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的学校学习
小学一至五年级,这些年级的特点是学校的学习任务不重,课内内容相对简单。主要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各科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学习一些课外的课程,比如绘画、书法、跆拳,奥数等,为小升初做准备。
小学阶段(6-12岁)孩子的心理特点
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当然也会从一二三年级的接受爸爸妈妈所说的一切话,到四五年级后,有一定的逆反心理,对事情也渴望表达出自己的不同观点。
不同的学习风格
记得万维钢老师在他的得到"万维刚精英日课"里介绍了《科学美国人》网站的一篇文章里做的研究。
这个研究先用了一个模型对学生进行测试。这个模型叫做VARK,它把学习风格一共分成四种:视觉、听觉、读写和动手实践。视觉型的人,可能喜欢看图片学习;听觉型的人可能更愿意听老师讲;读写型的人喜欢用读书和记笔记的方法;动手实践型的人最爱做实验和演示。
一二三年级的孩子倾向于视觉型和听觉型学习,四五六年级的孩子则偏向于读写型和动手实践型学习。
"案例"分享
Lily是一名小学四年级学生,上课发言积极主动,每次作业都按时认真的完成。而且她在家复习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就及时写下来或者是圈出来,下次上课的时候及时过来问我,直到我跟她讲明白了,才肯"放过"我。Lily的妈妈是一名律师,工作很忙,平时也没有时间过来陪读(我们学校是允许家长过来陪读的)。开家长会的时候,Lily妈妈聊到她平时没太多时间陪伴Lily, 两个人在一起最多时间都是在学习"探讨"中度过。Lily妈妈会和她一起背诵当天的单词或句子,有时是还是会提出疑问让Lily来思考。
思考
如果想让孩子完成某件事情,相对于一遍一遍的催促他们,是否激发起他们学习的欲望,然后让他们主动地去学习更有效些呢?
附:
那到底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有效呢?心理学家几十年的研究结果,可以总结为下面几点。
第一,对于一定的内容,你要在学习时间上安排一定的间隔,不要突击学习。这个方法的原理是人脑的“记忆曲线”。隔一段时间回想前面学过的,然后再学新的,对记忆最有好处。
第二,你可以在不同的场景下、用不同的方式学习同一个内容。比如说,同一个知识点,在课堂上看老师演示一遍,这是视觉;回家自己精读课本,这是读写。用不同的方法来学习同一个内容,效果很好。
第三,经常参加测验,看看自己是不是掌握了相关的知识。这其实就是刻意练习的“反馈”。不测验,你就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学会了。
第四,把新学到的知识和以前的知识建立连接。万维钢老师说,有一种读书方法叫“强力研读”,其中有一条就是要把你在读的内容跟以前读过的书连接起来。
我认为以上这四点学习方法不仅适用于小学阶段的学习,更适用于我们每个年龄阶段人的学习。愿每位家长在小学阶段都可以陪伴孩子探索到属于孩子们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我也非常愿意不断分享我在从教之路上遇到的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