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伙伴共读第71天】
今天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第4到15条。
1.善意待人
教师要善意待人,就是说对待学生犹如对待自己的子女。无论是学习还是品行上,要是学生出现偏差,做为教师(父母),首先会想办法去挽救,而不光是惩罚。如果教师真正爱学生,爱那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内心就会提醒你善意待人。只有内心状态是相互的,也就是说当教师愿学生好、学生愿教师好时,才能培养起“善意待人”。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最重要的教育任务,是要教学生用心灵认识世界,用心灵了解人――不仅是亲友,而且是生活道路上遇到的任何同胞――的处境。苏霍姆林斯基本人把学生带到学校旁边的绿荫棚下,让他们观察路上走过的各色行人,从他们的表情、眼神中猜测他们的内心,从而教儿童用心灵认识人。当然这是一个细致而长久的过程,对教师本身也有很高的要求。但当儿童能用心灵感觉出别人情绪时,他们就会变得以善待人。如此,教师的善意就能成为一种强大的教育手段,成为学生能否取得好成绩,是否愿意当一个好学生的重要条件之一。
2.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每个即使是同龄的孩子,体力也会有所不同,这是我们都能理解的。但在脑力劳动领域,同班的孩子中也会有很大的差距,教师应该个别对待。保持和培养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取决于教师如何看待学生的个人学习成绩。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只不过是一定水平和一定范围的知识,而不是活生生的儿童。不同的儿童是以不同的方式达到这个水平和掌握这个范围的知识的。教育和教学的艺术和技艺,是发挥每个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们感到在脑力劳动中取得成绩的喜悦。这就是说,在学习方面应予个别对待,不仅在脑力劳动的内容(习题的性质)上如此,在时间上也是如此。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享受着学习带给他的精神上的满足和获得知识的喜悦,就不会再整出“特别事件”。
3.教师的时间
别看教师有差不多三个月的长假,但只有本行和教师家人才知道,教师职业没有空闲时间。那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答:节省备课时间!用一辈子去备课!哈哈,别吓到了。其实是“阅读”,天天看书,终身以书籍为友。以经常性的阅读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海洋。使所教课程的专业教科书成为自己最浅显的课本,使教科书成为你的科学知识海洋中的一滴水。到那个时候,具体一堂课的备课时间就无须花几个小时了,而且课堂上在教课的同时,还能分配注意力来培养学生的智力。
对于低段的教师来说,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关系到中、高年级教师的时间预算――避免受到消除许多学生学习滞后现象的牵累。首先要教会学生很好地读(边读边想和边想边读)写(边写边想)。当他们学会获取知识了,就等于爱护中、高年级教师的时间和健康。
4.关于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在30年的工作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秘密――一条独特的教育规律:中高年级出现落后和成绩不好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学生在低年级学习时没把作为知识基础的基本真理牢牢地保存在记忆中终生不忘。作为小学教师,最重要的是打好牢固的知识基础。首先是最基本的识字问题。因为识字是掌握知识的工具。
在实际工作中,苏霍姆林斯基经常想到两个教学大纲:第一个是必须学会并记住的材料,第二个是课外阅读以及其它知识来源。对于“困难学生”第二个教学大纲最为有效。苏霍姆林斯基试验过许多减轻这些学生脑力劳动的方法,得出结论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扩大阅读范围。“愈是困难的学生,他在学习中遇到似乎不可克服的困难愈大,他就愈需要阅读。”“阅读能教他思考,思考会刺激智力觉醒。”
教师要努力使学生把获得知识当成一种手段,让它经常起作用于学生的脑力劳动、集体的精神生活和学生的相互关系,起作用与生动和连续不断的精神财富交换过程。在低年级刚开始学习时,知识的最重要成分是语言。教师要使语言生存和活跃在学生的意识中,使它成为学生用来掌握知识的工具,也就是要把语言变成最主要的创造性工昊,要教会学生积极热情的对待语言。
教师应努力发挥的是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知识由于得到应用而得到发展。吸取已有的知识来回答问题的做法,就是获取新知识。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教师必须根据具体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已有的实际知识来确定教学内容(对于这个班的学生什么该讲,什么留着不讲完)。
如何防止学生对知识死记硬背,而又不会运用呢?有经验的教师善于教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进行记忆,即在深入思考事物和现象的过程中进行记忆。理解和熟记结合得越好,知识就学得越自觉,学生也就越会把知识运用与实践中。
学生学习落后还成绩不佳的根源之一,是对教材的首次学习得不够好。学习教材的第一堂课应成为特别的一课。就是说,这堂课必须进行的特别明确,学生的独立劳动效率在这堂课上特别重要,要力求在首次学习教材时能看到每个学生的脑力劳动成绩,这时查看困难学生独立做作业是极为重要的。十分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在理的过程中含有运用知识的成分。苏霍姆林斯基建议不可让学生在首次学习教材时,肤浅地理解事实、现象和规律,不可让他们在首次学习语法规则时出差错,在首次学习数学定律时不正确地做例题,不正确地解习题等。
了解不等于知道。要有牢固的知识,必须进行理解。有经验的教师,非常重视成绩不良的学生把注意力集中于教材的要点上,这种要点实质上就是因果关系,也就是知识的基础。成绩不良的学生掌握的知识不牢固的根源,在于他们没有看出或不懂得事实、现象、真理、法则的联结处,即因果、从属、时间等关系的发源“点”。所以不要害怕在每堂课上抽出尽量多的时间来掌握新教材。
【阅读记录第301天】
201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