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伙伴共读第74天】
今天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第31到40条。
1.自由活动的时间
只有不把全部时间用于学习,留出许多自由活动的时间才能学得好。这乍看起来似乎自相矛盾,但是它符合教学过程的逻辑。苏霍姆林斯基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提出告诫:使学生在学校上课之后马上看书和做练习几小时,使高年级学生,往往在下半天实质上从事跟上课一样紧张的脑力劳动三四个,甚至五六个钟头,这是绝不容许的。这是一种力不所及的繁重劳动,归根结底会损害体力和智力,造成对知识的冷漠态度。他建议,学生早睡早起,在早晨上学之前完成家庭作业。走在上学路上――当然指步行――就是休息,然后开始智力紧张的脑力劳动时刻――上课,在要求智力高度紧张的各类课之间改变活动性质,比如加上体育、绘画、唱歌、劳动等课程,穿插一个钟头甚至是两个钟头休息。
儿童对时间流逝的感觉完全不同于成年人,这是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的,如果不考虑儿童的这一特点就往往无法理解儿童的心灵。对于课堂上出神的儿童,不要在全班面前说他不注意听讲,不努力学习。而要悄悄走近他,拉住他的手,“使他由神奇的童年独木舟改乘全班航行的那艘认识快艇”,苏霍姆林斯基不只是教育家,而且是文学家,这比喻是多么贴切啊!他还提醒我们教师,应该永葆童心,用儿童的眼光看看世界,这才不至于由于师生之间互不理解而产生许多冲突。那么教师应该通过组织种种活动,通过示范和集体劳动,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活动的时间。
怎样教学生利用而不是度过自由活动时间呢?苏霍姆林斯基又一次提到了阅读!在第37条建议中,他再一次提到阅读,建议青年教师每个月都购买三种书籍:所教的基础知识科学书籍;伟人传记;心理学书籍。
不但教师自己要阅读,而且要推荐学生阅读,还要影响家长,早在儿童入学前一年半,甚至两年,就应召集家长到校,向他们宣传家庭阅读,为将要上学的孩子创设家庭智力氛围。他认为,读书应成为最重要的兴趣发源地。教师必须把学生引向这一发源地。第二个兴趣发源地就是他所喜爱的功课。但只有学生有自由活动的时间才能产生对功课的热爱和智力的积极性。教师群体应该深刻考虑怎样把激发学生深入钻研各门科学的许多兴趣发源地开动起来。我们学校开设的很多有意思的拓展课程就是对苏霍姆林斯基这一教学理念的最好诠释。
2.劳动与儿童的智力
苏霍姆林斯基在几十年的学校工作中观察发现,劳动在这里发展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儿童智慧出在他的手指头上。一个人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主要原因就是他看不出种种关系和相互联系,即不善于脱离“事实”进行思考。能最快的看出种种关系和相互联系的地方是在劳动活动中。
3.到思想源头去发展儿童的思维和智力
儿童的思维,至少有两种类型,客观存在。有一种儿童对周围世界的艺术认识和形象认识最为突出。他们好像更多的用心灵来认识事物。这种艺术思维表现的明显的儿童有性趣学许文学喜欢读书,热衷于诗歌创作,但他们学习数学时常常碰到很大的困难。还有一些儿童,他们的视线首先看到的是世界的逻辑方面,即因果关系方面。比如,他们很喜欢问“为什么”。这些孩子容易发现事物的因果关系和依赖关系,了解一连串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他们容易进行抽象思维,喜欢研究数学和其他精密科学。
作为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孩子身上不同的思维特点,一方面要发展每个儿童的形象思维和逻辑分析思维;同时又要善于把每个学生智力发展引导到最符合其天资的轨道。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建议将要带一年级的教师,在儿童入学前一年,就要带领他们到大自然――思想的源头去旅行二三十次。因为大自然里记可以看到鲜明的形象,又可以看出各种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让他们在美景前站台看不到金钱,同时也进行思考分析。想要帮助“头脑迟钝”的学生学会思考,就更应该这样做了。
【阅读记录第304天】
201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