是一件再容易的事情,也不会做到。有的时候坚持很容易放弃,也很容易。而我们要做到的就是绝不轻言放弃。
关于阅读:
朱永新老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发育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加入新网师,我学到了很多,“根深才能蒂固,枝繁才能叶茂”这句话一直印在我的心底。我学会了要静下心来慢慢的壮大自己的能力。因为自己选课的要求,这学期我疯狂去读书。选修《教育写作》时,读了很多李镇西老师的书籍,并深受启发。《教有所思》《恕我直言》《教育为谁》等书籍让我看到了一个“不媚上,不迎合”敢于做自己,不畏人言的李老师;成名作《爱心与教育》《做最好的班主任》《做最好的老师》看到一个拥有专业教学知识和爱心的一线老师;而每日浏览镇西茶馆里面的那些文章,让我看到一个不仅热爱教学,热爱学生,也热爱生活,乐于享受生活的可爱的人。
暑期新网师准备的两次精神大餐—由徐明旭和王小龙老师引导的专业共读,让我在家的几尺地方穿越时间和空间,徐老师带领我走进了《失落的文明:犹太王国》,《圣经的故事》让我对犹太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了更深的体会。王小龙老师的专业引领,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个老师都应该有不同的适应他的书籍,而老师的阅读书籍应该是循序渐进层层叠进的。有了王老师的引导,我不再迷茫,对自己有了更深刻的职场分析和规划。“在特定发展阶段中的具体老师,面对特殊的场景,一定有一本最适合他阅读的书。而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专业领域而言都存在着一个最合理的知识结构:本体性知识占50%,专业知识占30%人类基本知识占20%。这个比例并不是绝对的,但是这个比例在大脑中的组成越恰当,越有助于教育教学的开展,具体的方法也会因人而异。”感谢这段话的原创者,为了让自己目光不再狭窄,我除了读新网师推荐的书籍之外,还走进了路遥《平凡的世界》,体会到了下层人民挣扎的痛苦,而孙少平和田晓霞之间纯洁而凄美的爱情,让我明白生命的可贵。弗兰克尔《活出生命的意义》带我重新回到纳粹集中营的时代,我仿佛跟着文中的主人公们一起经历了生死,也让我明白生命的意义……
回顾过去这一年,对于李镇西老师所说的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我在上半年的时候做的很好,而我也得到了相应的奖励。也许奖励来的太容易,或是我产生了厌倦心态,下半年我就没有去坚持。还有很多书籍囫囵吞枣或是只看了几页或是连碰也没碰,就放在书架上。这都是另外一个我。郝晓东院长说:“每个人在和旧我进行斗争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个新的我。”现在的我特别喜欢一句话:去经历,去后悔,保持热爱,奔赴山海。如果一个人连去热爱的勇气和心都没有,又如何?能够活得精彩呢?
关于朋友圈:
今年有一个朋友曾对我说过一句话:“西西,不属于你的朋友圈千万不要去挤,不然,你会遍体鳞伤。”如果是在以前,我会认为他是对的。我还会像以前的自己一样,老老实实的耕耘,只有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田。但我加入新网师,接触了那么多教育大咖,看到了有那么多具有相同尺码的人。我那颗寂静已久的心开始沸腾了。我想告诉那位朋友,也想告诉所有的人:“试着去改变你的生活圈子,试着加入一个新网师,你,定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