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次日更坚持了28 天后,我想放弃了。于是两天了,一字未动。
每天有很多事要做,用于日更的时间和精力少之又少,往往都是仓促落笔,来不及花心思琢磨和推敲,导致每次点击“公开发表”那几个字时都很内疚。
过年这几天更是忙,作息不规律,导致无法按时更文,索性把以前的几篇私密文章拿来充数,但总觉得心里不舒服,自欺欺人的感觉。于是再次转回私密文章。还是决定放弃了,等有时间用心写一些有质量的文字再发出来吧。
今天晨读时,读到一篇关于日常写作的文章,很有触动,节选部分章节在这里。
陈应松在谈到写作的“量”时说:
写得太多并不能证明你是大作家。但是没有“量”是个大问题。不必为了精而舍弃量,以求精为自己少写、懒惰找借口,最后消失了——结果只能是这样。没有量,就没有一种写作的常态,很难将写作作为一种生活习惯和工作。
毕飞宇说:
当你一直写,写足了三十年,自然就成了拿笔的人了。才华固然重要,但若无法持之以恒地写下去,什么也是空的。我的父亲从军职退休专职写作后,便维持着一日至少一千字稿的底线至终老,就算年节除夕大家都玩疯了,写稿时间一到,他仍会上楼坐在案前,完成那一天的功课。
叶兆言说:
如果你问我怎么写作、有没有秘方,我只能说,不顾一切地写下去,只有写下去才知道能不能写好。沈从文说的一句话“写吧,写多了就能写好”,我漫长的写作过程中只有写这个字。对我来说,写作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巴拉德说: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每天坚持完成一千字,即便在宿醉的情况下。如果你要专业,你就必须做到自律。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此时,我在思考:为求精而舍弃日更,是不是在为自己少写、懒惰找借口呢?会不会最后真的就消失了呢?
放弃日更,还是不顾一切地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