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大神采铜出品,有干货,有内容,但是总觉得缺少点诚意。
本书很多内容,基本散见于采铜的各篇文章,本书应该只是对原有文章的汇总、编辑和再整理。但是居然用了这么越厉害的一个副标题,似乎暗示作者就是很厉害的人,本书就是很厉害的书,你只要……就能成为很厉害的人。
——最恨这样的逻辑了,就像是说你快看别人家的孩子,赶紧学,你也能和他一样。
书中有一段讲简洁的好处,说“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丰富的信息,既是一种才能,也是一种美德”。但通篇下来,作者用了很多牵强的例子和重复的意思,表达着一些简单的道理。可见采铜大神也没有很好地践行自身倡导的价值观。
不过考虑到该书的读者定位是在读大学生、工作时间不长的年轻人以及希望能够通过不断努力持续进步的人们,书中的还是有很多干货值得吸收和践行的。
一、“要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
在分析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去做、花多少精力去做的时候,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评估:一是这件事在当下将给“我”带来的收益大小,这个收益可以是心智、情感层面的,也可以是身体、物质层面的,我称之为“收益值”;二是这项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我称之为“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长的事件,其影响会持续较久。
这两个角度组合成的四类事件:
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找到真爱;学会一种有效的思维技巧;与“大牛”进行一场意味深长的谈话。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买一件当季流行的衣服;玩一下午手机游戏;以“扶墙进、扶墙出”的方式吃一顿自助餐。
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练一小时书法;背诵三首诗;读懂哲学著作的一个章节;多重复一组技能练习;认真地回复一封友人的邮件。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挑起或参与一次网络掐架;漫无目的地刷微博;使用社交软件窥视陌生人的隐私。
“采铜法则”:尽量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
这个法则暗含着两层含义:1.收益值的高低无关紧要,只要不是短半衰期的事情,只要这个收益可以被累加,就尽管去做。
2.不要只盯着那些“高大上”的事情。一些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只要对你有长期的益处,仍旧可以去做。
二、以更高的标准去做有更好的选择
简言之,就是告诉我们不要“将就”、不要做“差不多”先生。如果你想吃到好东西,你首先要有一颗“想吃到好东西的心”。
决策心理学认为,人在面临选择时,通常会采用“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所谓满意原则,就是人会从自己最熟悉的待选项开始逐一进行考察,如果考察到一个满足内心标准的选项,就会采纳这个选项,余下的选项就废弃了,而并不是对比所有待选项,然后选出其中最好的。因此,一个人会不会做出一个尽量好的选择,跟他所采纳的标准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内心的标准比较低,那么很快就会找到一个满足标准的选项,而这个选项很可能在所有选项中并不优越;如果内心的标准比较高,那么就会多比较一些选项,最后选中的那个选项就会更好。
三、即刻行动,“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
鉴于我们永远都无法完全准备好的实际,所以当你不知道怎么做一件事的时候,就直接开始做吧。只要开始了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第三步。
采铜提出用精益创业的方式去行动,要做到这三点:
1.克服“过度准备”的惯性,向前一步,把未完成的事情完成;
2.克服“自我防卫”的心态,乐于接受反面意见并加以慎重地审视;
3.克服“沉没成本”的固执,有勇气否定并重新构造自己的产品。
在多线程工作,首先需要一段专注不受干扰的时间,完成工作中最核心部分的思考。他的一个工作习惯是,拿到一个任务后,务必要先找到那个任务的核心思考区间,找到那块硬骨头,尽全力去啃下来,而不是先去做那些周边的打扫性的工作。
四、要努力优化努力的目标和策略
采铜提出“没有突出的长板最危险,必须专注发展自己的优势才能”
书中有一段原话很有针对性,对那些教育背景一般、职业技能缺乏、拼爹无望、为人生前途迷茫焦虑的年轻人来说,在他们资源本就贫乏的条件下,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不多的资源(时间、精力、金钱乃至勇气)聚拢起来,投注到做一件事情上。专心做好一件事,哪怕这件事看上去极不起眼。三心二意、畏葸不前、瞻前顾后、贪多求快、跟风冒进都是大忌。
因此,必须专注在一个领域走到最后。大多数人都在缓慢起步期就“死”掉了。小部分人爬到了快速提升期。而只有极少数人到了高原期,笑傲江湖。
乔治·莫舍(George Mosher)是哈佛商学院1963届毕业生,后来创立了国家商务家具公司(National Business Furniture),在毕业50年后,年逾古稀的他接受了哈佛校友会人士的访谈,在被问到给年轻人有何职业上的建议时,莫舍把毕生的经验总结为这样一段话:“仔细考察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利用自己的优势努力工作,通过与人合作来平衡自己的劣势。回避在很多不同方向上空耗精力。保持专注,把自己能做的做到最好,并保持留意新的机会。”
言简意赅。
五、其他有价值的观点
1、一个人如何对待他的时间,决定了他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2、提升时间的使用深度:减少被动式休闲的比例,保持至少一项长期的业余爱好。
3、不管你做了哪个选择,你的某些东西永远不会改变,最终带着你走向目的地的,可能并不是某一个选择,而是那些你不会改变的东西。
4、先把必须要做的小事处理掉,是我们保存积极和从容心态的一剂良方。
5、不要只做信息的搬运工。要通过解码,深入事物的深层。解码不外乎下面三个层次:
(1)它说了什么?给了我什么感受?(它原本就要传达的信息和知识)
(2)它是什么?对我有什么价值?(对内容的反思,以审视的目光对内容进行评价和定性)
(3)它的内部是怎么组成的?它的效果是怎么实现的?(对形式和构成的洞察,研究内容表达的手法)
6、在我30多年的人生历程中,我也许是对自己说了太多的“还不错”“差不多”“挺好的”,所以很多事情常常是“高开低走”,开局噼里啪啦打得不错,后面就慢慢没了声响,最后不了了之。所以虽然曾经倾心做过很多事,但是仍没有一件事做到了顶尖和极致。
7、要想一丝不苟地做事、把事情做到完美,就必须进行取舍:选取一件你认为最重要、对你来说最有价值的事,兢兢业业地把它做精、做细、做好;而其他次要事情,用七八十分的标准去完成它们,就够了;另一些无足轻重的事,则能不做就不做。
8、放弃对“兴趣”的执念,不把“兴趣”作为做事的先决条件。宁可傻一点、笨一点,去做一些并不特别喜欢但看上去又富有挑战的事,或者去做一些少有人做但又看上去很有意义的事,并且咬咬牙,多坚持一段时间,或许就能把死循环的闭环打破,开启新的良性的循环。不以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并不是说不再追求兴趣或者忽视兴趣的重要性,而是调整一下顺序,不再是要求先有兴趣再努力做事,而是先努力做事再在努力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和热爱。
9、创新分两种,一种是从0到1的创新,也就是创造出之前完全没有过的新东西,比如iPhone的发明就是这样;另一种是从1到N的创新,这种创新只是水平上的进步,比如iPhone诞生后,其他科技公司生产了效仿它的其他类型的智能手机,虽然使智能手机更加多元化,其中有些性能也更加强大,但也只不过是把1复制到100罢了。
10、只有独一无二,才能不可取代。
11、尽量去做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