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称,中国青少年自杀率居世界首位。
现如今经常听到小小的孩子用各种方式结束自己生命。回想我小的时候,经济富裕度远不如现在,却从末听说过孩子自动放弃生命。
怎样减少和防止青少年自杀行为?
下面咨询花絮,是我面临此类问题惯用方法。
(前提:熟悉对方,关系好,心理问题不严重。)
每周在我这儿上课的初中女生暑假来做咨询。
几个月前的第一次咨询,她的心理画就让我感受到鱼死网破的极端心理。
这一次,就跟她再探索一下生命吧!
我问:由“生命”这个词,联想到什么?
她答:“死亡”。
“活着没意思”,她经常跟同学说,也跟母亲提到过。
青春期孩子很易被激惹,弄不好就会轻生。所以今天咨询,我得就这个话题先探下底,轻生的程度在她心中到底占几分。
先听《醒来》这首歌,盘着腿,闭上眼睛,静静地听:
从生到死有多远 呼吸之间
从迷到悟有多远 一念之间
从爱到恨有多远 无常之间
从古到今有多远 谈笑之间
从你到我有多远 善解之间
从心到心有多远 天地之间
当欢场变成荒台
当新欢笑着旧爱
当记忆飘落尘埃
当一切是不可得的空白
人生是多么无常的醒来
人生是无常的醒来
王嘉宝清洌纯真的歌声,伴着直入心屝的旋律,在房间里回荡。
小小年纪在这首歌面前份量貌似有些轻,但我知道,她内在需要,能与歌共鸣。
听完,我让她和陪同前来的闺蜜各自写出此时脑子里飘过的词语。
她闺蜜写道:欢快、洒脱、童真、纯洁。
她写道:距离、生死、天地、山间、一念之间、人心。
显然在同龄人中,她过早关注了生命的深度和长度,也说明生命中的坎坷和挫折,在她心中留有累累伤痕。
我说起网上新闻,华山栈道上有一男子解开安全绳跳下深谷,还给她看了视频。
那个男子跳崖时的淡定,让咨洵女孩很是惊讶。
我让两个女孩闭上眼,想像在栈道上,往深谷望去……
睁眼后她们都说,不由自主双手去拉身后的物体……
我对她说,虽然你经常想到死亡,但实际上内心深处并不想死,否则意象中就不会去寻找安全。你这样子如果去死,在生命最后一刻也会后悔。本来想用死摆脱痛苦,岂料这死让自己更痛苦,何苦来?
你现在的主要问题是,生活中找不到乐趣生命中找不到成就感。所以只能沉溺在网络游戏中,因为它会给你实际生活中得不到的生命刺激。
她点头承认。
后来我们又学了我的新四型人格理论,让她明白,她是一个四型都强大的人,但性格之间相互对立互相打压,白白耗费了生命能量,面对困难时就会力不从心。
咨询结束时我给她布置了任务,用咨询中学习的转念法,寻找生活和学习中的快乐以及自身的价值,从不愿起床这件小事做起。
约定两天后再做咨询,疗愈从小和母亲分离以及父母情感纠结带给她的创伤。
还有一次,一个三年级的小女孩,经常就说活着没意思,不如死了。
我就把她领到阳台上,从7楼的栏杆往下看,问,你准备怎么死?是从这里往下跳吗?
她看了看说,不,这太高了,摔下去会很痛的。
我又问她,那你准备怎么死啊?用刀割吗?
她赶紧回答说,嗯,那更痛!
……
问完我也不接着说了,找了话题聊别的。
孩子对待生命的态度,是他整体心理环境的一个缩影。要想真正改变,还得从头开始治理。所以,一次不用讨论太多,慢慢的这样磨就可以了。
后记:
我经常这样做,当某个孩子谈到不想活了(当然不是中重度抑郁状态),我就会跟他半调侃地说,想想到底该怎么死。
向死而生嘛!
当我们真正面对死亡时,才能更好觉察到自己内心深处对生的珍惜。
但是一般的人会马上阻止孩子说想死的话:“怎么能这样想呢?生命多有意义!”“这样想太不应该了!”……
对于孩子,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的很多语言只是冲动的部分心声而已。这时若让他看到自己内心深处还是很惜命的,更容易让他转念。但如果你去阻止他的想法,不让他在想象中完型一把,那他很难悟到事情的后果。以后生活中遇到点刺激,还真有可能去完成被人阻止而又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
洪水来了快冲破堤坝了,去堵,固然是个办法。但如果此时能找到一条泄洪渠道,就是更好的万无一失的办法。
堵不如疏嘛!
当然,青少年自杀自毁念头形成跟他们父母沟通方式密切相关,与他们为人处事认知模式紧密相连。要想真正让他们生命强韧,还要做系列功课,绝非上文这一个死亡想像如此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