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和“症”
这两个字看似一样,实则不同。“症”是症状,而“证”则是各种症状所反映出来的人体内部动态平衡变化的根源和实质。
比如,感冒时会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头痛咳嗽、脉浮等症状,而这些症状综合在一起就称为“风寒表证”。
“辩证”是根据中医学理论,对症状等病理信息进行分析,认识其病位、病性等本质,并作出病名诊断的思维认识过程。
人体内部的动态平衡往往由两个因素组成。一是人体的各种基本物质,如气、血、元阴、元阳、津液等。二是各脏腑功能状态,各脏腑之间能相互协调工作,就能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当人体的基本物质出现亏损或脏腑功能紊乱,就会出现各种疾病。
所以,对疾病的本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人体基本物质亏损为主要原因的疾病,“精气夺则虚”,称为“虚证”。另一类就是以内外邪气扰乱脏腑功能为主要原因的疾病,“邪气盛则实”,称为“实证”。
一、虚症
“久病必虚”“虚则补之”
虚证的表现:
凡是有人出现不发烧,却怕冷怕热;或没得病,却懒言少语、疲乏无力;或不发炎,却头晕目赤、口舌生疮、牙疼难忍;或没坏肚,却腹痛喜按、便溏、便秘等症状,基本可以判断是患了虚证。一般来说,阳虚的人怕冷,阴虚的人怕热,气虚的人乏力,血虚的人苍白。得了虚证,解剖系统是查不出原因的,应当去看中医。西医压根就治不了虚证。
虚证,是对一种“不足”状态的概括。“不足”主要指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还包括精亏、津液不足、元气亏虚等。通常情况下,临床最常见的虚证是四种,即气虚、阳虚、血虚、阴虚。
1.气虚:无力(神疲、少气懒言),动则益甚。食欲不振,大便溏泻,脘腹虚胀,神倦乏力,浮肿,脱肛等,甚至还有气短,懒言,易出虚汗等。简单地说,就是气不够了。中医说的气,最早说的是一种物质,就是构成世界最小的一种基本物质。但在我们整个表述中,气更多指的是功能,所以气虚实际上指功能低下,功能不足。气虚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无力。什么叫无力呢?比如说疲劳,没精神;不爱动;不爱说话;气很短;出汗多;易感冒。动则益甚是指动的时候,无力的感觉会加剧。如果只是单纯无力,跑步或游泳后就变轻松了,这个时候就不叫气虚。
2.阳虚:气虚证+寒象(形寒肢冷)。阳气不足,在气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阳虚的表现
除了气虚的特点之外,经常还有一些寒的特点。上一节,我们介绍过寒的特点表现为冷、白、
稀、润、静。比如病人说,我觉得没力气,很容易感冒,稍微动一下,这些症状就更明显,同
时冬天会严重或者吃冷的东西会变重,这都是阳虚的表现。
3.血虚:淡(睑、面、唇、舌、甲)≠贫血。血不足就叫血虚。但中医说的血和西医说的血是有
区别的,虽然都是讲血管里面流动的红色的液体,但实际上在讲到血的功能及生理特点时,就
不一样了。在中医当中,血主要起着滋润和营养的作用,血和气要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功能。
单单一个血,并不能发生功能。血如果不足时,会表现出“淡”,即没有血色,颜色很淡,比如面色、口唇、舌头、翻一下眼睑、指甲很淡。之所以用淡,而不用白,是因为不同种族肤色的人都可以表现为淡。化验单中出现血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低是西医当中的贫血。但在中医当中,贫血的病人并不能认为就是血虚,很可能是气虚或者气血两虚。比如有的病人头晕,没有力气,稍微动一下就难受,这就是气虚。如果同时还有“淡”的特点,那就是气血两虚。在调整的过程中,就不能单纯补血,有时候还要根据情况同时补气和补血。
4.阴虚:热,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阴相对不足,阴虚的特点就是有热,
这个热不一定是体温升高,更多的是一种自我感觉,比如手心、脚心发烫(手心的温度比手背
的温度要高),称为五心烦热。或者表现为潮热,就是热像潮水一样,到一定时间,比如下午
或者傍晚的时候,温度升高。或者表现为盗汗,指晚上睡觉时出汗,醒来后汗就停了。
二、实证,是一种“有余”的状态。主要指邪气有余。平时最常接触到的实证有三个:气滞、痰、
血瘀。
1.气滞(肝):部位不定的胀痛,情志因素,肝经所过部位(囊肿、肌瘤等)。气的运行障碍,
运行不通畅。气滞常与肝有关,肝气不通畅。表现为胀痛,病人在感觉疼痛的同时又有胀,胀
比痛要明显,且部位不固定。这个胀痛可通过打嗝或者放屁而减轻。胀痛也会因为情绪波动而
