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段往事吧。
上初中的时候,喜欢看古龙,爱的死去活来,痴迷。
不分上课下课,一个月14本,班级排名掉了20位。
为什么记这么清楚?
租书2毛钱一天,大概2天能看1本。
我总共看完了5块钱的,5块钱是黑网吧22:00-7:00包夜的价格。
而那个月,我没钱进网吧。
结果就是:中考分数离最拉胯的公立高中,还差3000块钱。
结果就是:高中三年再也没补的回来,差点没混上大学。
后来才知道,最喜欢的楚留香和陆小凤,
是借鉴硬汉派侦探和日系推理,怪不得这么好看。
论通俗流行,硬汉派、日系推理有更爽的爽文。
论思想严肃——武侠小说谈个鬼的思想性。
武侠是男人的童话,是自我意识过剩的一场梦。
梦醒之后,无路可走。
做一件事,你冲着什么去的,这决定了你的上限。
俗套的说法是:志当存高远。
如果立志干文学,就该冲着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福克纳、马尔克斯去,而不是古龙金庸琼瑶亦舒。
眼高手低这四个字,是中性陈述,
讲得是:眼是手的上限,
人的创造永远低于他的审美品位。
眼高手低这四个字,也是方法论,
讲得是:手应该低一些,但眼要尽量高。
达不到眼里的那个高境界也不必沮丧,
关键是:手要从小事做起,从基本功开始。
我明白这个道理用了太久,
已经没机会成为一个作家,只好成为一个文案。
不知道有多少文案跟我有一样的遗憾,
不过幸好,干文案比干作家简单多了。
连我这样的网瘾少年,都敢拍着胸脯告诉你:
应该冲着什么去?
什么是职业眼界的起点?
什么是一开始就该关注的事?
1、项目和运营
揭露答案前,科普两个概念:
什么是项目?
什么是运营?
这俩是项目管理这门技术的入门概念。
ps:项目管理技能是有全球认证的,叫PMP,约等于管理领域的一建证。含金量比野鸡大学的MBA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运营(operation),持续重复的工作,在企业里,人资,财务属于这一类。
项目(project),一次性阶段性的工作,标准定义是:为创造独特的产品、服务、成果而进行的临时性工作。它是独特的、临时的、具有不确定性的。
大部分的企业所干的事,跑不出这两类。
两个重要,缺一不可,但也分先来后到:先有项目,再有运营。
此刻请你对照一下自己的工作:
所谓“运营”是不是日常的推文、包装、刷屏稿等工作?
所谓“项目”是不是干提报?
到这一步是不是有点明白了?
就职于乙方地产广告公司的文案,最最应该关注的就是:提报。
ps:还有叫提案的,叫竞标的,不同称呼,同一个意思
因为:
提报才是真正的“项目”,而不是平常所说的“干项目”。没有“项目”,就没有“运营”,更没有利润和口碑。关注提报,才能摸清楚公司的经营逻辑,才能搞明白所在岗位的职业前景。
具体关注:
1.1、提报的数量
提报少,频次低,说明缺乏新合同,
一个没有新合同的广告公司,怎么发展壮大?
这是公司客观上开始走下坡路的标志。
1.2、公司对提报的重视度
老板都不参加提报,对提报前、中、后缺乏把控,
说明他不在乎专业,无论公司活得好不好,快跑。
因为他不在乎的东西,是你安身立命的基础。
1.3、公司在提报上的分工
谁是主讲人?主讲人是专业灵魂。
每个部分是否由不同的人负责?是,则说明牛人云集,因为被允许各显神通。说明能学到真本事,那就不要瞎想,老实跟人家学。
但这还只是浅层次的关注,
更深的关注,应该聚焦在提报这件事的本身。
2、关注提报本身
换句话说,就是把提报干好。
在这个过程里,逐渐习得提报涉及的种种技术。
主要有三方面:
2.1、补足专业框架
行业发展二十多年,提报有成熟的模板。
如果是偏营销的提报,至少要包含:市场、定位、战略战术3个模板。
如果是偏推广的提报,至少应该包含:区域、人群、产品、策略、视觉、推广铺排6个部分。
就岗位职责而言,文案的直接工作,不涉及全部的模板和部分。但就个人成长而言,如果想让自己更专业,框架结构和知识视野必须要补全。
补全不是精通,对于每个部分,只要懂得关键技术指标就够了。
什么是关键技术指标?
slogan之于定位;
主kv之于视觉;
关键节点活动之于推广铺排;
竞争策略之于市场……
2.2、锻炼可迁移能力
可迁移能力是指,即便离开房地产行业,心里也不虚的能力。它是商业社会的通用能力,不和行业、企业绑定,也能发挥出价值。
这种能力,在提报里,可以得到有效的锻炼。
PPT应用能力
提报动不动做200页ppt,是种陋习。30分钟讲不明白一个项目,只能说明主讲人不合格。
ppt最核心的功能是信息的集约,集中而简约,用最少的版面呈现出最多的信息。
做ppt重点不是做的多漂亮,而是做的有用,花最少的功夫做最大效果的事。有用、省力,基于这两点,用ppt可以高效帮你解决工作交圈问题,
比如:
ppt可以做简单的图片处理,比如抠图、遮水印、裁尺寸、降饱和度……
ppt可以用作修改批注,椭圆形强调注意,色块里写批注,极其方便。
ppt可以打印资料,尺寸调好,多图片拼一个版面,多版面拼一张图,比word好用多了。
ppt可以画地图,接待动线图、场地布局图、业态排布图,语言文字表达不清,一张幻灯片搞定。
演讲能力
演讲能力是上限和要求都很高的综合能力。文案这个职业,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从“逐字稿”开始,临场讲演转变成纯文字说服,会更容易上手。
写逐字稿的过程,很多细节技能都会被锻炼。
比如:开头怎么吸引人?中间怎么让听众嗨起来?
