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筹建于1888年,完工于1893年。现为4A级景区,多次以“古祠留芳”入选“羊城八景”。另外,它是现存广东规模最大的传统岭南祠堂式建筑,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明珠”,内集七大工艺之大成,又称“陈家七绝”。
正门两边分别有两扇廊门,
自东向西门楣的石匾上依次刻有“德表”“蔚颍”“昌妫”“庆基”等字样。
德表即德行表率,后人应以先祖为典范;
蔚颍即慰藉远在颍川的陈氏先祖;
昌妫即希望陈氏后人繁荣昌盛;
庆基即庆祝建筑的奠基。
陈家祠被誉为“百粤冠祠”,建筑工艺以“陈家七绝”见长,又称“三雕二塑一铸一画”,它们分别是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铜铁铸和彩绘。
一 、木雕
木雕是陈家祠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做工最为精细的装饰。
原材料大部分采用东南亚的坤甸木。其质地坚硬,纹理清晰,易于雕刻。
首先是首进头门的梁架上采取满布式雕刻。
陈家祠正门迎面可见木屏门,由四块双面镂刻有吉祥如意纹饰的木门组成。
屏门底下的实门为裙板木雕,最左边刻有一幅图案,芭蕉树叶寓意“业”,地下的鸡寓意陈氏子孙,整幅图寓意陈氏子孙勇创大业,儿孙永远发达。
屏门背面最右边图案的左上角,香炉燃起的香气化成五只蝙蝠和一个寿字,寓意福寿连绵。
(“五福捧寿”木雕)
下图两幅互为倒写,寓意“福到”。单看右边幅字,左半部分似草书的“多”,右半部份似草书的“寿”,意味多福多寿。竹子上嫩叶意为朝气蓬勃,老竹则寓意大器晚成,希望子孙不要气馁。
屏门背面镂雕右数第二块,最上面是“孟浩然踏雪寻梅”,最下面是“渔舟唱晚”图,生动再现岭南民俗风情。
陈家祠中进正厅聚贤堂后面有十二道屏风木雕,为广州木雕代表作。
屏风上分别雕有各种题材故事,由下至上按故事发生顺序刻画。
二、石雕
陈家祠的石雕多采用上等的花岗石,
耐腐,耐酸,耐风化,是岭南常用建筑材料。
石狮是岭南地区晚清石狮造型的代表。
东边雄狮象征着权力,
西边雌师象征着子孙兴旺,家族繁荣。
聚贤堂的石雕,左边身披战袍是马超,右边躺胸露腹是张飞。
中东厅前面的三幅石雕,其中第二幅分别用“雀”“鹿”“蜂”“猴”来寓意“爵禄封侯”。
三、砖雕
陈家祠砖雕选用东莞精炼烧制的上等青砖为材料,
正面外墙东西侧共有六福大型挂线砖雕。
东边外墙的三幅砖雕。其中第二幅用凤凰、鸳鸯、鹡鸰、黄莺、仙鹤分别代指君臣、夫妻、长幼、朋友以及父子等五伦。
四、陶塑
陶塑中以佛山石湾陶瓷享誉岭南。石湾陶塑脊饰源自明末,广东人称之为“花脊”或“瓦脊”。既能美化建筑装饰,又可以使屋脊防水、防晒。
五、灰塑
俗称“灰批”。以石灰为主要原材料,因岭南地区潮湿,易褪色,五年左右需要修复。
六、铜铁铸
陈家祠铁铸吸收了西方庭院建筑装饰的特点,
主要在聚贤堂月台前,另外用于廊架等作支撑;
铜铸主要在首进头门的大门上。
七、彩绘
门神位于首进头门的大门,相传两位武将曾为唐太宗驱赶龙王厉鬼,故有驱鬼辟邪之意。
玻璃刻画,俗称蚀花玻璃,多用作隔扇、屏风、门和窗的装饰。
陈家祠“七绝”与建筑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广东民间艺术的风格特点。它是岭南地区清代建筑装饰艺术史上最后一座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