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的夜晚,灯火璀璨,妙音不绝,熙来攘往。
我在书中读到秦淮河,也在历史风尘里听过秦淮八艳,于是来到秦淮河,从最热闹的街道走过,寻得一处僻静檐亭,思绪向稀疏的灯影里穿梭,对面的那座楼在那个时候演绎过什么样的故事?
水在夜晚下,是黑色的,因为有了故事,也便有了美名。
故事里的她,是柳如是。
辗转零落,身世不依,沦落章台烟柳。
这个世界,总有一些人,从一开始就失去了选择的权利,从生命的最初便跌入了不得不的无奈。在那个妙极的年纪,一生只有一次的芳华,如柳如是,不能挥洒肆意。
公元1618年,柳如是出生,那是在明代万历四十六年,也即明末清初朝代更迭之际。
约摸四五岁的幼龄年纪,柳如是被卖到吴江盛泽镇,一个人被当作物品来贩卖,这注定是沾染上了不幸。
乱世家贫,这是她的不幸。然而,这个时代让她遇上了一群奇女子,从盛泽的归家院真正开始了这一生,为名妓徐佛收养,徐佛“能琴,工诗,善画兰”,柳如是虽似浮萍无依,但至少心灵落脚于诗画之地,而翰墨之气对人的影响超越身份地位,只在于个人风情。
才貌俱全,内外兼修,14岁的柳如是被高价卖于周道登。周道登乃周敦颐之后,为崇祯的首任宰辅,也便有了柳如是后来的所谓“相府下堂妾”。柳如是尽心尽力侍奉周母,而以她的才艺自能与这位年逾花甲的周大学士谈诗论画,他把如是抱于膝上,诗文泼墨,倒颇有一番含饴弄孙之感。
周家是一个妻妾成群的大家庭,所以周老爷子对柳如是的种种都被其余妻妾嫉妒在眼里、恨在心中。最后,以一个最为人所耻的私通罪名将柳如是赶出了周府。
哪里都不是家!
柳絮一般,不过是个过客,没有一个屋檐可以应允这朵飞絮永久驻足,兜转几回,又飘到了原点。
柳如是依旧还浮在烟柳里。
我在风尘里,可几多人能断然舍弃这红尘?江南才人络绎不绝,而寻花问柳之人亦甚甚。这一群人里也有不少因慕如是之名而来,可真心爱护尊重足以作为归宿的人又在哪里?
其实对一个女子而言,对于一位飘零女子来说,一个余生可以守护她的家是最好的慰藉。如果我终将能够得到幸福,那么前尘往事的磨难便当作一场走马观花之行。
柳如是的爱情经历亦是一波三折。也许红颜必得经历几番苦涩的波澜,才成其为佳丽,令人念绝、忆绝。
柳如是这样一位才情卓绝的女子,眼界必定是高的,她又是那样一位有追逐自由勇气的女子,对于灵魂伴侣的选择自然不是轻易将就的。生活颠簸了那么久,情感的伤害受了那么多,心底的防线也渐渐地筑起一道又一道;可就在某个瞬间的某次相遇,一旦遇上了那个人,心城便缴械投降了,心墙的壁垒在一点一点地脱落。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柳如是遇见了陈子龙。
她遇上他时,正值二八年华,那个美妙的十六岁,她遇上了长她十岁的陈子龙,这个被后世誉为明朝一代词宗的云间派大诗人。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柳如是与陈子龙在松江南园度过了一段诗酒花茶的幸福时光。如果婚姻只是需要两人彼此倾慕即可,世间也不必多情殇,然而横亘两人之间的有太多太多挂碍。陈子龙已有家室,当人格、尊严、家族、伦理共同扑面而来时,两人离散的结局已无可扭转。
原本以为是寻觅良久终于找到归宿,却原来是匆匆一黄粱梦,留一人暗自回首。
此后,杨姓变柳姓。杨影怜(曾用名)成为了柳如是。
“有恨寒潮,无情残照,正是潇潇南浦。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况晚来,烟浪迷离,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二十二岁的柳如是写下了这首被陈寅恪极度推崇的词作,那是在柳如是与陈子龙分手之后。
