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是由彼得·法拉利执导,维果·莫特森、马赫沙拉·阿里主演的剧情片,该片改编自真人真事,讲述了一段跨越种族、阶级的友谊故事 。
人物角色塑造的饱满生动,多面立体
托尼,夜总会领班,
打人稳准狠,绝不吃亏,言谈举止粗鲁,耍嘴皮贪小便宜,不过即使文化水平不高,却也头脑灵活,富有心计。妥妥一个油腻中年大叔。
但是当他回家,即使再晚也会亲亲熟睡的孩子,掖一掖被角;孩子出门玩耍会叮嘱、还不忘关心学习。
随身携带妻子照片,尽管口里说着不会写信,也还受不了思念爱妻拿起笔头......
这样看来,他在外的一切彪悍是守护供养家庭的谋生手段。
出身与成长环境无法让他有优雅的谈吐、合宜的礼节、艺术的鉴赏力,但在他的内心深处,还是有着自我尊严和做人原则,甚至对“美”的感知。
唐,著名顶尖音乐家。
一出场住在奢华艺术家居等填满的房间,穿戴华丽浮夸,
笔直身材微抬起的下巴表现出高贵傲娇。
以为这是已经拥有了财富地位名声好行为的完美人设时,随着情节跌宕起伏,发现他也有不为人知的一面:
孤独一人没有亲人朋友的陪伴安慰,眼见的光鲜下面其实藏着极度痛苦压抑,面对着白人世界的歧视,同胞的不理解,自我身份的不接纳。
他戴着面具,掩盖住软弱甚至羞耻的部分,这些快要在他的胸膛里爆炸,每晚要靠一整瓶威士忌来填满内心的孤寂与撕裂。
他是敏感,脆弱并被撕扯的人。
电影中的几抹“绿色”
从头到尾,这辆价值不菲颜值极高的凯迪拉克轿跑车很是显眼。
当绿松石色的跑车开往暗黑南区时,好像茫茫黑夜中闪烁的灯塔之光,即使微弱,但对黑暗中寻找光明之人来说,足矣。在狭窄空间里,在黑人劳作的田旁,在贵族庄园中,在普通街道边......它静默的见证了这场不寻之旅中发生的 很多事。
接着就出现了“绿皮书”The Negro Motorist Green Book(黑人驾驶员通行指南),上面主要记载着一个黑人前往美国南部能够安全通行的区域和可以投宿的酒店。这个就像托尼的妻子一样只能不可置信的问一句:居然真的有这种书?!
后又出现了那颗绿色的“lucky stone”。
托尼为了占便宜捡起装入口袋,唐因着他的道德观和处事原则执意让他放回去或付钱拥有,两人起了冲突,但在影片最后,这块石头并没有被托尼还回去,而唐也没有再戳破,最后不可思议被唐带回家与自己的艺术品放在一起。
我想片中的绿色意味着打破偏见,自我突破,是包容,是接纳。
偏见
说到偏见,这部电影到处都是:白人歧视意裔黑人,意裔歧视黑人黄种人,同族之间歧视,自我歧视......
偏见在百科是这样解释的:是对某一个人或团体所持有的一种不公平,不合理的消极否定态度。大多数情况下,偏见是仅仅根据某些社会群体成员身份而对其成员形成的一种态度,往往是不正确的否定或怀有敌意的态度。
人人都有偏见,偏见源于无知,甚至比无知更可怕,
无知还可弥补,而态度则需要选择。
贯穿全片的美食与音乐
看完片子太想来一块炸鸡腿,或者点一个披萨对折着大口的吃。
吃,尽情的吃让托尼很接地气,又让他充满力量。在家有妻子总能做出诱人的饭食,在外他总能照顾好自己的胃口。
其中的另一个梗—炸鸡,有两处对比。在车里,托尼“强逼”唐试着啃一下难得的肯德基炸鸡,这里那脆香的鸡腿拉近了两人关系。而后面到庄园表演时,主人宴客居然推出来的是也是炸鸡,但是“变了色和味”的。
个人感觉唐每次所弹的曲子都是当下最能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
尤其到最后在黑人酒吧里,弹着不是斯坦威钢琴,没有三重奏的合作,典型的黑人音乐 调动起来的不仅是场下的黑人同胞,而是他的自我接纳和突破。
另外,托尼即使没有专业水平,但在真的艺术面前,他用心能感受出来的。
视觉享受
非常喜欢电影中的颜色
复古红、松石绿、高级黄
公路两旁的平原,优雅浪漫的情书
意大利大家庭的热闹和吵杂
还有配乐,那段相视的场景无声胜有声
当然,还不能少托尼那“吃得像是享受最后一餐”的吃相,唐优雅丢鸡骨头......
电影中的唐和托尼本是相交不了的两条线,却“不得不”相处时,由彼此嫌弃,存有偏见到可以放下戒备,卸下面具,一起吃炸鸡,一起住一间房。
托尼打破了唐的保护层,放走里面封闭的空气,注入生活的烟火气;拿走面具,告诉朋友可以面对真实,他不会论断。唐也影响了托尼,挖掘出他感性抒情的内心,启发朋友选择有很多,其实还可以更好......
人群是很可怕,但还要有勇气和信心进入
毕竟只有天赋是不够的
Being genius is not enough, it takes courage to change people's hearts
嗯
《绿皮书》
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