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曾有一封辞职信在网上冲上了热搜,其中有句较经典的话:“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是的,世界不仅那么大,世界还是那么美,徜徉在又大又美的世界,还能遇见许许多多有趣的事。
在这次相对紧凑且稍嫌仓促的喜马拉雅山国之旅中,就有许多逸闻趣事总会让我意兴盎然,记忆犹新。
特别的时差:以分钟为单位划分的时区
以前,也算是去过比较多不同的国家了,在我的体验及印象中的时区都是以小时为单位划分的,比如,中国北京时间晚上11点,俄罗斯莫斯科时间就是下午6点,美国华盛顿时间则是上午10点。
这次来尼泊尔,在加德满都下飞机时,看到手机上显示的北京时间是5月8号凌晨的1点10分,但显示的当地时间是5月7号晚上的10点55分,时差是2小时又15分钟。
我想,各个地方的时区不是以小时为单位划分的吗?一开始,还以为是手机的时间显示出错了,了解确定后才清楚,原来,尼泊尔设定的时差真的就是以分钟为单位划分的。
可能是我孤陋寡闻了,真不知道,这算不算在全世界都是最特别的一个时区,但在我的认知与见识中却是实实在在地第一次遇见了。
另类的税种:闻所未闻的旅游观光税
在各个国家,尤其是市场经济国家都设置有五花八门、名目繁多的税种,但有一个税种可能会是你闻所未闻的,那就是不丹的旅游观光税。自诩还算有点见识的我,也是第一次听说并“享受”了这种另类的税种。
不丹的旅游税政策规定,每位境外游客在不丹期间每天需支付100美元的旅游观光税。据说,出台这一政策,是旨在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并限制境外游客的流量,以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不丹政府还希望通过实施这一政策,能更好地为游客提供高价值的旅行体验,也为当地居民创造专业而更优渥的工作。
如果通过实施这一政策,真的能够达到不丹政府的初衷,我想,这每天100美元的付出还是可以理解并有意义的。
世界独一份:神秘寺庙里神秘的活女神
在我去过、看过的所有国家的所有寺庙中,无论是何种教派,供奉的都是各种偶像化身的塑像,有泥塑的、有铜铸的、有木雕的……而我们在尼泊尔加德满都杜巴广场的库玛丽庙里,看到其中供奉的却是一位美丽端庄的少年“活女神”。
“活女神”被视为尼泊尔皇家守护神塔蕾珠的化身。据介绍,“活女神”的挑选是非常严格的,如,必须是佛祖释迦牟尼出身的释迦家族中的一员;必须兼备三十二种美德;身体不得有任何的伤疤和瑕疵;女孩的星座还必须和国王的星座一致;性格也要足够的坚毅勇敢,不惧怕黑暗,耐得住寂寞等等。
“活女神”被供奉在神秘的“女神庙”里,可能每天会在楼上的一个窗口露脸两次(有时不出现,还得看缘分),时间都很短暂。
在中午12点差几分钟的时候,我们就与挤满了寺庙庭院的人群一起,入乡随俗地双手合十,仰头静候。在庄肃地站立了近20分钟后,“活女神”终于出现在了窗口上,但在很多人还没反应过来时又消失了。
看见了“活女神”的真容,对当地百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幸运;于我们而言,也应该算是一次难得的见识了。
兼职的导游:不丹寺庙里的喇嘛大师傅
我们在不丹的导游(当地称“翻译”,因为不丹没有导游资质认证一说)叫梭南,其实,他平日里就是出家在一个叫汗措的寺庙里的“在岗”喇嘛。
据说不丹全国仅有二十几个人懂得中国话,其中的大部分人,包括我们的这位导游也只会听、说,而不认识和不会书写汉字,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地理历史、风情风俗更是知之甚少。他平时就在寺庙里念经打坐,等有中国旅游团来不丹,旅行社才会临时请他出来客串导游。
听这位喇嘛导游介绍,他从未上过任何学习中文的培训机构,只是在去台湾的寺庙挂单时,跟着在那里的一位不丹籍的师傅学着说了一年多。这位喇嘛导游是一个很温和、很用心的聪明人,在每一个景点,都会给我们作专业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讲解,并领着我们诵经、礼拜。几天来,大家都相处得很融洽、很高兴。
缘分真奇妙:九年前、后的偶遇与巧遇
说的还是与那位喇嘛导游有关的趣事。这次组团旅游社的Lao总经理与我们一起来了不丹,于他而言已是旧地重游。在往不丹的飞机上,Lao总就翻出存在手机上一张据称他也不认识的地陪导游的照片,请大家出机场后帮忙留意一下。
只是,当Lao总与那位地陪导游甫一见面,双方都惊喜地愣住了一会,原来,他们是老相识重逢。
话说缘分真是奇妙。2015年,Lao总上一次来不丹时在虎穴寺里遇见并认识了这位会说中国话的不丹喇嘛,且相谈甚欢。没想到,九年后,双方会以临时雇主与雇员的关系在不丹再次不期而遇。有道是“百年修得同船渡”,我只想知道,他们的缘分又该是修了多少年啊?
