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自从古菌和细菌之间发生了一场旷世大战,细菌最终获得了胜利,胜利总该有点战利品吧?什么细菌又获得了哪些战利品呢?首当其冲的战利品,很明显是获得了更多的生存空间,但是在获得更多生存空间的表面收获之后,细菌其实还获得了一个更大的机遇:本身发生了质变,进行了一次终极进化:将大战时吞进自己身体里的古菌彻底同化成为身体的一部分。
当然,并不是所有类型的古菌都可以被吞进细菌当中,也因此,在自然选择的不断优胜劣汰中,最终一共有两种类型的古菌被细胞吞噬,分别组成了我们当今生物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千万不要小看这两种是古菌的加盟,自从具备了他们,细菌神奇的从原核生物变成了真正的真核生物,且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生存技能:其中同时具备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细菌,逐渐演化成了后来的植物,并演化出了将阳光和水转化成有机物的光合作用开挂能力。只有线粒体的细菌,逐渐演化成了后来的动物,逐渐演化成了大型可运动生命体。由于我们之前已经推理了一遍植物从藻类到被子植物的进化之旅,已经非常了解在那场大战之后,吞噬了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植物的发展之路。那么这篇文章,就让我们在将目光转向动物,探究一这种表面上看起来像植物更吃亏的体内只含有线粒体的生物类群,到底有着怎样的奥秘和发展之路吧
动物和植物毫无疑问是当今地球上的拥有最多的种类和数量的物种,而相比植物大多有很多规律可循(比如说一定长有绿叶进行光合作用,自从蕨类开始相对来说都具有根茎叶)动物则显得更加神秘莫测和相互差别巨大。海底里游来游去的软绵绵的八爪鱼,陆地上的正在算着数学题抓耳挠腮的人,两种生物都属于动物,可是不管从细胞还是生存形态来讲却都是小同大异。个体之间差异那么大,这让我们怎么研究呢?该从哪里研究呢?其实,从生物学的立场来看,每个生物的源头其实都是相对简单的,那么,我们便可以首先研究最最原始的动物,从这种相对来说还较为简单的动物之中,发现总结动物生存的奥秘。
动物的始祖是什么?由于动物其实就是细菌将线粒体融入了自身之后出现的,而细菌本身就是单细胞生物,所以动物的始祖其实也是单细胞生物,在之后才逐渐演化成为了多细胞生物这种更加复杂的存在。但是,就算是单细胞动物也是千奇百怪,有没有固定形状的,有又大又胖的,有浑身长毛的,而且还有着非常不同的与环境互动的方式,为了方便我们的探究,在对单细胞动物的探索之中,我们选择了一个相对来说最最常见,结构相对固定和简单的单细胞生物:草履虫。
无论是在小水洼里或者大江大河里,只要是暴露在野外的水源里,基本都能看见这种最最常见的单细胞动物的影子(当然不是直接用肉眼看见,而是用显微镜观测),如果从外形上来看的话,草履虫着有一个覆盖着细胞膜的椭圆形身体,身体外部长着厚厚一层的纤毛,身体内部成半透明状态,但是在半透明当中却有着一些浑浊不清的大大小小的球形结构以及一个细胞核。而如果再持续观察的话,便有可能观测到一个同样覆盖着纤毛,但是却陷进了草履虫的身体里的细长型结构,时不时就吐出一个前面所说的大大小小的球形结构,在草履虫身体的两端,还有两个特别想Logo版的太阳的结构似乎正在不断向外不排放的水,两个时不时就排放出一些微小物质的孔状结构。
观察完草履虫的功能,那么,草履虫身体中的这些结构都分别有着怎样的功能呢?不妨继续观察,将草履虫放到装载着水的拨片中,观察草履虫的动向,短短几秒钟之后,原本还能观测到草履虫的显微镜镜头最终的草履虫就已经鸿飞缈缈,这很明显说明草履虫已经掌握了独立运动的能力,至于它是怎样运动的,还记得草履虫身上的那厚厚一层纤毛吗?正是这些纤毛不断摆动,像船桨一样不断推送着草履虫往它想要去的地方前行。
是个生物就必须要进食,草履虫没有植物的光合作用的能力,于是只能通过过滤水中的微小的有机物质生活,我们所观察到的那个狭长的不断摆动着纤毛的器官便是草履虫过滤水中营养物质的结构,再将有机物过滤到身体之后,草履虫还会制造一种膜包裹住有机物形成有机食物球,等到需要这些食物的时候再用体内的消化液或者器官在消化,而这些有机食物球,也就是草履虫身体里的一大片杂乱无章的球形结构。看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产生一个疑问:像草履虫这种过滤水中的有机物质吃固然是一种非常可行的方式(现在的鲸类也基本采用了这种方式,不过过滤的是更加巨大的小虾小鱼),但是想要从水中过滤出有机物来,首先就必须将水吞进身体内部,如何处理这些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鲸演化出能够喷出巨大的水柱的呼吸口,草履虫则演化出了那种像太阳一般的结构,调节体内的水分,在体内水分过多的时候往外边挤水,在体内水分过少的时候往细胞内部吸水。在最后,还留下了两个小孔用来排放自己吸收过后的代谢废物。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个体必死,种族繁衍,就算是个体寿命在长的生物也经不住时光的消磨,更别说生命只有一两天的草履虫了,而繁殖后代也就成为了延续整个种族的血脉的最好方式,草履虫能够通过什么方式繁衍后代?和其他任何单细胞生物一样,草履虫能够通过分裂繁殖后代,不过,同时它也继承了一个来自于细菌的恐怖能力:有时候两个草履虫能够聚在一起,互相交换遗传物质,一个类似于有性生殖的方式来繁衍后代。
梳理完草履虫的形态结构之后,我实在是不禁再次感叹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就是这么一个最最微小最最普通的单细胞动物,却能够拥有运动系统近视系统消化系统等等许多系统的雏形,而这些仅仅只是在一个细胞上面啊!用微小而精致来形容草履虫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草履虫在整个进化历史上来说算是动物的鼻祖,但是他这一类型的单细胞生命却又不能完全划分为动物:因为处于这一阶段的动物和植物之间其实并没有非常准确的划分,有些动物拥有叶绿体,而有些植物甚至可以像单细胞动物一样活蹦乱跳的跑,这便造成了非常严重的辨别困难,为了更好地进行区分,不制造观念混淆,我们人类世界里的科学家给这一类动物起了一个新的名字—原生生物,在原生生物中,评判动物或者植物的标准和在之后的动物不太一样,是看其后代是如何演化的,如果你的后代演化成了植物那么你这个原生生物就属于植物类群,如果属于动物,那么你这个原生生物就属于动物类群。以草履虫为代表的单细胞动物很明显就是后代演变成动物的原生生物。
原生单细胞动物出现之后进化的车轮还在继续向前,动物的下一轮演化有将走向何方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