比如:大量的信息,需要做那些简明扼要的取舍?
比如:如何在冗长的叙述中插入轻松和幽默?
逻辑分析能力
对太难的事情,人的大脑趋向于逃避思考。逻辑分析的重大意义在于,让高难度的思考有了工具,工具用的顺手了,有正反馈了,脑子就被训练出来了,就不至于遇见难题只想逃避了。
思考过程的复盘,套金字塔原理去验证,是否不重复、不遗漏。书有很多,只看2002年Minto的原版就够了。
提报,通常要先找到论证项目策略的切入点,常见也就三个:需求、产品、区位。
提报的内容逻辑,就是一件事:找到切入点,提出策略观点,然后去找足够的论据,最后用金字塔原理验证。
2.3、提报现场的应对
提报通常在会议室面对面进行,方案讲完之后,甲方评标之前,通常会有沟通环节。
现场应对,就是指这个沟通环节,综合了公开发言和商业谈判两种属性。
如何得体的回复尖锐问题,
既不得罪对方,又不失自己的立场。
如何回应对方的试探,
打消对于合作的顾虑。
如何争取有利条件,
在对方接受范围内,给我方留余地。
……
这些问题必然是有技巧的,只要多参加现场提报,看别人表演,次数多了,技巧自然通透。
更关键的是要明白:所有现场应对的问题,都可以提前预设和准备。
一在信息:知彼项目,知彼公司,知彼决策人倾向。
二在实力:干好提报,关键部分有亮点,让听的人有启发。
孙子兵法说: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
“算”的背后是知己知彼,知彼是信息,知己是实力。
专业框架、可迁移能力、现场应对,
决定了小文案以后能不能逆袭。
如果没有这个意识,只会根据要求写文案,根据要求改文案,浑浑噩噩,干5年如同干1年,是没有未来的。
完全不用等到35岁,就会被泡沫周期律给淘汰出去。
3、提报工作习惯
干好提报,当然很难。
提报是这个行业技术含量最高的事,如果这不难,那这钱赚的就真的毫无壁垒了,毫无壁垒的事情,凭什么轮到你?
有人说我懂了,为了出头,我拼了,大力出奇迹,咱日夜不停加班干就完事了呗。
又错!
总是把提报干到后半夜,是要命的坏习惯。
并不是因为这对发际线不友好,而是人这种生物,基因里就是不适合夜间工作的,尤其是高难度的工作。
别听那些自由职业者、艺术家们说晚上有灵感,他们或许很有天赋,但人体科学知识属于负分。他们如果干活儿时间换到白天,只会变得更有钱更有成就。
夜间是人类自制力最差、最容易产生负面情绪的时间。你并不能保证从19点到7点,全程进入忘我工作状态。
在工作休息的间隙,你站在台灯房间的阳台,打算抽支烟,一片绝望的黑暗扑面涌来,沮丧、抑郁、失落、挫败……种种情绪会见缝插针入侵你的精神。
但你为了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还是要打起精神,让自己亢奋起来,激情起来。而天亮之后的白天,你还有一堆其它的麻烦事要解决。
不用试了,我试过,这对精神和肉体来说是炼狱般煎熬。
坚持天黑了才开始干活的艺术家们,要么是国产摇滚,滚一辈子地下,运气好能骗到些文青,众筹给他买车买房。要么靠吃东西刺激多巴胺分泌,维持亢奋,最后变成一个胖子。
更狠的,直接吸毒。
不要误解,我不是在说宋冬野。
科学的做法是:
3.1、预估与切割
人通常会高估自己的能力,要给自己留余地。比如理想状态五天能干完的,实际干的时候要划出七天。尽量避免被逼的没有退路,只能加班这种情况发生。
切割工作量是因为“懒”是被写在基因里,所以为了诱骗大脑,必须用点小伎俩。把庞大的复杂的工作量,切割成一个个小目标去完成,以免发生逃避性拖延。
3.2、不被打扰的白天
保障晚上不加班的前提是,提报这种高难度复杂工作充分利用白天来完成。但白天如果杂事太多,会挤压提报的时间。
一方面,自己要明白,真正重要的事并不多。无论是晚上还是白天,宝贵的人生都应该用来做真正重要的事。不重要的,爱咋咋地随他去,天塌不下来。
另一方面,接下提报的工作之前,找直属上司讲出你的工作规划(标准做法是发进度表),寻求认同,让他协助你分解掉手头占时间、占精力,但其实并不重要的杂事。
3.3、早睡早起
老生常谈了,但这才是让工作走进正循环的根本。
不要靠意志力去强制早睡,很容易失眠,而是换个角度理解:早睡早起更具性价比。
可能你失去了一些晚上摸鱼的时间,或者说失去了24点前赶出成果的牛逼感。但你得到的是元气满满的早上,一整个上午充沛的精力,这可是最适合高效专注解决复杂问题的大块时间。
早睡早起的策略,既解决了健康,又解决了时间,你成了白嫖老天爷的人,变相等于生命延长,这都不是人生赢家了,是三界赢家。
别的行业的,不是干文案的,我没有在你们行业干过9年,不敢乱说。
但你回想回想,是否贵行业也有“运营”和“项目”,如果有,找到“项目”,关注它,干它,你应该很快就会升职了。
余华在《兄弟》的结尾说: 无论是写作还是人生,正确的出发都是走进窄门。不要被宽阔的大门所迷惑,那里面的路没有多长。
无论干文案还是干别的,关注你应该关注,那是真正的窄门。
怕就怕,你不是不明白,而是太明白,最终走了宽门。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