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看到一个论坛上的热门帖子,有一个主题在探讨“我母亲抱怨了二十几年,我该怎么样办?”下面的回帖大概有二十几页,仔细翻看了一下,真的是“不一样的故事,一样的母亲”,这两天,我在看一些人格方面的资料,觉得大家描述的故事非常符合自恋人格的特征(隐约地觉得抱怨者多是非常自恋的,而且多是巨婴),所以把这个主题总结一下,希望能从认知上系统地帮助大家。
我经常会给孩子看一些心理学方面的小科普,有一次播放一个自恋人格的视频,他说看到一半,就立刻想到了他的一位朋友。我当时就在想,这么小的孩子就能表现出自恋人格特征,而且还能被同伴察觉出来,周围这样自恋的成年人一定不会太少,然后再想想交往中的熟人,有哪些是经常表现出:我我我又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购买了什么样的稀缺商品、旅了什么样的游等等;再拉近一点,想想哪个亲人是需要不停认可和赞美的、他们是不是看起来有些不切实际地自大、对别人的感受和事情毫不在乎等。
第一步:认清自恋人格
自恋人格的典型特质有:
1.期待周围亲人或朋友不间断的欣赏和认可;
2.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能力,过低的估计了别人的贡献;
3.幻想自己在任何事上都只可能成功
4.把自己和高地位的人做比较,认为只有这种人才能理解和欣赏自己;
5.对身边的人要求非常高,非常不切实际;
6.对一段关系不主动努力去维持;
7.几乎没有共情的能力,对周围的人过度要求和批评;
8.不愿意去聊聊周围人的感受和问题
9.对自己本身和自己的行为缺乏洞察力
10.对周围人的感受、价值、信仰、兴趣都缺乏欣赏的能力
理性地思考和总结别人行为根源有利于我们实现认知疗法,虽然可以不认同行为,但至少可以理解。
有一种类型的自恋人格会在重要节日搅乱大家情绪、让大家不安以实现自己自恋需求;听起来很怪异,他们的确是以别人的不安为食,看到大家惶恐、郁闷、难过,他们会在潜意识里觉得这是一种奖励。这就是越到重大节日的时候,越容易出现情绪失控的场面,大概这才是自恋者最佳猎食时机。
第二步:哪里不对劲?(自恋的人都经历了什么)
自恋其实是基于如下情形的防御机制:
1.不安全感;
2.没有解决的冲突;
3.不愉快的记忆;
4.不愉快的感受
以上这几个又有可能源于本应得到足够爱和接纳但未能得到的被拒绝的童年经历。这些经历又导致:
1.自恋者通过不停地告诉自己,“我是完美的,而且非常可爱”来防御遭到拒绝带来的伤害;
2.他们不停地告诉自己,“我可以自我满足,而且不需要任何温暖有爱的关系(但实际上他们非常需要)”;
3.如果有人离开他们,他们会感到被拒绝、抑郁、空洞。这些都提示着他们潜意识里的童年或者过往发生过的伤害。
第三:你有没有想过去改变自恋者?你觉得你能吗?
身边如果有那种“我我我”的自恋者,其实是一件很烦人的事,因为这种沟通和关系实在是不对等。你有没有试图去改变他们?你能改变吗?答案其实很悲观,“你不能”,不是因为对方是自恋人格,而是我们作为人本身,其实是缺乏改变别人的力量。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讲,我们通过各种反馈来改变自己的行为和自我省察的——无论那些反馈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拥有自恋人格的人缺乏自我反省的能力,对自己的缺点以及这些缺点对他人的影响没有一点洞察力,因此,他们很难改变自己。
我看论坛上有个网友关于自恋者能否改变的回复:“外因需要内因才能起作用,你母亲的问题,她自己的内因一点作用不起,你这个外因再强大也没辙…”
当然,你自己如果觉得自己可以解决,也许你也陷入自恋了,觉得自己非常有能力,但是如果对方依然我行我素,你会觉得自己太没有用了,自恋形象受到挑战,所以对于想解决问题的自恋者,痛苦的根源,在于一个想负责的心。
第四:试着鼓励自恋者来共情一下?
自恋者太沉湎于自我欣赏,无法去关注和理解他人的感受、价值、兴趣。如果你想做个试验,可以试试用下面的办法让自恋者共情一下,不过不要强求,顺其自然:
1.让他们猜猜你在想什么,然后再猜他猜了什么;
2.给每个人十分钟,让大家轮流谈谈自己,比如自己的成功、热爱、失败、失望。
第五:实在难以忍受,能结束和自恋者的关系和链接吗?
当然,上面的共情练习提议经常会遭到自恋者的拒绝,不要郁闷和沮丧。因为如果你觉得这种关系十分有毒,不想继续下去,你无法改变对方,对方却把你的能量榨干,如果你觉得你已经尽力去改善(穷尽想法和努力),而且自己的自尊已经降到足够低了,你可以结束和自恋者的关系和链接,因为,任何愉快的关系都需要两个人共同努力。
看到有个网友回复:“没啥内疚的,感情也得断舍离,我现在受够,基本不接话,性格决定命运,人各有命。”我认同断舍离的说法,把它用在情感领域同样精彩。
“毛病一个是自己找的,一个是别人惯的,你没本事给她治病,那就只能不惯她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