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同质化下陕西乡村民俗旅游能走多远?
文/李逸文 江彦波
节假日,在都市的周边的一些乡村旅游景点,往往会有这样的景象:车水马龙,游人摩肩接踵,各类民间工艺品、农林土特产、乡村特色餐饮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流连忘返﹒﹒﹒﹒﹒﹒这就是以乡村民俗文化旅游、乡村农家餐饮为主基调的乡村旅游。一时间,让忙忙碌碌的都市人趋之若鹜,满足了亲近自然、放松休闲、体验田园慢生活的需求,一股乡村旅游的热潮风起云涌,可谓是火爆异常。
这一股热潮引得乡村民俗旅游一片繁荣,昔日依靠进城兜售才能出手的农产品、乡村民间工艺品、原汁原味的乡村饮食才得以就地变现;往日只有靠进城打工才能找到出路的农民,如今足不出村就能有一份收入可观的工作。都市人有了休闲好去处,村民有了增收的营生,乡村旅游的火爆,对当地经济的贡献不容小觑,政府部门的奖励便是对乡村旅游的肯定与褒扬。
笔者通过对西安周边几个乡村民俗旅游景点的实地走访、体验,发现这些民俗旅游、乡村餐饮行业经过运营发展,日益暴露出来的差异化小,治安管理、卫生维护、公共管理薄弱以及乡村旅游项目方面存在的盲目跟风复制,少创新、形式内容趋于雷同、无序扩张摊大饼、千篇一律、展示多、参与体验少,从形式到内容的大同小异,甚至雷同,简单跟风复制之下,可能成为乡村民俗旅游之殇。
盲目跟风复制无创新,无序扩张规模摊大饼
与早在前些年依托周边名胜古迹、旅游景点发展起来的民俗餐饮不同的是,这些近年来通过人造景点火起来的民俗旅游地,几乎都是把景点观光作为外在包装,通过将附近农民自做自产的民俗工艺品、农副产品、农家饮食等售卖摊点门店的填充,形成一定规模的市场。这样的例子发端于礼泉县烟霞镇,闻名遐迩的袁家村。
袁家村乡村民俗旅游蓬勃发展更是给围绕西安周边处于都市一小时经济圈内的其他村镇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板。于是,马嵬驿、茯茶镇、场畔等乡村旅游景点纷纷上马,闪亮登场开门迎客。
笔者在走访中,随机采访了几位游客,一位来自西安的惠先生说,“这些景点基本上靠跟风复制模仿,千人一面,没有明显特色,文化元素太少、农耕文明、农耕文化的东西太少,基本上去一个景点,其他的景点都不用去了,感觉没有意思。而且,来一次,下一次再也不会来了。如果下一次要出去休闲的话,我们还是想去那些有山有水的自然环境。”
中国科学院工程与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陕西省委党校科技部副主任,法学博士、哲学博士后梁军先生说:“乡村民俗旅游,背景是乡村文化,特色是民俗体验,引擎是旅游产业,如果忘记了这三者之间的有机协调,一味强化旅游产业的逐利导向,则同质化、空心化、庸俗化以及粗制滥造,东施效颦等现象会甚嚣尘上。近日周末去西安近郊某民俗村,发现周围农民的院子很多都出租给了各地的客商,农家院子里已不是原住的村民,而是以经营餐饮为业的外地人。此情此景,怎一个怅然若失?!”
“比起别的民俗村,这儿更有味道,上了年纪的人能忆苦思甜,年轻人也能了解农耕文化历史。”刚从高陵通远镇仁村——高陵场畔 “关中农耕文化博物馆”出来的李先生说。他今年近60岁了,来自300多里外的西部乡村,虽然在城市学习、工作、生活了30多年,时常回想当年儿时的乡村生活。当时自制的木猴(陀螺)、鸡毛毽子、洋火枪、铁环等土玩具自有乐趣,甚至很小便随着耳濡目染掌握的磨耙扬打等农活技艺,曾经多次在梦中清晰呈现,这也是乡村记忆的烙印。因此,业余时间,选择这样的地方,格外亲切、也能够充分放松。同时,节假日带着儿女到这样的地方,通过实景、体验,更让他们了解农村,了解农民春夏秋冬辛苦劳作的不易,更能够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从西安去的蒋先生,每逢周末或是节假日,都要带着家人到周边休闲,几乎走遍了西安附近的所有乡村旅游点。他告诉笔者,就拿环绕都市的乡村旅游景点来说,节假日车多人多,停车成为头疼的事,刚到找不到车位发愁,要走车辆开不出来熬煎。他总结道:作为生活在都市的人群,选择乡村旅游有时候不只是休闲,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层面的寻访,探究,目前,附近的乡村民俗旅游,绝大多数缺失的文化元素,把一些民族之根、之魂的鲜活东西挖掘不够,游客参与度、体验方面少,往往留下些许遗憾。
中国科学院工程与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陕西省委党校科技部副主任,法学博士、哲学博士后梁军坦言:“乡村旅游不仅仅是工作之余三朋四友换个环境重复一下城市周日的饕餮盛宴,喝个天昏地暗,赌个不分南北。理想的乡村游应当是对宁静田园生活、极简主义生活模式的寻访,是‘胜日寻芳泗水滨’,‘等闲识得东风面’的诗意写照。从这个意义上,乡村游的成长不仅仅是乡村的责任,也是广大游客的责任。”
管理粗放基础差 花样繁多价格贵
笔者的车还没有抵近景点,道路两旁停车场的人纷纷一手拿着指挥旗,一边做着手势一边喊着揽生意,几乎冲上路面,挡住前行去路。这是在兴平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看到的情景。这样无序的粗放管理给人第一印象就是乱。好不容易停下车,沿着弯弯曲曲、尘土飞扬的小道向景点走,这才发现,沿线就近处还有多个停车场。等到了景点跟前,猛然记起还有东西落在车上,往返去拿,颇费工夫。
刚从附近一个停车场出来的吴先生,见笔者一脸无奈,便主动上前诉苦:这个地方停车场还算有人管,前两天去泾阳的茯茶镇,正逢周末,车到那边,停车地方无人管理,车辆想进无路,要出阻塞,那才叫麻烦。再说中午吃饭,要了一碗搅团想吃个稀欠,谁知一问价格,乖乖,一碗15元!又问了其他的门店,价格简直吓人,比西安那边的都要贵。这样的地方,留不住人,也不可能第二次来。
中午,笔者在泾阳茯茶镇转悠完毕,已是近一点了,去小吃一条街看了标示的饭菜价格,最后,一行三人要三碗面,三个菜盒,因为量太小,不得不又加了两大碗,临走结账时,总共75元,要不是吴先生那番话,笔者当时并不觉得贵。转眼又是傍晚时分,顿觉饥肠咕噜,笔者随机问了饮食摊点门店,看了看他们菜谱上的价格,仔细回想西安的餐饮价格,发现普遍要贵一些,有的品种要比西安主要旅游景点周边饮食店面贵将近一倍。
中国科学院工程与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陕西省委党校科技部副主任,法学博士、哲学博士后梁军说:“乡村游除了发展乡村经济之外,还应该有促进社会、人心、城乡协调发展的功能。如果所有的着力点都放在孔方兄身上,恐怕这盘棋会越下越臭。这是一场考验智商和情商的博弈,需要政府、社会以及当下的时代,其中的每一个怀念“南山浮云”的人们思考。”
透过种种现象,目前仍在继续发展前行的乡村民俗旅游,只有在相关部门的出面协调布局之下,保持适度规模,规范管理,在突出地域特色,整理挖掘文化元素,创新发展,才是进一步壮大产业,持续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