加重。肝经循行部位出现胀痛,比如女性患者会有乳房胀痛、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男性则表
现为阴囊胀痛等。气滞与情绪、精神因素有关。
2.痰:咳痰(慢性支气管炎),肥胖(高脂血症、脂肪肝),胸闷(冠心病),包块(肿瘤、囊
肿)。痰主要包含两种情况,一是有形之痰,比如咳嗽、呕吐出来的痰;二是无形之痰,有痰
的特点,但没有咳出,痰在不同位置,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如有人关节疼痛,有人表现为包
块,有人表现出肥胖。无形之痰可能因为饮食结构的变化,比如现在吃得东西普遍都比较好,
好东西吃太多,即膏粱厚味易生痰。或者因为居住环境,长期生活在潮湿环境,可能因为湿邪
侵犯人体后,会聚湿而生痰。中医常说“百病皆因痰作祟”,可以看出很多病的发生都与痰有
关。这里的痰更多指无形之痰。我们常说肥人多痰,瘦人多火。就是胖的人,从他的生理特点
来说,他的痰一般比较明显。若痰在脾,表现为肥胖,血脂异常或脂肪肝。脾不能运化,脾虚
则生痰。若痰在肝,表现为乳腺、卵巢、子宫。若痰在心,表现为冠心病、老年性痴呆。若痰
在肺,则表现为胸闷咳嗽。痰与富贵病,即生活质量提高有关。
3.血瘀:刺痛、肿块、紫黯、出血,久病入络(中风、高血压、肿瘤、糖尿病等)。血液运行不
通畅,包括几个问题。第一是血液运行速度变慢;第二是出血后未及时排出或消散,如皮肤可
见青紫;第三是血液在局部停滞;第四就是久病入络,许多慢性病,时间久了会影响到血液在
小的脉络中间运行。血瘀和气滞、痰有密切关系,与脏腑推动也有关,若脏腑无力,则容易血
瘀。①血瘀常表现为刺痛,就是痛像针刺一样,甚至像刀割一样,部位比较固定,到了夜间会
痛得严重。②血瘀表现为紫黯,口唇发紫,舌头上有紫斑,皮肤上出现淤青,月经颜色紫黯。
③血瘀表现为肿块,这个肿块比较坚硬。④血瘀表现为出血,可以是皮肤出血,也可以是大便
出血。中医讲血是运行在脉中,西医讲血液运行在封闭的管腔中。中医讲的脉不是封闭通路,
而是一个开放的河道。血液在河道中运行为何不会流出来呢,因为有气,脾能够统血,气能够
摄血。西医里面一旦出血不能用活血的药。而中医当中活血还能止血,就是说去挖掉河道里面
的淤泥,河水就不会漫出来,比如田七,既能活血化瘀又能止血。
脏腑所属及疾病虚实如下:
1、肝为脏,胆为府
实症:头痛、眼温热,肋痛胀,易怒,口干苦。
虚症:头隐痛,小腹胀痛,阴部痛,视物不情,眼生黑花,爪甲干枯, 筋脉挛缩,乏力,易悲恐。
肝虚证在临床上虽有所见,但远少于肝实证,故医书中很少提及。
2、心为脏,小肠为府
实症:咽干,口舌生疮,小便黄,心烦热,不眠。
虚症:心悸、失眠,多梦,自汗,健忘。
3、脾为脏,胃为府
实症:脘腹胀满,呕吐,下痢。
虚症:肌肉无力,消瘦或浮肿,便溏。
4、肺为脏,大肠为府
实症:肺热痰多,咽肿气壅,口鼻干燥或咳血。
虚症:易外感,胸背胀痛,言语无力,怕冷,气喘息短,小便频,常自汗出。
5、肾为脏,膀胱为府
阴虚:遗精腰疼,腰腿酸软,痿弱、耳聋、耳鸣或盗汗。
阳虚:精冷滑泄,阳痿,腰腿寒冷或浮肿,五更泻,足冷喘息。
6、三焦
实症:舌干,耳聋。胸闷、腹满膨胀、不吐不下,二便不通或下痢。
虚症:气短声微,腹痛肠鸣,腹泻不利或泄不止,小便清长或遗尿。
单论虚实是很好解决的,难点在于虚实相挟,寒热错杂,所以一定要做好辩证。
三、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要点:
💬此鉴别要点只是针对一般情况,一般概念上的,即大多数情况,并不绝对
1、病程:虚证病程较久,因为损耗了人体的正气,人就虚了;实证病程较短,一般是实邪
2、体质:虚证多虚弱;实证多壮实。但也不排除真实假虚和真虚假实反过来的情况
3、精神:虚证多萎靡;实证多亢奋
4、声息:虚证声低息微,实证声音洪亮
5、疼痛:虚证疼痛喜按(喜按即按住疼痛部位就缓解一点、舒服一点,因为空虚、空洞按住就按实了,就舒服了);实证疼痛拒按(拒按即实证有多余的东西,故碰一下就疼痛,本能的拒绝按,拒绝触碰)
6、胸腹胀满:虚证按之不痛,胀满时减(按着缓解一点,胀满感时好时坏);实证按之疼痛,胀满不减(即不能按,胀满一直存在不能缓解)
7、发热:虚证多为潮热、微热(潮热即定点发热,微热即不是高热,身体有热感,多为虚热);实证多为高热(因为有实邪在身体里,正邪搏斗,产生高热、高烧)
8、恶寒:虚证畏寒,添衣近火得温则减(怕冷,但多穿点衣服或靠近火炉就暖和了);实证恶寒,添衣近火得温不减(怕冷,多穿衣服也没用,冷是从身体里散发出来的,内在有阴邪)
9、舌象:虚证舌质嫩,苔少或无(舌苔少或无一般是阴虚,嫩即为虚);实证舌质老,苔厚腻(舌头有裂纹、粗糙、苔黄厚、或白厚)
10、脉象:虚证无力(深按,深按得里);实证有力(深按)
💬【需要注意的是:脉的有力无力也要看人,若是年轻的小伙子小姑娘,脉有力,就正常。若一个人称身体不舒服、虚弱、有疾病,若此时脉有力,那即为实证。故要整体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