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原创系列话题《忍住》(每周日更新)
Chapter 7: 「忍住」抵挡 —— 不充当孩子的护盾,要做指示灯
在独生子女家庭关系中,最简单的是“2+1模式”,即父母和1个孩子,孩子相对复杂的是“4+2+1模式”,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和孩子。而孩子在这个原生状态的家庭中,总能超乎我们想象的处理各种关系,以求得自己最大化的“好处”,如果作为父母,能够真实的理解孩子这种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并做好相关引导,孩子未来就会形成很好的能力和价值观。如果不理解,或者做法偏颇,可能就会落入一些不必要的“陷阱”,而是的家庭关系复杂,孩子的价值观偏差、扭曲。今天我拿出2个案例和大家分享,帮助家长们拨开迷雾,洞见本质,运用新方法,建立和谐、健康的家庭关系。
案例1
6岁的小华伤心的跑到妈妈身边哭诉:“妈妈,爸爸打我!”
妈妈马上抱起小华安慰道:“出什么事儿了?”
小华说:“爸爸说我说话难听,就打了我!”
妈妈说:“啊?!一会儿我去找爸爸!”
小华停止哭泣,妈妈来到客厅找爸爸理论,然后就激烈的争吵了起来,妈妈一再强调自己“对动手打孩子”的做法的强烈抗议。而爸爸坚称:“我是他爸爸,男孩子没规矩、听不进道理,当然该打!”
而这一幕父母的“战争”都被小华看在眼里。
分析
上述这一幕,我想在不少家里都会出现,只是表现的形式各不相同。根本在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理念、模式不同,孩子面对父母双方的关系处理方式也各不相同。父母双方在家庭中的定位不同,在孩子教育方面的主导地位也更不一样。小华的妈妈在教育方面占有主导地位,而小华非常清楚这种位置关系,所以可以通过联合妈妈来对抗爸爸,因为他知道妈妈会因为自己挨揍而维护自己。但这种关系处理健康吗?谁才是家庭关系塑造的“总导演”?孩子通常是清楚自己和家庭、家族中所有成员关系的人,他们知道如何从不同的关系中为自己争取最大化的好处。比如小华妈妈,她对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的能力很有自信,因此,就会特别在意别人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就会特别关注别人“不对”的地方,而事实上,孩子反而会更容易在这方面出问题。如果小华妈妈能够激发小华更多的良性行为,对别人的方式的关注就会变淡。
做法指导
妈妈在小华来哭诉时,可以这样引导孩子:“小华,我能体会到你的难过!因为你不喜欢爸爸打你,对吗?那你能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以后避免同样的事情发生呢?”稍等片刻,等小华的情绪平复一些,妈妈可以和小华再讨论,引导小华指导挨打的原因,以及以后如何避免。
小结
千万不要成为孩子手里的护盾,而要成为孩子心中的明灯!
案例2
8岁的爱莹是爷爷奶奶唯一的孙女,自然是万千宠爱于一身。爷爷奶奶总是以各种理由送给爱莹很多礼物,以及满足爱莹的各种要求。但爱莹的爸爸妈妈比较理性,只在适当的时候送适当的礼物。而爱莹面对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送礼物时态度却截然不同!面对爸爸妈妈送给自己的礼物,爱莹总是很开心并表示感谢;然而在拆完爷爷奶奶的礼物后,爱莹却常会问:“就这些吗?”甚至在自己的日历上标出了所有爷爷奶奶可能送礼物的日期。妈妈有些不安,就和爸爸商量,想组织爷爷奶奶如此溺爱爱莹,但爸爸却认为没关系。妈妈由此很迷茫,同时对爷爷奶奶的溺爱很是不满!
分析
类似情况应该很多见吧!?但我们从中不难发现,爸爸妈妈与爱莹在礼物上的关系是正常的、合理的;只有面对爷爷奶奶时才会不同。其实孩子在合理礼物和慷慨礼物之间是有平衡关系的。妈妈如果对孩子、对自己都有足够的信心,相信孩子是懂得如何面对礼物的,就足够了。其实爱莹妈妈真正担心的是孩子会被周围环境影响而走偏,因为才会本能的去反对这个影响者,想通过自己的争取,减少孩子收到的影响。其实这没什么用!孩子并不需要家长设置防线。家长要做的是“引导孩子”,因为外界影响永远都在,而且在不断变化,唯一不变的、可以有效解决根本问题的是孩子的应对方式!父母的职责是找到合适的机会,引导孩子做出正确判断和行动!上述案例非常容易导正冲突升级——父母因为孩子教育而与祖父母产生的冲突——最终会破坏家庭和谐,反而会恶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不与祖父母发生冲突,继续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而不是直接干涉祖父母的行为。要相信,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我们需要让孩子明白:他没有无上的权力!更不存在——如果谁不满足他的需求就是和他作对!
做法指导
让孩子学会“接受恩惠的同时更要给予”。引导孩子在爷爷奶奶特殊的日子,或节日里送给爷爷奶奶一份、多份礼物,并尽可能鼓励、帮助孩子自己制作礼物。并对每一份收到的礼物表示感谢。
小结
不要抵挡祖父母对孩子的爱,而要引导孩子懂得反哺!
扬汤止沸,何如釜底抽薪?
不要帮孩子抵挡,而要引导孩子成长;
不要盲目担忧,而是引导孩子思考。
忍住——给孩子应有的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