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周静ZJ 思享公社 8月24日
点击“蓝色字↑”关注,获取更多优质内容!!
当下最火短视频平台非抖音莫属,除了有趣的特效和高质量的段子以外,还有一类些喜欢表达有观点性的视频也是非常火,内容主要是表达感情、亲情、人生哲理这一类。这些视频在背景音乐的衬托和表演性的表达下很容易产生共鸣。有趣的事情就出现了,有人感慨说现在有的的价值观总是被这些短视频左右,昨天往左,今天又往右,感觉视频里都说得对,都知道怎么活了。这些视频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点,习惯于断章取义,偷换概念,预设结论。为什么观点会被左右?那是缺乏独立的思考能力,不具备批判性思维。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每次听到批判性思维都觉得很重要,但是总是没有去学习。那先立下flag,告诉你为什么重要,并且紧急。批判性思维是一种以第三方视角,通过一定的标准评价思维,进而改善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并被认为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简而言之就是观点不被轻易代入,能系统的推导出来对方陈述的事实或者观点是否合理有漏洞,找到不同的面,摆脱非黑即白,能够对观点再次独立的思考问题,既是技术,又是一种倾向。
批判性思维有一个很显而易见的特点,是对观点推导过程保持质疑,质疑其论据来源是否可靠,质疑对方立场是否公平公正,似乎给人一种在抬杠的感觉。其实不是,批判性思维只能适用于已经做出判断的观点进行批判,而不能对对方的感受做出批判,比如对方觉得:我不喜欢在小区里遛狗,这只是他的感受你没有办法去评判,如果滥用就会成了“杠精”。
什么样的观点才可以批判呢?有明确的论证结果和推导过程,下判断的事情才能批判。所以在批判前要确定对方的是表达的感觉、猜想、还是思考,结论是否有推导过程。对于我认为、我感觉、我猜想这样的论点就不要过多表达,可以提醒对方这是感受没有依据不是结论即可,不要伤和气
明确论题
相信好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表述一件事的时候,说着说着就不知道说到哪里了,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说到这里,脑子突然间一片空白。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对于别人提出的问题,自己讲了半天反而答非所问,出现这种答非所问的情况是主要是表达观点的结构不清晰,没有找到论题,并且论题和结论不对标。一个完整的思考=论题+论据+结论。论题主要分两类,一个是事实,比如中国人口在增长;一个是价值观点,国家生育二胎政策合理吗?
但是很多时候论题不是直接抛出来的,需要去发现。很简单,比如“XX谈XX发展”最后的结论是国家需要大力支持。由此可以倒推论题就是xx发展国家应该做什么?。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时候论题不是结论加个问号就可以的。出现前面的脑子空白的情况就是因为论题和结论不对标,没有起始点,思考过程中没有锚点,说着说着就跑题了。比如说我问,你为什么会转发我的文章,你回答无聊了看看朋友圈,这就是答非所问,我想表达的是我的文章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好。这其实就是在审题,找到了问题才能正面回答提问。
论据推导
如果你见过小孩吵架你就会发现他们的争论方式就是揪着自己的结论重复强调,谁也说服不了谁,就是反弹再反弹的闹剧。原因就是他们都没有能够支撑结论的论据。很多时候批判很简单,直接问对方有没有依据,如果依据单一不足以说服人,按观点就是立不住脚的。那在对方有丰富的论证的情况下有如何推理对方的论据是否合理呢?
论证包括:前提、推理、结论三个部分。前提往往都有提示词,“因为”“由于”“根据”这样的提示词。如果没有我们也可以试着套进去,找到前提,逻辑顺畅了就是前提了。比如:他不喜欢吃辣,我看他一口辣的菜都没吃。加进去就成了:他不喜欢吃辣,“因为”我看他一口辣的菜都没吃。如果有多种情况,就要在多个句子面前加上因为,找出多个前提。但是有一个陷阱需要注意,使用“因为”以后看看这是不是一种解释。他不喜欢吃辣,成了“我看他一口辣的菜都没吃”的一种解释,这种情况下的前提也是立不住脚的。
找到前提,逻辑顺畅了以后就要判断这个前提是不是成立。评判可以使用这些原则:
和我们的经验常识冲突么?
和我们知识背景冲突么?
信息来源是否可靠?
这是非常重要的验证过程,很多论据在这里就不过关,结论就已经不严谨了。
以上的过程都没问题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做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验证推理过程是否有效。推理主要是两大类,一个是演绎法,一个是归纳法。演绎法最著名的三段论就是亚里士多德论证苏格拉底终有一死。
大前提:人都会死
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
结论:苏格拉底会死
演绎法能得到一个精确的结论
归纳法:由一般到特殊
猫喜欢吃鱼
我家养的也是猫
所以我家的猫可能也喜欢吃鱼
要注意,演绎法结论一定是确定的,而归纳法结论是不确定的。如果错位了,这个推导就一定有问题。
警惕结论偷换概念
每次吵完架事后都觉得自己没有发挥好,而且觉得被对方糊弄了,尤其是向对方争取权益的时候,很容易被对方糊弄,跟着对方的思路走,可事后怎么都觉得不对劲,为什么呢?
其实很多高手都会玩偷换概念的伎俩,这是一种洗脑术。常常使用一个相关性的概念来偷换结论。比如说情侣吵架,女方说:“我为我们的感情付出了这么多,照顾你,陪着你,你应该感到内疚”但是这些只能证明女方付出了很多,不能证明男方付出得少。偷换概念是因为立论者内心里有了一个预设,结论只能二选一。比如这个常见的问题,年轻人普遍晚婚,所以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这个结论的就是隐藏了晚婚就要养宠物设定,并不严谨。
还有一种更可怕的方式,就是自证结论。就是先提出结论,找一堆符合自己预设结论的资料,并且毫无破绽,这是最能自圆其说的方式。这一招在政治博弈上用到的最多。政客通常为了达到目的就会找一些有角度的资料来说明,香港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外国势力说现在不民主,并断章取义,随意解读。有批判思维的人士用“之前的港督哪个不是直接指定的,谁更明主”一句话就戳破这个谎言。
批判的影响因素
批判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隐藏假定有时候也会靠不住,比如说老祖宗的智慧是不容怀疑的;官方媒体的报道都是真实的等等,也需要像判断论据一样去推敲。
信念也会影响你的判断,当别人否定你观念你会觉得是否定你这个人,那么这个观点就是你的信念。不要把你的个人认同建立在信念这个结论上,而是要建立在推导的过程上。
所谓屁股决定脑袋,立场不同,想法不同。如果一个换了一个立场,你会不会有同样的结论呢。如果一致,那恭喜你,你是价值稳定的人,做事一定是公正的。
情绪和欲望能影响对事情的看法。怎么判断是不是受到情绪和欲望的影响:在表达观点时想想自己想要获得什么,如果已经拥有自己渴望得到的,是否还会主张。
批判反思
批判性的思维架构需要花时间去联系,逐渐形成这样的思维框架。但是要做到更好就需要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知识储备是决定着你的格局,会限制你视野,如果你视野不够,无法批判。
批判性思维只是一种思维工具,并且有非常明显的短板。他是在别人提出思考以后再次思考,所以不具备创造性。因此我们需要有具备创造力思维,弥补从无到有的不足。
批判性思维不仅仅对别人批判,更高级的是要对自己进行批判。审视自己,产生高质量的思考。
·end·
—如果喜欢,快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