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与爱一样,是人类永恒的命题。最近,心绪总难安,意气总难平,诸事纷扰,那种沉溺在汪洋大海里的感觉,好似又缓缓爬回了体内。我深知,这是一种与“孤独”有关的情绪。最近,在构思一部关乎“孤独”的长篇小说,但思路总也打不开,迟迟没能动笔。
今天,下午时分,大雨毫无征兆,瓢泼而至,冲刷仲夏炎热的世界。坐在冷气开得很低的空调房里,我们大家一起欢欣雀跃,似乎特别感谢这场雨,感谢它划破了日复一日平淡无奇的生活,日子总算荡起了丝微涟漪,描上了些许新意,即使短暂,也是好的。
那一刻,突然记起了村上春树的一句话,“人生基本是孤独的,但又能通过孤独这一频道,同他人沟通”,或许,正是因为孤独是每个人都得面临的人生课题,人类才产生了沟通的可能性,也才产生爱的必要性。所以,我们孤独,却又不孤独。
有了这层体悟,内心豁然开朗,思路渐渐清晰。于是想为小说写个序言之类的东西。
1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前几日,大姐打电话给我,电话里,她告诉我,母亲是如何流着泪向她讲述无所依傍孤零无助的痛楚。那时,我正走在回寓所的路上,尚未消散的热气,滚滚扑面而来,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与揪心的自责感,堵在心头,压得我喘不过气。母亲的那份感受,我自然深深懂得。儿女长大,如脱了缰的马,驰骋四方了。
于我,故乡,早已成了异乡。逢年过节,暂回故里,不是归人,却是过客。母亲总爱念叨,你们几姐妹小的时候,日子过得艰辛,但总归有盼头,盼着你们成才,那时候,每天累到骨头疼,心里却是乐呵充实的哟。可如今,你看,独守空巢,日复一日,内心那个洞,越来越大,难以填补。你们各人有各人不回家的理由,连打你们电话,渐渐都得提前预约,总在忙,也不晓得忙啥子哩……对此,除了惭愧歉疚,我无言以对,但我也明白,即使天天呆在身边,情况并不会比现在更好,因为孤独,真的,只是自己的。
有时,尽管你身处人堆,但仍旧被孤独包裹,因为你想要表达却没人能够理解你的想法;有时,尽管你周围人声喧哗,但依然被孤独淹没,因为你想要分享却无人愿意倾听;有时候,尽管你有爱人相伴左右,但还是会被孤独压倒,因为你想要给予却无法产生感情依赖。我们每一个人,其实,内心都是一个孤岛,自己出不来,别人也进不去。学习与孤独相处,是我们共同的人生课题。
S辞去了高薪水的外企工作,告别了光鲜亮丽的都市生活,去了四川色达闭关修行。期间,她曾寄过一张照片给我,瓦蓝瓦蓝的天幕下,扎着一条粗麻花辫的她,白色粗布衫草绿色亚麻裤,双手合掌交叉胸前,坐在以朱红为主色调的佛学院建筑前,脸上堆着麦子般明净灿烂的笑容。那笑容,令我感动。照片背后,有几行铅笔字,“亲爱的,远离闹市,无聒噪之音入耳,身心舒畅,且莫念我。放下所有的执念,而今才明晓,人世间,情比金坚。”
大学时代,面容精致、身材高挑的S曾是校园的风云人物,办事干练利落,说话滴水不漏。大学毕业后,她进入了一家有名的电视台做主播,事业风生水起。我们各自奔波,联系日渐疏落了。直到六个月的一天,她突然发了一条很长的微信,她说,有一天,晚上十二点多,自己独自开着车行驶在北京东三环,在等红绿灯的当儿,突然被后视镜中的自己吓了一跳,她竟然不认识了那个妆容精致的自己。空前的孤独,潮水般涌来,那一晚,她失了眠。打那以后,孤独如影随形,即便是在挤满人的录音棚,孤独依旧切切实实,可以触碰到……她的孤独,我深知。
从蹒跚学步的幼儿,到耄耋之年的老人,每个人都会面临孤独。面对很多人,话还没开口,却已没了表达的欲望,因为害怕被拒绝,担心被嘲笑,于是小心翼翼缩回自己的世界里,隐藏着真实的自己,却愈发孤独。这样的感受,你可曾有过?面对亲人的离去、关系的破裂、疾病的折磨,感觉自己恍惚深陷一大片沼泽地,想要大声呼救,声音却卡在喉头,始终无法发出来,只能越陷越深,任由痛苦绝望一点点抽空自己。这样的经历,你可曾有过?
