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你才华横溢、初生牛犊不怕虎、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结果工作后,现实很快让你体会到了疲惫生活的样子:或许,你为单位做了很大贡献,却无人能给你论功行赏,或许得到了口头重视却得不到实惠;或许...总之,在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似乎也岌岌可危。
2017 年发布的《职场人厌班情绪调查报告》显示,40.6% 的人群丧班晚期,32.3% 的人中度丧班,不到 3 成的人能从工作中获得乐趣。职业倦怠很普遍,在这个时代它是正常现象。
典型的职业倦怠是,你有工作能力,但却丧失了工作动力。它的表现可以近似称作“职业抑郁症”。消极怠工的问题并不能简单地归咎在员工员工身上。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有两类:无助感和习惯化。
老板太“霸气”导致的职业倦怠
即使摄影曾是他的爱好,也没能让他逃离职业倦怠。
与一个从事摄影行业十几年的专业摄影师聊天,他在大学时疯狂迷上了摄影,毕业之后顺利找到一份摄影的工作,在摄影行业工作十几年的他却完全丧失了对摄影的热情,他说“这份工作待遇不错能养家糊口”
裸辞的销售冠军
小A进入了一家医药公司,是一名医药销售。他的工作能力出类拔萃,第一年就成为了公司的销售冠军。老板十分器重他。可是他越来越不愿意上班,不愿意出差。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太“霸气”的老板,老板不仅制定一切销售战略,也过问一切销售细节。他精力充沛每时每刻都在工作、都在指挥,小A在很多时候觉得自己是一具行走的棺材。虽然收入不错,小A还是提出了辞职。
在工作中小A没有权力空间(一个由自己说了算的空间),在工作中沦为其他人意志的执行者,这时候小A会在工作上彻底失去热情和创造力,也就是职业倦怠。而且,在社会化的工作空间中无法释放的攻击性,会转变成对自己的攻击,因而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完全无法集中注意力,工作效率低下。在权威人物施加的压力和评判下,员工没有自己说了算的空间,这时候他的攻击性无法释放,就会转向自己,攻击自己的工作能力。
在成为工具人之前,员工也许会与上司进行不同程度的抗争。但多次失败之后,即使本来很积极的人也会陷入“习得性无助”中:无论我怎么做,都是没有用的。于是什么都不做,这是一个人在彻底失去权力空间时,对自己做的一种保护。
长时间简单重复带来的职业倦怠
工作陷入简单的重复中时,职业枯竭也容易产生,因为这会导致厌倦。流水线工人就是简单重复的典型。事情带给你的刺激度逐渐递减,就好比肚子饿时,吃下第一个面包,觉得美味可口,吃第二个面包时,你已经有饱腹感,第三个面包已经让你觉得面包味如嚼蜡。各种事情带来的刺激度出现边际递减效应,兴奋度就下降。如果后来陷入简单的重复中,厌倦工作只是时间问题。研究表明通过奖惩可以为机械重复性工作提供动力,自律程度低的人,自我奖励能更好实现目标,自律程度高的人,适当的自我惩罚会有更好的效果。
两种工作
任务导向型的工作,领导说什么,做什么,说一不做二,员工很容易丧失工作热情和创造力。相反地,如果工作是目标导向型的,老板布置了月度或者年度销售计划,对于细节并没有过多卷入,这时候在合理的奖惩制度下,更能够激发和保持员工的激情和创造力。
好的单位,会主动赋予员工一定的空间。而作为员工自己,也要去争取这样一个空间。有这样的空间,你才能释放你的攻击性,继而产生热情和创造力。并且有一点非常重要,很多互联网公司在成功中走向开放,能够在社会化的工作空间尊重个性化的员工。越是高科技的人才,越需要自由空间,权力集中式的管理不可能吸引富有创造力的科技人才。
你是自断经脉的工作心态吗?
陷入职业倦怠后,你愤怒、你懊恼、你满腹牢骚,最终,你决定不再那么努力,让自己的所做去匹配自己的所得。几年过去后,你一反省,发现现在的你已经没有刚工作时的热情和才华了。
“老了,成熟了。”我们习惯这样自嘲。但实质上,你已经停止成长了。
这样的故事,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
仔细审视你当下的生命逻辑,你就可以推测出你50岁以后是什么样子了,是早早地自断经脉还是在工作中不断校正方向,不断精进。
我们觉得自己已经成长过了,现在是结果子的时候了。我们太在乎一时的得失,而忘了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要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关键在于调整心态,如果把一份工作当作自己的事,站在公司领导层的角度,思考自己如何与公司一起成长,那么自己是否符合当前岗位的能力要求,怎样把工作做得更好,为自己的简历打工。或者更厉害的是对这份工作有了使命感,那么在工作中具备了自我驱动的内驱力,工作能力很快会迎来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