有趣的留言条:是温情的输出,还是温婉的提示?
一天傍晚,当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且有点疲惫地回到酒店,打开已整理一新的客房时,就看见洁净的床头柜上放着一张用娟秀的字体手写的留言条。
留言条写的是:“Namaste, Khun I'm Ramild, How are you,How was the Stay and room cleaning with us,Hope yourve enjoing,Have a good doy.Thank you.”
翻译成中文就是:“我是Ramild,你好吗?我们的客房和清洁工作怎么样?希望你快乐。祝你有美好的一天。谢谢你!”
如果是你看到这张留言条,会是怎样的感觉呢?首先,我为这亲切的话语,包括那认真书写的文字感到温暖,谢谢Ramild的用心。然而,再细品之下,我似乎又接受到了其中表达的另一层信息。
或是因早上走得匆忙,主要还是没有那样的习惯,忘记了在枕头下面给会来清洁、整理房间的服务员留下小费,这是服务员在委婉地提醒我吗?
想到这里,我倒是有点不好意思了。因为,在许多国家,给服务人员小费是一种惯例,在有的国家,小费还是服务人员的主要收入来源。现在要做的就是赶紧将小费补上。换作你,是否也会是这样处理吗?
只卖票,不查票:道德水平与贫富无关
在不丹,你会遇到一个初时还有些不太适应的规则,就是在不丹的所有旅游景区,包括乘坐公交车等,都只看见有卖票的售票房,而没有看见有检票员或任何检票之类的设施。有的地方设有出入口,有些范围大些的景区却是四通八达,随处可进,买没买票全凭自觉。
我想,这样的管理方式,不仅减少了管理成本,方便了游客进出,体现了对游客人格上的尊重,更重要的是,彰显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里百姓的某种集体的思想意识与精神风范。
在不丹,我还发现,不管是在大商场、还是街边的菜市场,用现钞买东西时,都不会有人刻意去鉴别你所给钞票的真假,更没有验钞机之类的装置。可能,这里的百姓压根就没有作假骗人的概念。
在我们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教育中,都是认为:“礼义生于富足,盗贼起于贫穷”,但在不丹的日子里,却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我一直以来的这种认知。
不丹的百姓穷吗?他们真的很穷,全社会平均工资每月只有折合人民币二、三百元的收入。但是,在这里,道德水平的高低又似乎与经济是否贫富没有表现出直接的因果关系。
或许,社会的道德水平只关乎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方百姓的人性修为。可能,他们知道并更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可叹的是,我们中的有些人是早就不相信了。
孤独的“洋人”:出境游清淡光景何时了?
在三年大疫之前的许多年间,即便是在天涯海角,只要是有人聚居的地方,就会有中国游客的身影,在一些热门景区经常都能听到熟悉的普通话,甚或还能听到邻村的方言。
然而,让我有些意料之外的是,在还算是出境游热门打卡地的尼泊尔和不丹,在我们的整个行程中,无论是逛景区,还是住酒店,来自中国的“洋人”就只有我们十几个,一路上再也未能遇见一个团友之外的同胞。
其实,在国内出发时就已感觉到了这种清淡。在号称“全球旅客吞吐量最大的机场”、以往如同“自由市场”一般热闹的广州白云机场国际出发厅,我们在办理登机牌、安检及出境手续时,都是即到即办,无须排队,这种现象,也是我在以前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客流量之少可见一斑。
同样,在尼泊尔、不丹的机场和飞机上看到的情况也是并无二致。不知道,这算不算从某个方面反映了当前全球整体经济的严重不景气?
但愿,这种清淡的光景很快就会成为过去;但愿,有一天又在他国异域旅行时能够遇见更多来自中国的“洋人”同胞。
再见了,尼泊尔!再见了,不丹!再见了,喜马拉雅山脉深深处的山国秘境!
期待着,我期待着有一天再次到来这里的时候,见到的又会是一番全新的景界,还会有更多有趣的见闻、精彩的故事在等着我们。
但愿,我们还会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