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讲过一个有趣的笑话:
一个丈夫对妻子说:如果我们两个之中有一个先去世,我想我会搬到巴黎去居住。
这个笑话结束了,如果你还没发现笑点,那么证明你对“自我服务偏见”的无视。所谓自我服务偏见,就是当我们对事物进行归因时会下意识地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结论,如上文中的丈夫。
我们自己对自己的了解比自己想象的少的多(这本身也是个社会心理学的基本事实),那么这本书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如果要我选一本可以推荐给所有人的书,我非常乐意推荐这一本。
如果你认为社会心理学家都是一群无聊的人的话那可就大错特错的,他们是一群有趣有蔫坏的人。
再讲个有趣的故事:
在社会心理学奠基之初,人们对这么学科常见的嘲讽就是,社会心理学家只会得出一些已经是常识的结论。
事实真是如此吗?为了回应这种嘲讽,社会心理学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提供了一份解释性评论的样例,一部分列举如下:
1、 受过良好教育的士兵比教育水平低的士兵在适应方面遇到了更多问题。(比起那些“社会”大学的毕业生,知识分子对战斗带来的焦虑更不适应。)
2、南方士兵比北方士兵更能适应炎热的南海岛屿气候。(南方人更适应炎热的气候。)
3、白人士兵比黑人士兵更热衷于晋升。(多年的压迫会降低成就动机。)
4、 南方的黑人士兵更喜欢来自南方的长官而非来自北方的。(因为南方长官更习惯与黑人打交道,也更有技巧。)
你觉得这些结论都是常识吗?这种在社会心理学上有一个接地气的称呼叫做“事后聪明”,指一个结论被提出后就会被迅速当成常识(但在提出前不会)。
怎么证明这一点呢?实际上,上述所说的关于的士兵的样例,实际上每一项都是与真实结论相反。
当年社会心理学家就是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行为艺术有利的还击了所谓“社会心理学只是揭示一些我们早已知道的常识”这种嘲讽,实际上我们的所谓“常识”往往是在结论之后建立的。
有趣的内容还有很多,而且参考意义是多方面的,唯一遗憾的是没能读到最新的第11版(作者在不断根据新的研究迭代版本)。
根据文中说到新世纪初那场传染病风波,第八版应该编纂于本世纪初的几年,我猜第12版的时候作者所要重点描绘的传染病就不是2003年那次了,而这次影响极为深远的传染病也是社会心理学的绝妙实验场,我开始期待有一天能看到一本专注了,如果我的专业是社会心理学的话恐怕早就开始写了。
就这样吧,推荐给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