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长征
第三节:大渡河英雄
作者:埃德加·斯诺
优美词汇:
一败涂地,英雄豪杰,兵败于此,
全军覆没,殆误战机,重蹈覆辙,
桀骜不驯,安然无恙,赞不绝口,
饶有兴趣,数以百计,长途跋涉,
歃血为盟,怯懦胆小,出其不意,
不紧不慢,走亲访友,玩忽职守,
心不在焉,倾泻而下,自告奋勇,
屏息凝神,来来回回,万箭齐发,
疲惫不堪,三心二意,夜以继日,
疲惫沮丧,必死无疑, 精疲力尽,
一往无前,空荡荡 ,摇摇晃晃,
匍匐前进,熊熊烈火,仓皇失措,
一拥而上,
精彩句段:
一 这是怎么回事呢?河对岸只有刘文辉将军——四川的两个独裁者之一——一个团的兵力,其他四川军队和南京的增援部队还在不紧不慢地向大渡河进发。不过当时一个团的兵力似乎已经足够了。事实上,所有的船只都停靠在北岸,哪怕是一个班的兵力也足够了。这个团的团长是本地人,他知道红军要经过哪里,知道他们要花多长时间才能到达大渡河。他可能告诉过他的部下,红军还要过好几天才能到达那里呢。听说他的妻子也是安顺场本地人,所以他得到南岸来走亲访友,同他们一起相聚吃饭。就这样,红军出其不意地占领了安顺场,俘虏了该团长,缴获了船只,控制了北渡的通道。
(精讲点拔:驻守在大渡河北岸的国民党军官玩忽职守,心不在焉,以为红军短时间内无法到达,就到南岸走亲访友,给红军在南岸留下了渡江的船只。这同时也可见红军战士们的忠心耿耿,一心向国的精神。)
二 先锋部队的5个连中有16名战士自告奋勇地表示愿意搭乘那艘渡船过河,然后再带回另外的两艘渡船。南岸的红军在山坡上架起机枪,将火力集中在敌军暴露在外的那块阵地上,使河面上形成了一张掩护火力网。当时正是5月,山洪倾泻而下,河水湍急,水面甚至比长江还宽。渡船从远处的上游出发,花了两个小时才横渡过去,在安顺场对面靠了岸。镇里的村民在南岸屏息凝神地看着。战士们会被打死的!不过,再等等看!他们看见渡河的战士们几乎就在敌军的枪口下上了岸。现在,肯定完了,他们要被打死了。然而……南岸传来了红军机枪的哒哒声。村民们看见那一小队战士爬上岸,迅速隐蔽起来,然后慢慢地爬到敌军阵地上方的一个陡峭的悬崖上。他们在那里架起轻机枪,并往敌军设在河边的碉堡里扔了很多颗手榴弹。
(精讲点拔:通过紧张的心理描写烘托出了红军战士迎着敌军枪口秘密渡河的场面是多么惊险,表现出了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
三 第二天,右岸的先锋部队落在了后面。四川的敌军在路上设置了障碍,双方发生了小规模的冲突。见此情形,南岸的战士们则更是坚定地快速前进。不久,对岸出现了新的部队,红军从望远镜中看出,他们是白军的增援部队,此时正赶往泸定桥。这两支部队隔着河你追我赶了一整天。不过,红军先锋部队渐渐将筋疲力尽的敌军甩到了后面,毕竟红军先锋部队是优中选优的精锐部队,而敌军休息的时间更长、更频繁不说,他们的体力也似乎消耗得更快,或许是因为他们之中没有人愿意为夺桥而献身吧。
(精讲点拔:红军队伍拥有一往无前为革命牺牲的崇高精神,是白军所不具备的,也是红军能一次次战胜白军的原因。)
四 红军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了,他们必须在敌军增援部队到达之前占领这座桥。红军再次征集自愿冲锋的人。一个又一个红军战士站了出来,他们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攻桥。最后,在这些自告奋勇的战士中,有30人被选中了。他们背上毛瑟枪和手榴弹,立即爬上铁索,在奔腾的河水之上左右摇晃。他们紧紧抓住铁索,一步一步地艰难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了火,子弹在桥头堡上飞溅。敌军也用机枪进行还击,而且敌军的狙击手就瞄着那些在河流上方摇摇晃晃地向他们缓慢前进的红军战士。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进了下面奔腾的河水之中,接着第二个、第三个也掉了下去。不过,其他战士越来越靠近大桥的中心点,桥上的木板对这些敢死队员多多少少起了一点保护作用,敌军的大部分子弹要么与他们擦身而过,要么落在了对岸的悬崖上。
(精讲点拔:一个个红军战士自愿站出来冒着生命危险去攻桥,不论前进的多么艰难也不论敌人的机枪扫射多么猛烈,他们都以顽强的意志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坚决完成任务。实在是令人敬佩不已。)
阅读感悟:
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的著名战斗,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大渡河里想行船,一只脚踩鬼门关。”这是当地民谣对它的描述,足以见其险要。可如果几万红军不能尽快过河,就有被歼灭的危险。面对敌军猛烈扫射,打得水花飞溅,红军勇士们竟然闯出一条活路!在泸定桥,面对敌人点燃的桥头的木板,大火漫天,浓烟滚滚,突击队员们奋不顾身冲进火海,迅速扑灭大火,夺取并控制了泸定桥。从大渡河到夺取泸定桥,红军在逆境中又一次展现出了顽强的求生意志和战斗力,这不但是军事历史上的一个奇迹,更是人类的极限挑战。长征能够胜利,就是有这种不怕牺牲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