她用了很长时间来感受其间况味。
我们都清楚聚散离合是人生常态,那至少留一次告别,以葬花的姿态告别过去与过去时光里的人,毕竟葬花仪式的画面是美的。
也许有了仪式感便会从心里感到郑重,会觉得来去匆匆其实有那么点残忍,擅自闯入又悄然离开,没有任何预兆,也不给人任何防备。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在一段情感里陷得越深,越不容易脱离,尘世无可安慰,柳如是只能将愁绪痛思诉诸笔端。
笔墨行云间可以治愈人心。如果这治愈人的文字恰巧来自于另一人的笔端,恰好那人在同时代的不近不远处,又正当其时俘获了自己的心。
于柳如是而言,那人是钱谦益,钱谦益是万历探花,文坛领袖,江左三大家之一。于是,柳如是“天下唯虞山钱学士始可言才,我非才如学士者不嫁”的宣言流传而出。
因为一首词,因为一缕墨魂,隔空相交,成就一段姻缘,甚是美妙。
尔后,1640年,他们从纸上走到了纸外,就在江苏常熟的半野堂,钱谦益正居于此。一位儒雅书生拜帖上访,这是英气的柳如是常有的一种装束,束冠红妆总都令人神往,钱谦益面对此般柳如是更是喜不自胜。
半野堂下,烛光灯里,彻夜长谈,怜中生爱。不过十日光景,钱谦益为柳如是修建了“我闻室”,“如是我闻”。柳如是被迎入我闻室的那一天,也意味着两人有了对余生的彼此约定。
后来,柳如是嫁给了钱谦益,以匹嫡之礼。那一年,柳如是二十四岁,钱谦益年逾六十。纵使世人多闲言,纵使婚船遭受世人的瓦砾,我自怡然满怀。
仅从一句“河东君”的称谓里便能瞧见其浓缩了钱谦益对柳如是的莫大尊重,尊重、珍视、爱护、守护,柳絮终于可以落户了。
你爱我乌黑的头发,白皙的皮肤;而我爱你雪白的头发,乌黑的皮肤。
“风前柳欲窥青眼,雪里山应笑白头”。
有趣的灵魂令闺房生活充溢乐趣,腹内才学使得交谈唱和为一大雅事,酬待名士访客,乐此不疲。
然而,时代的大事件影响着时代下的每一个人。
钱谦益与柳如是面临着明朝的覆灭与清朝的兴起,这激起了柳如是与钱谦益婚姻生活里最大的波涛。
柳如是欲为民族气节而死,“是宜取义全大节,以副盛名”,钱谦益却是一句“水太凉,不能下”;钱谦益与一众投降清廷的官员北上,柳如是决然不随。
柳如是敬佩梁红玉那般身赴疆场、保国抗金的壮举,亦是胸怀巾帼侠气,不同一般江南佳丽,而自有一袭英勇。
钱谦益曾为貳臣的这一举动为人诟病,好在,他在清廷为官五个月后便拖病请辞。之后,柳如是不断鼓励钱谦益与郑成功等抗清起义军联络,两人也确实共同支持着反清复明斗争,如是更是倾尽物资,又联络人员,以诗词唱和传递情报。
顺治初年,钱谦益被捕,两次锒铛入狱。
柳如是四处奔走,不屈不挠义无反顾营救钱谦益。
“徒行赴难有贤妻”,柳如是作为妻子,当得一“贤”。
康熙三年五月二十四日,八十多岁的钱谦益溘然长逝。
丈夫死后,柳如是被钱氏其余族人索要钱家财产,其实钱柳夫妇早已家财散尽。
风骨嶒峻柳如是,从未惧怕死,为国为义为夫,这世上多得是她愿意以死相殉的人事。
四十六岁的柳如是以缕帛结束了自己的一生。钱谦益与柳如是出生相差几十年,却能在同一年离开人世,于钱柳自身而言,或许消没了些凄凉意。
一代奇女子香消玉殒,但绛云楼里楼外都流传着她的传奇。
柳如是身似浮萍总十分憔悴的一生,心却十分高洁,梅香袭人,璀璨如霞。
还记得,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End~
第八札: 柳如是 我一个人,欣赏历史人物后的小小观感,只是想要、想要撷取历史风情中的几许柔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