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出来的薄饼

烙饼

      味道一途,端是奇妙,不经意间总能牵出些入微的观感来。曾听闻人言,说味蕾的那一头总是扯着念想。此话虽略显玄妙,身在异乡,却能犹如身受。每当身侧眼畔蹦出酿皮、蒸鱼、扣肉、亦或是酱肘子、卤排骨……适逢其念的多会想起经年初见的一些人或某件事。一日,眼见单位食堂窗口里躺着一食盘“烙饼”,不由得感从心来。佛若是回到了自家厨房灶边,爹娘俩人,或身就面案,略伏着腰身,面杖往复来回间,一块块面剂子被擀成七、八寸大小,就着家里那口略显笨重的厚铝锅,翻转挑弄间,搪瓷面盆里很快的攒成“一摞”……不成想,望着这小小的“烙饼”,一时里心有安暖却眼窝浅浅。

      家里的“烙饼”用的是未酵发的“死面”和那口用惯了的厚铝锅,爹娘俩人有条不紊的以无油的热锅,小火烙成薄饼。“烙饼”是需卷裹些备好菜码同食的,菜码荤素皆可,如青椒肉丝、京酱肉丝、醋溜土豆丝、酸豆角肉末、肉丝炒银芽……此间菜码,最好是以无骨无刺儿、能切丝儿成段,少汁儿半干的为佳选,生熟么?两可。众多菜码里,自觉最是搭配的当属应季的“鲜春芽炒鸡蛋”。那薄饼裹挟着春芽炒就的鸡蛋卷成“一筒”,一口下去,麦香簇拥着碎段春芽,再掺进些“油汪儿”的金黄鸡蛋,咀嚼间,能让舌头恰如其分地感受到春天里那股鲜嫩的活生劲儿;味道么,不遑多让。

      《四时宝鉴》中有讲:“立春日,唐人作春饼生菜,号春盘。”春盘即后来所谓春饼。春天吃饼,好像北方多地至今仍有习俗,家中的“烙饼”却不限于年首春岁,只寻心情。

      家里的“烙饼”该是传承自山东老家。当年朱亚文、周迅演的《红高粱》里,余占鳌带领众兄弟吃“烙饼”,就着大葱,卷着酱,大快朵颐里就透着股子山东人的豪爽耿直。后续读莫言先生《红高粱》时,看到此种面饼以“拤(qia三声)饼”写之,想来很可能是莫先生沿用家乡高密的叫法。曾在网上寻过“拤饼”,说是源自吃饼人的动作,面饼烙好与菜码一并上桌,塞满菜码并卷成筒状的薄饼,得用两手交错握住后紧扣,拤拿着吃,顾名“拤饼”。 一个“拤”字,尤让人觉得灵动鲜活,有如神助。推之想来,“拤饼”与自家的“烙饼”同出齐鲁,份属一门,兴许相差的就是“鏊子”和“厚铝锅”了吧。

      说到“鏊子”,电视剧《大染坊》中,陈六子曾有句调侃赵家老大的对白——“鏊子上睡觉不好受,中午请你吃炖肉”。山东老家无论煎饼、烙饼还是锅塌……多在“鏊子”成型做熟。鏊子,多见于山东、山西、河北、河南以及东北地区,究其根源,大概与山东人自打明清到民国的闯关东,走西口走不脱关系,许有山东人的地方就会有铁鏊子吧!

      “鏊子”形同鳌背,中高边低,大多生铁铸就。曾听闻一位祖籍沂蒙的同事言说,沂蒙山腹地云深幽处,有一石鏊子,是属天造,如鳌鱼仰头东顾,相望大海。李太白曾在《猛虎行》中写道:巨鳌未斩海水动,鱼龙常走安得宁。沂蒙山有巨鳌,故“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姑且信了他,毕竟有言“谁不说咱家乡美。”

