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系统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边看边做一些笔记,帮助理解和记忆。
专题1: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高校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二、有利于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三、有利于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四、有利于因材施教。五、有利于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
专题2: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教育大学生确立新的学习目标和远大理想。二、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三、正确运用奖惩。四、适当开展竞赛。五、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1.加强学习目的,意义教育,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对每门课程积极的学习态度,形成定式;3.提高教师讲课的艺术和水平;4.组织学生参加课内外实践活动;5.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6.把学生的其他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七、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专题3:感知与记忆
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利用知觉规律组织教学。(强度律、对比律、活动律、组织律)二、利用直观教学提高对知识感知的效果。(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大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
一、明确记忆的目的任务。二、识记材料的数量要适当。三、加强对识记材料的理解。四、掌握正确的识记方法(形象、语言、逻辑、口诀记忆法、归类比较法、联想记忆法、定位记忆法等)。五、利用遗忘规律正确组织复习(复习要及时、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阅读和尝试回忆相结合、多种感官协同活动)。
专题4:学习迁移
贾德概括化理论对教与学的意义。
一、知识的迁移是存在的,概括化了的知识经验有助于迁移。二、教学方法的优劣与迁移的作用有很大关系。三、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一般原理。四、概括化理论并不十分完善。
促进迁移的教学措施
一、关注知识经验,完善认知结构(学生原有认知经验的丰富性,学生原有认知经验的概括与组织性,原有知识经验的可利用性)。二、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程序(科学精选教学材料,合理编排学习内容,有效设计教学程序)。三、教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迁移意识。
专题5:问题解决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一、有关的知识经验。二、问题的表征。三、问题的情境。四、定式。五、功能固着。六、情绪状态和动机状态。七、个性差异。八、人际关系。
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行为发展的环境,2.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和求知欲,3,培养发散思维,引导学生突破习惯的思维定式。4.教给学生的创造性方法。头脑风暴法,戈登技术,吉尔福特的创造性思维。5.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
专题6:注意
注意品质
一、注意范围(影响注意范围的条件,知觉对象的特点,个人经验和技能熟练程度)。二、注意稳定性(刺激物的特点,个体的主观状态)。三、注意分配(活动的熟练程度、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要形成固定的联系)。四、注意转移。(原来注意的紧张度,引起注意转移的新事物或新活动的性质,人的神经类型与已有的习惯)
注意规律
一、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学环境上避免分散学生注意的因素,教学内容上要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运用生动的语言和表情,注意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二、正确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培养广泛而稳定的间接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合理组织课堂教学,防止学生分心。可采取预先控制,信号控制,临近控制,提问控制,表扬与批评控制)。三、利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规律合理组织教学。
专题7:个性差异与教育
能力的培养
一、加强双基教学,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因材施教。三、坚持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能力。四、重视和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性格的培养
一、建立良好的校风和班风。二、充分发挥教育教学的作用。三、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培养。四、组织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五、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树立远大正确的人生目标,不断强化自我修炼的决心,在困难中磨练自己)
专题8:大学生品德和群体心理
大学班集体中的非正式群体。一、类型有兴趣型、情感型、利益型、综合型。二、特点:身心相似性,有核心人物,矛盾调节水平高,内聚力强,人际交往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三、作用:积极作用,信息沟通灵敏,满足心理需求,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消极作用,跟班级不一致的时候,会有障碍。
大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
一、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认识(形成接受品德教育的积极态度,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理论修养,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道德问题讨论)二、加深大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把道德知识和道德情感的教育结合起来,促进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通过优秀文艺作品和榜样人物事迹的感染,加深大学生的道德情感你体验,努力培养大学生自我调节、控制情感的能力。)三、锻炼大学生的道德意志。(通过活动锻炼,为大学生提供道德意志的榜样,激发他们意志锻炼的自觉性,针对大学生不同意志品质,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四、培养大学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做到知行合一,采取强化手段,巩固良好的道德行为,抑制不良的道德行为,创建良好的校风和班风,对有不良道德行为习惯的大学生,要予以特别的关注。)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建立
一、主动进行交往。二、学会进行印象控制。三、帮助别人。四、移情。五、运用约哈里窗户理论。每个人心理都存在四个区域。开放区域、盲目区域、秘密区域、未知区域。该理论认为,人们之间交往的优劣,人际关系发展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自我暴露区域的大小。
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
一、避免争论。二、避免指责,否定对方。三、坦率承认自己的错误。四、掌握批评的艺术。(批评从称赞和诚挚感谢入手,批评先提到自己的错误,体用暗示的方式提醒别人注意自己的错误,领导者应以启发而不是命令方式来提醒别人的错误,给别人保留面子。)
大学生不良人际关系的改善
一、真实地袒露自己,平等地对待他人。二、宽容地处事,做到互利平衡。三、真诚守信,对人要产生兴趣。四、保持联系,延续良好的人际关系。
专题9: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角色改变和环境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二、大学生学习心理的健康教育(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专业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指导学生许会科学用脑,客服考试焦虑)。三、大学生的恋爱和性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健康的性观念和恋爱观念,鼓励大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正常的两性交往,教育大学生正确对待恋爱问题)。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教育。(正确认识自我和他人,克服人际交往的认知偏见,鼓励大学生积极进行交往,教育大学生注意交往方式和技巧)。五、大学生应对挫折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学生确定合适的抱负水平,教育学生学会情绪的自我调控,教育学生不要盲目竞争,避免过度紧张,教育大学生用精神发泄发宣泄消极情绪)。
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美化校园环境。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举办专题讲座。三、完善心理咨询机构,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四、对教职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其心理健康意识。五、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和调适。(正确的三观,合理的生活秩序,科学地用脑,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
专题10:高校教师心理
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
一、教学认知能力(理解教学目标的能力,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了解学生的能力)二、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选择教学方法、编写教案的能力)。三、教学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的能力。四、教学监控能力(反馈教学信息的能力,监控教学进程的能力,课堂管理能力)。五、教学评价能力。教师自我教学评价能力,对学生学业评价能力。
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阶段
适应阶段、分化定型阶段、突破阶段、成熟阶段。
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应对策略
一、认知改变与重建策略。二、宣泄策略。三音乐疗法。四、社会支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