如今,我们成为了数码产品的奴隶。一滑手机屏幕,就能与全世界取得联系。无法忍受日复一日按部就班的日子,却又不敢做出改变,内心空虚难耐,却又不愿意承认,只好倔强地一头扎进虚拟世界,拒绝现实的沟通交流。越来越封闭自己,却也越来越无聊孤独。就像一个朋友说的,孤独得简直要发疯了。
孤独,是现代人患上的一种病,无所不在、无处遁形。在人潮涌动的大城市,我们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就像一座座“孤岛”。
2 在爱与希望中圆满
我们一边痛苦地体会着孤独与无聊,却又倔强地将自己封闭起来。这莫不是现代人生存的普遍困境。
今晚回寓所,暴雨已停。走上石林桥,那一刻,银蟾欲上,霞映桥红,烟笼柳暗,绿水阴浓,水面风来,我驻足桥头,凝神眺望,心生欢喜。白日的不快与郁结,瞬间烟消云散。我才明了,大自然永远是抚慰人心、消融孤独的最好的良药。
高中时代,爱读徐志摩,他笔下的康桥,即使至今仍没能亲眼见过,但对那份美的憧憬,真地支撑了我走过了紧张的高中三年。孤独的时候,脚步停下来,抬头好好看看天空,仔细凝视那形状时刻变化的云,你紧绷的心就会放松下来。试试看,你是多久没有这样做过了。今晚驻足桥头,发现红霞满天,云彩瑰丽,我是多么渴望正坐在穿云而过的飞机上,那么我就有可能透过舷窗,触摸到那团团软软的云了呢。
每晚,独自一人拖着一身疲惫回来,我都会在一家叫做“拉菲庄园”的葡萄酒庄前驻足,进去看那些恒温储藏的红酒,然后用手仔细触摸那摆放着拉菲、木桐、靓伯茨等知名红酒的木架,想象着葡萄酒制造的全过程,但画面总会在漫山遍野的葡萄园定格最久。走出酒庄后,不远处就是古桐。我会在小区门口的长凳上稍作休息,等候有轨电车驶过,看它消失在华灯里,方肯上楼。我喜欢这些风景,总觉得,把心融进自然里去,灵魂就会得到皈依,停止漂泊。
人,最终都会回到大自然中去,与自然永久相伴。既然如此,何不提前学习如何与它相处。爱上自然,让她消解我们的孤独呢。
文学史上,明代小品文兴起,到了清代,忆语体的散文鼎盛一时。沈三白的《浮生六记》和蒋坦的《秋灯琐忆》是我最喜欢的两部作品,尽管两者都莫不透露出“事如春梦了无痕”的悲痛,但涓涓文字里流淌着的含蓄隽永的情真意切,实在令我着迷。自身感情失败后,不愿意从此消沉,就会想着从成功的爱情中去找佐证,证明好的人是绝对存在的,只是自己还没有遇到而已,所以怀抱希望就好。
那么,清代这两对夫妻,他们绵密不竭的爱,就实在是极佳的证据。今晚,我从书架取下《秋灯》再次翻开来看,读到芭蕉题词一章,暖意不禁涌上心头。某天,秋雨淅沥,打过芭蕉,蒋坦不忍蹙听,就摘下芭蕉叶子写道:“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第二天,却见叶上妻子秋芙续道:“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蒋坦哑然失笑,愁闷遂解。人生,得到如此善解人意的伴侣,足矣。
爱,确乎是解救孤独的另一剂良药。因为有爱,就会有希望。希腊神话中,潘多拉打开魔盒后,放出了痛苦、疾病、绝望等灾难,但唯独把希望留在了盒子里,寓示着希望就如岁月池塘里一条狡猾的鱼儿,需要耐心去垂钓。
但也告诉我们,希望也是真切存在的,生活即使一片黑暗,也总是会有希望出现。持续花时间在你相信的事情上,孤独就会让道,心灵就会充盈。而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是,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我始终坚信这一点,不信,你也去试试看。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一边痛苦地体会着孤独与无聊,却又倔强地将自己封闭起来,但正如村上所说,通过孤独这一频道,我们能与人沟通,达成理解,在理解中产生爱,在爱中获得希望,在希望中寻求生命的圆满。
所以,随时不忘给心门留一条缝,好让爱与希望照进来。有希望,就不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