      同事说,自家过去烧“鏊子”用的是秸秆、苞米芯、高粱杆……一来易得,二来好烧,次些的是烧枯草和干树叶,点起来就浓烟滚滚,呛的擀饼、烙饼的都睁不开个眼睛。现在多用电饼铛,燃气鏊子,既方便又省事。只是火头由“软火”转向了“硬火”,稍不留神更容易烙的焦糊。

      成就“烙饼”要有两道技术关得过。一是以两手在面剂子、面杖、面案中巧妙协从的“擀”,二是以眼明手快在炉火、热锅、面皮间承转契合的“翻”。

      “擀”要擀得薄厚均匀且圆不粘。家里现今“烙饼”大抵多用白面,少有掺杂面的时候。先将面粉用水调和,在面盆里几经拈搓、揣揉,眼见中会从褶皱、皲裂幻化成如锦缎柔顺,终而聚成丰润的一团,后取笼布一方且以水蘸湿,再将整个面团笼的严实,不漏一丝一毫,“醒”它半钟头,复再“揉和”数十下,面饼的口感会变得更紧致。面“和”的软硬得适当。硬了,“擀”起来颇为费劲;软了就容易塌软变形。想要烙好这“饼”,和面是首要。

      说道“和面”,记得小时节听过一则笑话,说的是当娘的在缝被子时,碰巧教自家姑娘“和面”:

--“阿妈,闹(青普话,自己的意思)把面和着稀哈嘹,阿门办俩?”

--“加面呗”

--“阿妈,面又多哈嘹,靠(青普话里的坠音字)阿门办俩?”

--“加水!”

--“阿妈,阿妈……”

--“再甭(青普话里念“bao”二声)喊,面多嘹加水,水多哈嘹加面。”

--“阿妈,阿妈……”

--“靠阿门嘹?”

--“面和着多哈嘹,多着把闹个家和到面里头了呗!”

--“你个瓜丫头,能具哈个撒俩(能干好什么事的意思)?”

--“要不是把闹个家缝到被窝里头嘹,闹出去把你锤死俩!”

……

这对母女俩,该说是“教的敷衍,学的认真”么?

哈哈哈,闲言少叙,咱说回“烙饼”。

      将“和”好、“醒”好的面,分成单个饼剂,然后用擀面杖擀成七、八寸大小,毫米薄厚的饼皮,就算成了大半,接下来就是“烙”。曾站在自家灶前,看母亲在“厚铝锅”旁,接过父亲擀好的面皮放入热锅,稍待面皮变色,就会调小电灶的功率,随手将中间略微起“凸”的拨转几圈,继而翻过来再烙片刻,待到面皮两面都有些许“虎皮色”,一张“烙饼”就是成了,随即挑放进一旁备好的搪瓷盆里,再笼上一块蘸湿的笼布,随着俩人的默契的承合转接,不久盆中就能攒出一小座“饼山”。

      曾在一档美食节目见到过京城“便宜坊”有道叫“苏盘”的,“漆花”的盒子里内衬一大盘子,盘子上一圈扇形的十个、八个墩儿,中间一个小圆墩儿放着一摞“扎长”见圆的精致小饼;每一扇形木墩儿上摆着“扇盘”,里面整齐码放着荤素菜,有细切的熏肚、熏鸡、酱鸭;粗切的酱肉条、酱肘子条;配素的有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豆芽、素炒粉丝……一盒之间,说不出的精细紧致。

      同样是以饼卷菜,却是被时光和地域调教成了截然迥异的样子。好在讲究也罢,粗狂也罢,到临了终是都得祭了“五脏庙”,供了“活菩萨”。

      人生匆匆,难觅首尾,停停走走间,就会有念如初见,暮色见少女婀娜,登高见山河壮阔,抬头见晴空云白,夜风见明月悬空。不见得初见之人之事一定有多美,在意的应是那份感觉,萦绕心扉,再回首总是难忘,有如在食堂窗口见到的那盘“烙饼”。


卷饼
卷裹
一卷
成摞儿
鏊子
雕塑
春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732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496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264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07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06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75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9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83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1,704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66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73评论 1 33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3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16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4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8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03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