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闻思修,入三摩地
以戒定慧,超四禅天(2016.8.21)
佛曰:“由闻思修,入三摩地”。行之人生,也就是这么个逐渐深化的过程。一场修行,源于闻,进而思,后乃修,完成这个过程,就会达到佛家所谓的三摩地。与之类似的还有“以戒定慧,超四禅天”。四禅天,三摩地同是一种佛道修养的至高境界,然而是否能进入则分别设有前提。唯戒者、定者、慧者,能够以心之澄明,超四禅天。
由闻思修。闻是人最应持有的基础,人的所求所知大多来自于闻,最早也是来自于闻。语言从何学来,莫过于听闻过后去学习。人最基础的语言,所获取的信息,都离不开闻,这或许也是闻为始的原因吧。闻为基,也同样告诉我们闻所代表的求知与倾听是需为修行之人所重视的。求知来源于好奇,解决之法为二,一是闻,求索他人意见;二是思,自我思考寻得彻悟。修行本就重视悟,王阳明所说的“发明本心”也是侧重内心的体悟。佛本清静,源于它的静心,清欲,即“定”。定后静后则是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寻求本心。人之所以能够超脱,也是因为他在不断的思考过后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最后的修其实是对内心充盈的沉淀。前二者不断灌输信息入心,如混杂的烟尘浮在心中。而修行也是给之以汇聚的机会,把一切思想沉淀。若是此番清修真正用心,那么沉淀过后必是一个新世界。
佛道与人相关,道出人世智慧。作为一名学生,我思考的佛的思想与学习的联系。学习是求知的过程,闻与思就是方法。但我们往往常“闻”而不思,出现“学而不思则罔”的情况。因为由闻入思,并不容易,如攀高阶,进一步,则需进一番修为。老师皆授予学生方法,其目的皆在要求学生思考。修为何?当然是初学过后的再一轮进修。将所学所知在心中整理。闻思虽久,修之更久。由闻思修,是登堂入室的过程。火候不到,就需慢慢熬制。待到如火纯青,或可见三摩地了。
而戒定慧,是戒贪欲,定浮躁,慧心境的黄金之路。非但学习如此,生命中的许多事亦然。小如孩童总算不对数学题,中如沉迷游戏而疏远文章,大如嗜酒好赌终生不改。如此执迷,是因为他们始终没迈出第一步,没有走向戒之正途。天下熙熙,天下也浑浑,收到传染,人也易昏昏。很难想象水中凌波身着淤泥能够守护自身高洁,而很难接受白云常被乌云取代。然而它们不会的。戒以早为初心,定已成为行迹,慧乃身所践行并坚持自守。戒定慧就是如冰雪一般娴静飘然地在空中翩跹人生,然后落在山间化为终年积雪,封存一世纯洁。而不是如火一样莽撞任性地烧光森林最终一切姿态皆灰飞烟灭。雪的积累,冰山的长高,或许会容许它有超出天际的日子,而火也一现则灭,连地也不接受他的骸骨,只能在无形中寻找忏悔。
似觉今日之说也犹闻犹思,思考的过程也确是戒了定了。至于是否达到慧的高度,我只能说,正在修行,正在养慧。我闻圣人之高追求在此矣,三摩地,四禅天,却也是高耸入的,正是因为高,才有人向往,有人追求。这一切都是心的旅途,然而心的旅途却又实实在在是来自人所行役的旅途的。潜心,潜行,前行,或许有点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