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沃伦·巴菲特》中有一个小故事,纪录片导演去采访比尔·盖茨,问盖茨与巴菲特最初是如何结识的。盖茨说,最早他父亲和他说:“有一位做投资的叫巴菲特,你得认识一下他。”盖茨说:“一个搞投资的,我见他做什么?我不喜欢这类人。”盖茨父亲说:“你去见见,他和其他人不一样。”于是盖茨勉强答应了,还补充说:“那就只吃一顿饭啊,别花太多时间。”
后来,盖茨的父亲安排盖茨和巴菲特一起吃饭。刚聊了没多久,他们就成了特别投机的朋友,吃完饭后,他们还聊了好久。这个过程中,盖茨的父亲分别给盖茨和巴菲特一张卡片,并让他们在卡片上写一个词,描述究竟是什么特点成就了自己。写完之后,他们把卡片翻出来,结果他们写的词一样,这个词就是专注。
那专注的时候是一种什么状态呢?我看到过这样一个对话:
小和尚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么?”
老和尚:“砍柴担水做饭”
小和尚:“那得道后呢?”
老和尚:“砍柴担水做饭”
小和尚:“那得道前后有什么区别吗”
老和尚:“得道前,砍柴时惦着担水,担水时惦着做饭,做饭时又惦记着砍柴;得道后砍柴的时候只想着砍柴,担水的时候只想着担水,做饭的时候也只想着做饭。”
既然专注如此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做?每天面对着各种信息,各种事情,如何才能让自己专注于当前的事情?想要让自己专注于某件事就要先明白我们大脑里对哪些事情表现出专注的反应机制。
脑科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你体内,负责这项对接受信息筛选工作的,叫做网状激活系统。
这个系统会选择性地注意三类事情:一类叫威胁,一类叫此刻,一类叫重要。
对“威胁”反应是本能,比如对生命的威胁,当一把刀时时刻刻的对着你,我相信你此时的全部神经都会放到这刀刃上。
对“此刻”的关注也是自然反应,比如在你面前晃动的物体,当下吸引你注意力的事物。
这些反应更多是天赋,这点是潜意识,你不需要用意识去“专注”。
但是,什么是“重要”的,这点是一种意识,是我们可以修炼的。当脑袋里对这件事有了“重要”的意识就会全身心的去关注。
既然这件事重要,那么首先它要对你有意义,不然你会轻易的用一种不屑一顾的态度去完成。
接着你要有明确的目标,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从这里面获得什么,有目标的做事才能算是对着靶子射箭。
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一位表现优异的中国运动员谷爱凌,年仅18岁,但却为中国拿到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一枚金牌,因为她的出众,拿到了冠军,所以网络媒体对她进行了大量的信息曝光,所以我从中了解到原来这还不是她最拿手的项目,这次她共参加3个项目,还一个比一个优秀。除了运动方面表现优异在学习成绩上也不在话下,她以20分之差就要获得满分的情况下考上了斯坦福,她曾经一年学完三年高中课程,为了备战奥运会提前毕业,她的家族也都是学霸,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是北大清华斯坦福,寒暑假在中国度过,学习在美国完成,完美的结合了中西方教育的优点,父母培养了这么一个出色的女儿。
她如此出类拔萃,除了这些外在条件,她有什么秘诀呢?她自己的回答是,她对很多事情感兴趣,滑雪、蹦极、钢琴、跳舞唱歌等,她还是时尚模特。她说只要去做了就要专注于这件事中,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情中去。
每次看到别人的专注神态,才发现自己做的有多差劲,我总是会时常思维跳跃,比如看到一个点,让我突然联想起另一个想法,于是我就顺藤摸瓜的过去探索,然后之前计划要做的事情就这样被抛下了。
或者外界的一个影响,比如一条微信提醒、别人的叫唤、周边移动的事物都随时抓走我的心或眼球。
如果心不够平静,一点点的喜怒哀乐都会也没法处于专注状态,负面的情绪不用展开讲,积极的情绪为何也会影响专注,那你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当你激动开心的时候,是不是脑袋里一直回放着开心的时刻?还容得下你要处理事情用脑空间吗?
所以,潜意识没有被带走,心态平稳,有意识的保持对事情的“重要”的认知,沉浸其中,你的专注就会让你处于心流状态。你的专注力就练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