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今生】
从歙县县城西北的许村出发,到黄山市黄山区(原太平县)谭家桥镇,有一条全长约30里的古道,这就是千年古官道——箬岭古道,也称徽青古道,是目前黄山市道路最长的一条古道。这条古道始建于隋朝,是连接古徽州府和安庆府的重要官道。箬岭古道位于黄山区、歙县以及宣城市的绩溪县、旌德县四地交界处。由于全程较长且位置特殊,古道有多个称呼,黄山区称为“隋唐古道”,歙县人称为“徽青古道”,而旌德人则称之为“旌歙古道”。随着箬岭古道的保护开发被提上日程,大众也越来越关注这一历史遗存的现状和未来。
交通:旌德→黄山
每天只有一趟,7:50分,下午回程也只有一班,1点半左右,黄山→旌德。旌德客运站上车,在黄山茶林场下车,可以让售票大姐提醒
回程白地→旌德,末班车17:20,建议早一点
出发,是因为不想慕名而至
很多人去到黄山,就一定去“黄山”,但是这次出发,我不想因为他的名气而去。也因为这样的机缘巧合,我知道了他——箬岭古道,据说是目前黄山市道路最长的一条古道。
起点是黄山脚下的谭家桥,沿途植被垂直分布显著,峰峦叠嶂。那天出发,是阴天,山上云雾环绕,缓缓爬上去,像在云中漫步,更像进入了一个幽谧空间,在古道的深处,我和朋友开始探险之路。如果没有下雨,也许不会那么印象深刻;如果不是全程走过,也许不知道古人是怎么走过;如果没有这次出发,也许在之后就不知道我还能坚持下来,还能安好下来……但,没有如果,我们出发了……
东黄山茶林公园→箬林古道
考虑到穿越接应的便利,东西走向的箬岭古道取代了南北走向的传统线路,西箬岭段仍为以前徽青古道黄山太平地域范围,东箬岭段则是跨越到旌德县地界之内,全程实际古道路程近18公里,爬高约950米。在黄山谭家桥镇开走,穿行在房屋间古道,坦白说,一开始我并不相信,这里会隐藏着一条千年古官道。
古道青石板路开始,在交叉公路处远眺黄山诸峰。在来的路上,看到一大片的茶园,还有一个茶寮,为了减轻负担,我们坐下来休息了一下,从古道出发到第一个凉亭,也是到天星洞前唯一一个凉亭,用了20分钟。休息过后,继续走,心情是轻松的,但是没有看到任何人,除了山的对面的茶园,有一两个人在说话,在古道上,基本没有看到人。当时,还笑着和朋友对赌,猜我们全程能见到多少人,输的人,晚上请吃饭。他说12个人,我说8个人。以最相近的为准,可惜的是,我们都想得太理想……
在交叉公路处远眺黄山诸峰
好不容易爬上去,看到交叉公路,这时,我们想,应该可以看到第一波人吧,可惜的是,车子在,人却不知道去哪里,想偷个小懒,走走马路道,告别爬坡,后来发现东西走向似乎偏离了原轨道,默默的又走回山道。是的,事实证明,古道就是古道,哪怕修了公路,也只是过路,不能取代它的官方地位。也还好,我们没有偷懒,不然原本预计用5个小时的时间估计会无限延长。
走,继续走……
在古道上且玩且走,这里的一切似乎被注入都鲜活的生命,在青山、绿水、修竹、飞鸟间自由飞舞。山间,鸟语声不断,甚至还看到了快速跑过的山鸡,雪白的羽毛,高傲的红冠,还有无与伦比绚丽的尾巴,在山的深处似乎特别出彩。可惜的是,走得太快,脚太短,只用眼睛把它的美留下。一直走,驿道似乎是无尽的,两旁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花,甚至还有山间“织娘”(蜘蛛)在树与树间架起一道神奇的网。
山间安好,我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
因为他的清秀与恬静……也因为他的处处惊喜。
雨中的古道,是淡然还是探险
雨渐渐下了,心情还是有点小浪漫和淡定的,毕竟,阳光明媚的山,见多了,偶尔细雨朦胧,不也是种体验吗?可是天真的我们哪里会知道,下雨天的出行在路上给我们带来多大的麻烦与阻碍。原本的古道就是没有太多的修建,青石板路上还有青苔,有的地方甚至是连石板都没有,只有一个瘦子宽度的小道,左右两边是交错的草丛和树枝,崎岖的山路开始有点让我们无所适从,甚至有点小担心,而一路过去,没有指示牌以及休憩的凉亭,也让我们有点小吐槽。
箬竹茂盛,而雨也开始渐渐变大,远方的路,更是朦胧,有点看不清了。
