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花了五百元订个高档晚餐,碗里的食堂饭菜突然就不香。爬上山腰喘着气才发现有登山缆车,突然决定挑战一下自己。做了一节课的数学大题,哭着也要把它做出来。寻常的生活现象蕴含复杂的心理效应:沉没成本效应。
那么什么是沉没成本?沉没成本(sunk cost)是指:已经付出的金钱,时间,精力等成本,不会因往后的决策而发生改变。简单来说: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了。沉没成本会影响行为决策,可能造成进一步的损失。那么为什么会有沉没成本效应呢?
1.对利益和损失的敏感度不同
利益带给人们正面反馈,容易让人固守先前的决策,变得更加保守。而损失带来的心理落差,让人变得更加冒险。就像人们买基金和股票,当产生收益时,愿意等待或进一步投资,当亏损时,又不想一下子全抛出。这种敏感度不单单表现在利益和损失上。人们对快乐与悲伤的回忆,成功或失败的经历都具有不同的敏感度,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对悲伤的回忆印象更深。(挖个坑,下次写)
2.自我申辩理论
说高级点就是决策者坚持失败决策以避免对错误的决策承担责任。说通俗点就是死要面子不肯认错。为维护尊严而坚持失败决策,看似十分勇敢坚定,实则自欺欺人不肯变通。当然自我申辩没有错,归根结底是大脑试图保护我们。但人不能靠本能活着,跳出自我申辩,认清错误才能改正错误。
3.避免浪费
不管是根深蒂固的文化习俗,还是与生俱来的人类本能,都要求我们不能浪费。人们更希望之前的投入能够发挥其最大效力。例如:当人们想退坑某款游戏时,总会回想起先前花过的时间和精力。想着想着,就想要卖账号,卖装备,然后游戏交易平台应运而生。但浪费的量不是只通过价格来判断。人们会把沉没成本放在同一个心理账户中,即个人将相关联的“开销”汇总在同一个账户中的心理过程。编入心理账户的可不仅仅只有价格,还有时间,精力等不可衡量的成本。例如:张三为了打团战而挂掉女朋友电话,导致女朋友很愤怒,想和他分手。张三大骂:“都怪这**游戏”。人们本能地对心理账户中的亏损和盈利进行比较和抵消,以求产生盈利的心理账户,从而达到心理平衡。
4.查询理论
决策前,对各种选择进行权衡。因为人们对沉没成本的敏感度更高,关注度更强,在作出决策时,会更多地考量沉没选项。再加上人们对未知有种本能的恐惧,当沉没选项摆在人们面前时,更愿意追求看上去稳妥的选项来降低心理上的恐惧。
沉没成本是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1.反复比较未来利益和当下损失
不能单纯以金钱为标准比较,不妨把未来可能发生的所有亏损和未来利益编入同一心理账户中。因为人们常常会被成功概率迷惑或者干脆忽视成功概率,这就导致利益总是高于亏损。从最坏的结果开始思考,避免敏感度不同而造成的忽视。
2.审视当初的决策是否正确
承认自身决策失误,避免进一步的损失。如果难以发现自己的错误,可以找同伴,合伙人来帮助你找到错误。这也一定程度分摊责任,让人更容易作出决策
3.忽略沉没成本
不考虑沉没成本,集中精力思考当前面对的问题,仅考虑未来可能发生的亏损或利益。同样的,如果无法做到忽略沉没成本,也可以让他人帮助作出决策
4.为其他选项找理由
更加充分地分析其他选项能够减少其带来的恐惧感,也可以为沉没选项找更多的反面理由,让各个选项在心理上保持平衡。
抛弃沉没成本,不代表必定亏损。摆脱过去留下的担子,是为了更加轻松的未来
文 鱼羊
参考文献:
行为决策中的沉没成本效应_蒋多
沉没成本效应的产生根源与影响因素_相鹏
沉没成本效应中的心理学问题_施俊琦
基于决策类型的沉没成本效应研究述评_桑辉
日常决策中的时间沉没成本效应及其验证_侯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