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萨斯陷阱。发现者自然就是马尔萨斯。
马尔萨斯是19世纪初期的英国人,做过乡村牧师。在辈分上,他刚好比亚当斯密年轻一代。亚当斯密去世那年,他24岁。
马尔萨斯是英国第一位经济学教授。而且,直到马尔萨斯出现,经济学家才成为一个正式的专业分工。大家今天还记住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马尔萨斯陷阱”。
这个词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人口增长是几何级的。而生存资料,比如粮食的增长,不可能是几何级的,只能是算术级的。所以,经济增长的结果如果导致人口增长,那就坏了。因为所有的增长成果都被新增的人口吃掉了。然后经济开始下滑。这是一个死循环。这个死循环,就是马尔萨斯陷阱。这是一个非常悲观的论调。两百年来的经济学,都因此蒙上了一丝阴郁的色彩。
后来的事实证明,经济增长不仅没有受人口增长的拖累,反而是一飞冲天。
但是,如果你考察更长的历史,那你会发现马尔萨斯的预言,不仅谈不上失败,而且是生动的现实写照。人类文明,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马尔萨斯陷阱之中。
马尔萨斯生于1766,如果你穿越回到他的年代,站在1800年,这时他的《人口论》刚发布两年。当时世界人口刚好十亿,那时最可能看到的,更多是触目可见的贫穷——所谓马尔萨斯陷阱,其实就是贫困陷阱。
如果把视线转向西方,工业化前的欧洲,落后得让人认不出来。多数人一辈子没机会做几件衣服,当时医院一个主要任务,就是保证死人身上衣服不被偷走。即使最富裕的英国,当时多数居民享受的物质生活,也与石器时代差不多。而再看东方,乾隆刚刚去世一年不到。大清人口超过三亿,GDP也占世界三分之一。盛世的影子还在,但多数人生活,比欧洲更穷。马尔萨斯指出,中国下层人民,靠少得不能再少的食物,来维持生活,有的食物甚至是腐烂的。如果继续穿越,拉长视野,俯瞰人类接近万年文明,就是一个更加彻底的马尔萨斯陷阱。人类文明,大部分时间属于农业文明,比起原始时代,农业时代最大进步,是养活了更多人。但这种进步背后,其实有代价,就是降低生活水平。换而言之,农业时代的人生活水平多数不如原始人,随着人口增加,更多人虽然活下来,但不得不成为穷人。
这种趋势,主导了人类大部分历史。绝大多数时间,地球就是一个巨大的马尔萨斯陷阱。
人类开始走出马尔萨斯陷阱,是1800年后出现的情况,放在人类一万年的时间维度中,比例非常小,可以看作意外。我们都知道,促成这个结果的关键在于这两百年的技术进步。但是,这一过程,其实谈不上颠覆,只是克服了马尔萨斯陷阱的阻碍。也就是技术进步的速度快于人口增加速度,这类似人类克服了地心引力走向天空,但并不意味着我们消除了地心引力。
说回到马尔萨斯定律的原始版本,说的是人口如果不受到抑制,便会以几何比率增加,比如以2的指数倍,2,4,8,16,32,64这样增加,而食物等却仅仅以算术比率增加,也就是1,2,3,4,5,6,7这样增加,这其实体现了边际报酬递减的规律,也就是产出不会随着投入同步增加,甚至到达某个点之后,会出现增加投入而产出减少。这种规律,其实就引出一个核心问题,直到今天还是困扰着人类问题——那就是技术也有瓶颈。
马尔萨斯思想流传久远,宏观经济学鼻祖凯恩斯,一大贡献在于提出有效需求原理。而有效需求的思想源头,就来自马尔萨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