中午13点,终于到了箬岭关,已走了快三个小时,看到保存完好屯兵城楼和古汪公庙遗址,心里有些触动,可是我们这时更像是休息的战士,在这里恢复元气与用餐,原本说好是12公里的全程,默默发现,走了10公里后,现在离终点还有8公里,内心有点崩溃。
然,这又怎样,作死的我们两个还是勇往直前的继续走……
(内心OS,回不去的过去,只能跨过去将来,哪怕风雨来临,也不能愁眉苦脸,笑笑走走总好过哭着爬过去,毕竟……一样的路一样的天气。)
蚂蝗,风雨兼程中的劲敌
在以前的以前,我说过自己不是娇生惯养的菇凉,能吃得苦,爬得了坡,徒得了步,无畏无惧。可是,这是遇到它之前。
上回说到,风雨中山间赶路,在小径里,我们穿梭。偶尔还调侃对方,恐吓对方,说,等等,山的那边会出来妖怪,把我们抓走;又或者会有巫师,将我们制成药,而骨骸则被遗弃在山的那边……等等,有点跑远,回来。
在疾走的路上,其实并没有发现不妥,但是停下来的时候,隐隐有刺痛,望下脚踝,有一个漆黑发胀的物体吸附在那,莫名有点诡异,尖叫一声。朋友过来将他狠狠拍打,但敌手太顽强,最后用纸巾+拍打才把它拔下来。而被咬过的地方,一直在流血,不停的。那时我们都不知道这个是什么,我以为是水蛭的同族生物(虽然,后来发现他们真的是同族的……只是不同环境形态不一样,然,吸血的坏毛病还是一样的。)内心有点惶恐,可是表面依然坚强。继续在雨中走着,青石阶,茫茫云海间,澄澄月,高高天际悬。稀稀疏疏的灌木,落下参差斑驳的黑影,雨水点缀了路,也渲染了恐怖。偶尔几声低鸣打破了两人的沉寂,或远或近四面八方袭来,带来远古的呼唤,青石颤动,亦渐亦凉,心也有点凉,可是脸上还是挂着微笑,不知道是习惯使然,还是因为要逞强,还是双方的互相鼓励。
更奇葩的是,我还诗意大发……或者是因为环境太适合了吧。
附:
《箬岭古道》
“云山雾境 千山鸟飞绝
万木丛林生 林荫修关道
来者有几人……”
(坦白说,如果不天马行空,我估计会一直在想什么时候才到,那才疯了)
天星洞,雨中的曙光
从山下到山顶,我一直在想,一条路有多少宽度才能容得下世间万物?一个人要多大的胸襟才能容得下自然与人类?人在很多时候是难以容人的。路在许多时候是否也不能容许别的路与它们交叉或者并行,尤其是一条穿越了许多历史烟云的箬岭古道?而在一条路的前方,什么时候才是尽头,而什么时候又可以到达终点,这中间要经历多少?身上的牛仔裤已完全湿透,也不知道怕了多少只蚂蝗,而血又留了多少,只知道,在这沧沧凉凉的小径,我要走过去,走过去,走过去……要靠的不仅仅是勇气,还有毅力。
沉默的古道,布满青苔的古道,雨中的古道,我们从上经过,在无声的山雾中疾走,穿过原始状态的古道,走过回魂岭,终于在道的中点看到了关隘——天星洞茂盛的草木似乎成了一道天然屏障,有意阻碍普通游客进入古道深处,我知道,我们在东箬岭关口,即将正式下山了。规范的标牌,也以为着更加标准的景区的到来。
沿峡谷一路而下,背后的关口逐渐远去。历经一千多年光阴的磨砺,石刻已经有些模糊。侯林仿佛豆沙关的守门人,穿越时光的风沙,将当年的情形娓娓道来。而我们也像胜仗归来的军队,硬生生开辟了一条穿越时空的通道。
诉不尽的往事,触不到的柔情,隔着东西两山薄雾轻飞。
旺子洞,天竺庵,靠壁洞,如来柱,五里洞,我们就要出山了。
蓦然回首看过往,离去看前方
走古道时起初还是较为轻松得行走,慢慢地始觉体力不济,为负重所累,一路石阶,不知何处是终点,i一路听得耳边溪流不断,还有鸟语,似乎他们在为行人指路,又像是在聊着他们的日常。山间雾气氤氲,山顶隐约其中,不见其峰,哪怕二人同行,也觉得孤单影只,有点感慨当年的商旅中人过此山路时,是否也会有行走寂寞中的感慨,稍作歇息,仰头看看山,叹口气,继续上路。
夕阳西下,林尽山平处,身后的细雨和奔波都留在箬岭和旌歙古道。
还好,安好。
坐在旌歙古道的小道上,默默感知,一路的雨,似乎也安抚了浮躁的心绪。
城市的喧嚣与烦躁似乎也暂时远离,身很累,可是坚持下来,像放下了一些包袱。
人生果然是一场修行,不疯活不成魔……虐且前行。
【徒步小TIPS】
每天只有一趟,7:50分,下午回程也只有一班,1点半左右,黄山→旌德。旌德客运站上车,在黄山茶林场下车,可以让售票大姐提醒
回程白地→旌德,末班车17:20,建议早一点
穿着:长袜,扎脚长裤、长衣服
携带物品:止血贴、干粮、风油精、盐(蚂蝗咬到就上工具)
费用:3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