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渴望在哪些方面有所进展
- 我们希望对于情绪和念头有更好的处理能力,能面对手机和日常的生活有更好的处理能力。能够用发呆、正念练习、文字记录和问题处理来代替手机的处理。
- 希望能进行更小颗粒度的任务与时间安排,用路线图的明确来帮助自己解决不知道干什么的状况。
- 多微笑,多从现实条件进行合理的预期与定位,对于之前的内容进行满足与反馈。保持良好的情绪平衡。
- 希望今天可以找到一个更好代替时间的指标。使得可以自然而然的处理好时间。
"夺舍者"的游戏操纵者
- 意识到“神魂”相对于身体的微弱力量,并且能量和筹码是有限的。
- 所以必须循序渐进,逐渐加大杠杆。并且理解身体和现实的规律,从而尽量放大杠杆。并且必须是身体自身的规律,而不是自身幻想出的规律。
- 必须使用在可以影响到最终结果的关键时刻,平时的时候要具备足够的清醒与耐心。不动如山,其疾如风。
- 一步一个脚印,逐渐控制,扩大自身的势力,而不是希望一步到位。
框架分析
目的
- 我们在之前比较成功的使用这套平和中稳定前进的方式,进行了任务与思维的梳理,以及安排好了时间任务,实现了最终工作的有效推进。
- 我们希望最终不管怎么样,都能在当下,踏踏实实地去度过这段时间。能够努力去做一些事情,能够脚踏实地的去行动,而不是在那里虚度光阴。
- 当然,我们也渴望大踏步的前进,但是更害怕大踏步的后退和欺骗自己。我们必须承认,在绝大部分时候,我们比想象理想的自己要无力和无能,也比自暴自弃后要更加有力量。
- 我们希望可以比上次更好一点,可以有稳定的前进,哪怕慢,也要不后退。
- 哪怕多发会呆,也要更多专注在工作与事情上。
- 那么我们该如何平衡,对于目标的执着与动力,以及耐心和平和。也就是如何进行预期。我们的想法是换一个指标,是否可以帮助自己找到一个方向和反馈。
背景与动机是什么
我们已经在工作方面有所进展,从下而上的方式,关注当下能做什么,比上周更进一步的方式,终于以平和的方式突破了工作行动的障碍。
但是,这个方式的缺点就是动力与目标感不足,导致自己很容易被手机和其他方式所捕获。导致大量时间的消耗。
并且在来到实验室之后,梳理计划的时候,也很容易走向一些其他的问题,而没有能够专注在主线上。
期望什么样的结果
- 能够平衡好一定的压力动力,与平和的心态踏踏实实干活之间矛盾。
- 能够让自己保持平和,又专注于核心的目标,快速的从手机中脱离出来,快速地抓住目标,开展行动。
- 减少时间的浪费。说干什么,就能干什么。
遇见了什么困难
- 平和的心态有了,但是那个方向与灯塔并不明确,自己还是没有一个量化的方向与指标。
- 我们总是在给自己比较大的压力,和以平和的心态去踏踏实实行动什么也不想之间横跳。不能达到一个权衡。
- 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理想的路线与方法是什么样。
该怎么做
- 一方面必须让自己练习正念与发呆,让自己有效察觉情绪并调节平和的心态。
- 另一方面,则必须给自己一个前进的方向与指标,让自己可以有效快速制定任务与计划,明确要什么结果。并且必须加强进行小颗粒的计划和完成循环的练习。
- 必须有一个长期的量化的进步指标与主线,让自己能够从上而下的制定具体的目标与计划。也能让自己看到长期的进步与反馈。并且逐渐增加一天中可用时间的比例和时间利用效率。
- 那么我们就在EETA的基础上,制定一个量化的指标,来做成一个长期可视化渐变的路线图。
具体的方案
EETA的框架
- 有多快能够对于自己的情绪进行总结,回归到平和,进行放空与正念。
- 能够多快对于现状,发生的事情进行客观简洁的描述。
- 能够多快明确自己的期待和目标任务,建立一个图景。
- 能够如何对于之前的方案进行改进,在小颗粒度(30~60分钟)里快速行动并完成反馈。得出一个结论,并不进行完美主义的苛求。
细节
- 找到一个30分钟的任务,明确步骤和最后的标志。
- 对于之前实验运行的结果进行复盘,并修正自己的假设与认识(同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 对于下一个实验进行规划与处理。
成果
- 对于今天的任务进行梳理与明确。实际用时:60分钟
- 对于找到一个主线的量化指标,进行思考与明确。实际用时:90分钟
- 做完一个30分钟的计划。预计用时:15分钟。实际用时:
- 对于之前的实验结果进行梳理与明确,得出一个结论。预计用时:。实际用时:
- 对于下一步实验进行预案处理,(问题和现象是什么,假设是什么,预期什么结果,采取什么实验,参数是什么,实验指标是什么)预计用时:。实际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