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属于忙碌的毕业季。送走了高考,又要迎来中考;大四答辩完的学子忙着典礼、聚餐、找工作、旅行。车里的电台一遍又一遍地放着《同桌的你》。Uber司机绕有兴致地点评着调起的太高的女生,整首歌下来全程走音的某男生......
我突然很理解电台里打电话进去参加歌唱环节的男生or女生,他们没有过多的歌唱技巧,甚至有点儿难听,但每一句歌词里我都听出了他们的故事。想着多年前,在栀子花香弥漫整个校园的季节里告别可爱的同窗、朋友般的贤师,还有熟到烂透了的校园,然后不情愿地走上职场。多年以后,经历社会的浸染与磨砺,更加怀念学生时代的日子: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
我离开校园之后,实习的第一份工作,是新媒体方向的文案策划。刚进公司的头几天,老板就慎重其事地在微信群里转发了一篇名为:《初创公司员工都有哪些特点?》,并让我们做好迎接挑战的阵仗。当时也没怎么认真看待文中作者所列举的几点员工必备技能,毕竟对于一个刚参加工作的新人来说,一切都是挑战,都是未知。所以我预先给自己的心理建设就是:不要害怕困难,不要抱怨吃苦。
我以为一个积极的心态会给之后的工作带来无穷的动力
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无知在正儿八经的工作面前渺小的比尘埃大不了多少。工作一星期后,我的上司布置给我一份在我看来无比艰辛的任务:写一份公司2016年度的工作计划,不是单独我个人工作岗位的计划,而是整个公司的。不管他是出于让我尽快熟悉我的本职工作还是想看看我的大局思维,反正我是蒙圈的。即使他很nice的说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向他咨询,但难道素来实诚的我真的要拿着笔记本上前问: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等具体步骤吗?那好像根本就没有我存在的价值。
我清楚地记得,那篇拿来广泛传阅的文章中说:
在通过搜索引擎和公司文档只需要数分钟就能找到答案,那么就自己解决,如果不能再提出疑问。
于是那两天我混迹在知乎、百度大大小小知名的不知名的网站,了解APP产品经理、系统架构、运营推广、项目经理、文案策划等的工作职能,一长串文字ctrl+c,ctrl+v,这些有地可查的不算难事,难的是怎么言简意赅地把方方面面的事物放进PPT里面以及那些无迹可寻的问题。
在这之中,一个积极的心态根本帮不到我什么,只有真正的工作能力才能帮我完成任务。
或许对于一个新人来说,最后交上去的报告真的毫无建设也可以自我安慰经验不足,但其实归根到底是自己能力不足,领悟力不够。就像学车,有的人就是一点就通,有的人就是需要反复教导。学车你交了钱,教练有义务教会你,但是工作是别人付你工资,你有义务完成老板交代的任务。
最后这份工作计划是在催促之下草草上交的,如果有等级评分的话,肯定是D。在学校里,如果碰到考试,像数学考卷的最后一题,就算我真的不知道最后的正解,但只要我写出过程,阅卷老师也会给我步骤分。
但是工作是一个只看结果的利益者,没有读书时所谓的同情分、过程分。它很简单,好就是好,不行就是不行。就像找工作,公司看求职者能力,应聘者看工资待遇。没有人说因为同情面试者的遭遇、困难来请他工作的,也没有员工会在工资不合心意的情况下兢兢业业的干活。
你当初描绘工作蓝图时,脑子一定进水了
离开校园才发现,即使是那个以前天天训斥你的教导主任,你也想念。更何况每天围绕在你四周逼着你背英文单词的灭绝师太、一上完物理课就一张试卷的物理老怪,还有一直神出鬼没的老班、关键时刻相当给力的同桌......这些在工作之后都消失地无影无踪了。
记得那时候最烦上课、考试,想着工作了就好了,没有考试的压力了,不用在天没亮就起床,不会再有做不完的作业,也不会有除了学习其他一切都被禁止的校规。
是的,这些在工作后是都没有了,但是源自内心的压力却源源不绝。不是说坐在办公室里就代表着可以舒舒服服了,敲敲键盘就可以安心领工资了。这两年微信公众号突然莫名其妙地火了,于是人人都是自媒体,每个公司、集团都有属于自己公众账号。
而那些自媒体们,每天发文的勤快之度堪比新闻记者。如果一个热点当天晚上10点出来,自媒体大师准能在半夜编辑好稿子上传,赶上第二天的“早报时间”。前阵子的颐和酒店女生遇袭事件、百度魏则西事件,我关注的N个公众号都很及时地发了文,打开订阅号那会儿,真有种类似朋友圈被微商刷屏的节奏。跟我一样身为公司的微信小编们,一定也是每天都追着热点,交上去的文章被打下来无数遍、改无数遍。
所以这个坐在办公室敲敲键盘的工作并不轻松,到点下班后每每遇到“突发事件”还是得加班加点。因为深谙追热点能有效地增加阅读量和转发量,这种消费读者的模式付出的代价就是在某个午夜起来赶稿子。
你看,这样一份职业,完全不像我之前设想的那样美好,几乎是朝着天平的另一方向背道而驰。正如,小时候天真地以为银行的上班时间就是它的开门时间,关门了柜员就可以拎包走人,现在想来真是笑话。每个月都被考试折磨,没完没了的会永远在晚上进行,何来的美好之说呢?
每个工作,都是在深入了解后才知道个中辛酸,一切YY都是少不经事的稚气。满腔热血固然重要,但磨砺之后留下的平静在工作中更加珍贵。
每个刚毕业离开校园的学子都满怀着浓浓的情怀,憧憬着个人职业生涯的美好蓝图。然而社会这本教科书太厚,我们就像一个无知的孩子,不顾前因后果地翻看着,为那些美好的画面开心地手舞足蹈,在真正实践的时候却开始痛哭流涕。孩子在长大的途中,至少有父母在旁边细声安慰,而成年人就算哭的稀巴烂也是自己活该。
没有徒劳而获的工作,也不存在不知所谓的职场。
工作需要的是能力,不是个人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