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季,给高三学子加油的呐喊一声高过一声。可能我是个来泼冷水的,在我看来,高考加油,很大程度上是非高三学生群体的一次矫情与跟风。
朋友圈里加油呐喊最欢快的,是那些高考完一年的大一学生。这群人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寥寥数语喊完加油后,就开始附上大篇幅怀念高三时光的感慨,动情走心。还有不少人在末尾加上一大段鸡汤文,比如“高考不过决定了你去哪座城市,遇见什么样的人。再牛的学校也有人颓废堕落,再渣的学校也有大神。努力的人去哪都努力,放纵的人去哪都放纵。”
有一个朋友一天怒刷十几条动态,每一条都是“好怀念”,“好想你们”,“复读的那几个加油”,“回想过去感慨万千”……拜托,我朋友圈里的微商都没这么勤快好吗!参加高考的又不是你,你这么矫情,对方知道吗?
你们都是经历过高考的人,又不是不知道高考前你们在干嘛。现在的他们,也许在温书,也许在释放心理压力,也许跟家人一起用餐,但是,他们不可能分分钟抱着手机刷着朋友圈和QQ空间,数着你们的动态,看看有多少人给他加油,然后就真的充满的力量与信心去考试了。
请想一想,你们这样的加油跟群发的“新年快乐”有什么区别?
我看到的,更多的是怀念自己高三岁月的感慨,而不是加油。所以我说这是某些群体抓住契机在矫情,应该没错吧。
矫情的有大一学生,考生父母及学校则可以说是躁动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考生父母都临时抱佛脚般在考前去拜佛,拜文昌宫等。而宣扬科学与进步的学校,竟然为了“讨个吉利”,算准了时间,让送考的车辆在八点零八分驶出校门,车牌号必须是666,连司机的生肖都要属马!
这样的现象在全国各地数见不鲜,大家都心领神会,相视一笑。反正大家都这么做,如果我不来掺和一下,好像还吃亏了。
我高三的时候在校外租房子住,楼下是个跳大神的。平日里门可罗雀,高考前几天爆满,全都是那些家长来求大仙保佑的,甚至有的家长还把考生带过来了。当时我的父母也去求大仙保佑,我一脸厌恶地坐在那里玩手机。若说大仙能显灵,也不见得我上211,若说有个积极的心理作用,我真的一点都感受不到,相反的,是对愚昧的厌恶与无奈。
相比媒体的报道,家长的这点举动还算低调了。
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家媒体都喜欢用高考作为头条。想当年我也是喝了鸡汤,考前看看报纸,说不定会看到时事呢。结果,一拿起报纸,头条是高考相关,其余的是各界为了保证高考顺利做出怎样的努力,哪里免费提供凉茶啦,启用高考出租车绿色通道啦,整整占据一整面的报纸。
看到大家都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我怎么都淡定不下来了。
事实上,无论是加油也好,求神拜佛也罢,对于考生来讲都不是他们所在乎的。考生一门心思放在接下来的考试上,谁会有那个闲情逸致去感受大家如此浓烈的爱?
当年考完试后我问过很多同学,有没有注意过那些加油鼓劲的话?有没有感受到媒体报道带来的压力?
绝大部分都说没感觉,有个同学很莫名其妙:“这种加油鼓劲的话到处都是,高中三年都看腻了,当然不会注意到。至于媒体报道,我们是不让带手机的,当然看不到。”
这是非常现实的。你们的加油与报道,考生看不见,看见了也会选择无视。这些他们已经见得太多了,谁还会在乎呢?
所以,这一切都变成了非高三群体一厢情愿的矫情与狂欢。
我们素来爱凑热闹,这一场变相的狂欢就跟前阵子科比退役了,球迷泪别科比如出一辙。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媒体,在这种“大事”面前,都想抓住机会刷一下存在感。
只可惜,考生眼里只有高考。
其实,在很多参加高考的学生中,很少有人会真的非常紧张,大部分人都是有一点紧张,然后一开始做题就进入状态了,甚至有些人考完了还没啥感觉,就跟平常一样。
那天我走出考场,没有告别,没有欢呼,跟合租的几个舍友照旧吃饭聊天,一点高考的感觉都没有,没有传说中的如释重负,没有别离的伤感,一切跟平常没有什么差别。现在看来,外界的那些喧闹,真的像小丑一样。
其实,与其让考生脑袋里装满你们的爱,还不如装满备考的知识。真正的轻装上阵,就是脑袋里只有我复习到的知识,而不是偏离中心,以“放轻松”为借口,只顾着感恩你们的关怀而停止复习就去考试了。
我不是针对给高三党加油的人,也不是不知道感恩父母及学校的苦心,更不是黑媒体,只是觉得,这样的行动,过之犹不及,意思一下就好,没有必要如此兴师动众。毕竟,考试的是考生,而不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