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有这么一则消息,有"亚洲女子天团"之称中国大妈的广场舞作为集体项目入选第十三届天津全运会,引起不少关注和热议。
中国大妈的确是一群特殊的文化群体,她们有组团买断美国黄金的气魄,有引爆网络的销魂碰瓷姿势,还有魔鬼般的快乐舞步……大妈现象值得引发国民的的深度思考。
但是,今天想探讨的话题是却关于幸福感。大妈们的举动何以引来众多的注视,此现象又发生在中国呢?
大家都很熟悉的一套心理解释,在早年间的中国,人们潜意识里物质匮乏的贫穷观念导致了这一现象。就是说,三十多年的经济发展已经极大地提升了国人的物质生活,但在精神上,很多人还处于过去的穷人思维。
国内的公共卫生间一般很难安置便民的厕纸,因为大妈们总是贪图便宜习惯于"顺手带走",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增加物质上的满足来获得精神上的幸福,似乎是天经地义,但是当环境变化了的时候,就需要做出相应的对策调整。
举例来说,一个工薪族从3000元的工资涨到7000元,一定会有不小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如果再从7000元涨到14000元,这个心理满足就很难跟前一段同日而语了,二者并非线性相关。
换句话说,靠物质换取幸福感的时代已经过去。
如果你还需要挎着LV的名牌包才能证明自己品味,会显得有点浮夸;如果你还有疯狂购物的喜好,会让人怀疑过强的占有欲且安全感不足;如果开着豪车才能彰显自己的身份,给人土豪感觉的同时,确实还有点"土"……
在这个时代,端着美式阅读经济学人的生活方式似乎显得更加优雅,且受人追捧。
既然物质满足已经失效,获取幸福感有没有什么确切的途径呢?
懂些人性和心理学的人,会明白除了基础的经济条件,人生幸福需要身心以及人际关系的平衡。其中一点,是我们有义务让自己身边的人感觉开心,以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通常破坏人际关系的内因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指责性人格、负面的选择焦点、牛角尖人格以及过分在乎生活对错观。
过分在意生活对错观的人,习惯于评判生活里的一切而让自己过的很辛苦。虽说工作里的对错评判非常有必要,一旦带入生活就会今人焦虑不堪。
另外,在自己的亲人和爱人面前,不影响大是大非的前提下,适度的虚伪阿谀也不是什么坏事。比如老婆问你今天的打扮漂亮吗,只需要变着方式拐弯抹角的夸赞一番嘛。
而在上司前适度地"拍马屁"也未尝不可。保持诚实不虚伪的品格固然重要,但在人生价值观的排序里,幸福感因为更重要而需要被放在优先级的位置。
当更加年轻的一代接替大妈们的魔鬼步伐时,中国的公共卫生间就能有厕纸了吧。
(文章部分参考复旦大学鞠强教授《管理心理学技巧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