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次读书会你的感受如何?你怎么看自己的这些感受?你觉得你跟读书会的距离如何?如果有距离,你觉得是什么造就距离。
2. 具体来说自己的远方是什么?为什么想要这样的远方 你现在的所在(也就是近处)是什么? 你觉得如何?
3 .如果你是分享者(包括观察团)你觉得你分享了什么?你怎么评价你的分享表现?分享完以后,你觉得和分享之前有什么变化?
4 .如果你是倾听者 哪些话让你深受启发?为什么? 如果让你分享,你觉得会怎么样?
5. 回归书本内容,用自己的话 谈一下这章书中所讲的叙事的内容.
爱你们 花儿
20191021
本次读书会我的作业拖得很迟,一直想写得完美一些,但却迟迟没有动笔。现在想起读书会里哪位老师曾说过:完成比完美更重要。仔细想来,自己还是没有走出自设的完美主义的牢笼,很多事还是会纠结,会放不下。
在做观察员的时候,发现每一个人都在很用心的去读书,每个人的分享都给我不同的启示,每个人的视角与感悟都是独一无二的。
春华老师陷入自己的遐想中那份宁静的美,让我很着迷。她是一个很用心读书也会去思考的人,她说在读书的过程当中,仿佛在抚摸自己的心情。记录了她的金句如:“很多故事就是旅行,很多旅行都有故事。”印象很深的是她说穿汉服的那件事情,我觉得她是一个很有自己思想的人,不受主流文化的影响。虽然对他人的评价也有一些忐忑,但是敢于坚持自己的审美观。说到手工的独特性,她结合了自己咨询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说家长对孩子的独特性不能接纳的事。说她在以前的一些读书会上,能不分享就不分享,但是第一次在我们的读书会上,打开话匣子以后就收不住了,她说改变是因为读书会带给她满满的感动。在花儿叙事读书会上,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来自团队成员的接纳与鼓励,每个人也逐渐敞开自己的心扉,享受心灵之旅。
利利老师用凹凸镜来形容自己,说总是会走进别人的远方,放大别人的优点而缩小自己的优点,想要尝试去做平面镜,真诚的表达自己。每次读她的文字或者听她分享的时候,都觉得她是一个非常智慧的女人,好学上进,勇于剖析自己。每次看到她仿佛都在苦苦的挣扎,想要从自己的泥潭当中走出来,忍不住想去拉她一把。但我明白,有些疼痛是要自己去经历的,别人只能陪伴与见证。就如丑陋的毛毛虫必须经历痛苦的挣扎才能让翅膀注入血液变得有力量,只有经历痛苦的洗礼后才能变成美丽的蝴蝶。她的每一次出现都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成长,看到她一步一步离自己的主流故事越来越远,把自己的支线故事拓展得越来越广,真的很为她高兴。她再次说到了半截稻草,但是欣喜的是她想要放手了,这需要多大勇气啊!今天我听了《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的网络读书语音,说创伤其实是不存在的,愤怒是被捏造出来的。开始觉得不认同,细听解说后发现确实如此。比如过去我总觉得一切不幸福都源自结婚那一刻,总以为换个人结婚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矛盾,总是以受害者的身份生活。当听别人的故事后,再看自己的人生,发现过去的经历是可以改写的,是可以放下的。
如果不是桂珠老师自己说她的经历,我们无法从她现在的优雅状态看出她经历的那些不容易,但是她都能把这些经历化作人生的阅历和财富。特别是她说经历学习心理学并运用到生活中后,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以前觉得自己年龄比较大,学习心理学比较晚,又不是科班出身,生出很多的不自信,现在发现年龄大也是一种资源。在我们读书会里面,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资源。不是每个人的经历都能变成人生阅历的,我觉得桂珠老师就好像一只打不死的小强,在困难面前越挫越勇。人生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很多的挫折,但我们没有被最后半截稻草压垮,这就是叙事带给我们的力量。
花儿老师形容鲜梅老师就像一朵逐渐绽放的小花,每次都有不同的开放的程度。鲜梅老师是我所认识的年轻人当中能够与自己心灵对话的少数人之一,我们现在很多年轻人可能更多的在空闲时间刷手机、逛街、追剧,她却能与我们这群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在一起学习心理学。做她的学生,有这样好学上进又感情细腻的老师,何其有幸啊!我也记下了她的金句:过去所经历的在不同的时间会变成不同的财富。鲜梅老师已经从最初的那株羞答答的含羞草,开始变成主动绽放的玉兰花了,散发出迷人的花香。
回到书中内容,让我触动的地方很多。
NO1:“一个人的旅行,不得不长时间和自己单独相处,这种旅行中的独处,心容易发慌也容易孤单,但这种独处也常是最容易安静的时刻。”
我们很多时候,都可能需要独自去走一段长长的人生路,父母亲友都不能陪伴我们一直走到路的尽头,能陪我们的只有自己,我们只有耐得住寂寞,才可能走到我们想要去的远方。
NO2:“独行,让我感受到极度的自由,让我自己的心在安静的状态下学习;结伴让我知道如何与别人合作、分享生命,学习与人相处。如果只有单一种旅行方式,我生命里某些重要的经验就无处滋长。”。
是呀,这是一个合作共赢的时代,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有时候当我们走累了想放弃时,如果身边有同伴的鼓励,我们会坚持走下去,我们也可以从同伴那里学到一些经验,长出自己的智慧。所以独行可以与自己很好的相处,结伴也能化解寂寞,交流思想。
NO3:”人不也是一样,也要这样翻来翻去百次才可能会好,治疗,哪有一次就好。”
NO4:“染这个字拆解起来就是要在水里浸泡九十八次,所以这个步骤是要一直重复很多次的。”
NO5:“在场的我,瞬间把‘在水中浸渍九十八次’和‘正面反面至少要翻过一百次’这两句话连在一起。这就是手工,因无法取巧,成就了无可替代的味道;因一再来回,而有了扎实稳固的基础。”
NO6:“‘那么人呢,是否也该如此被对待?是否也该回到手工的味道里呢?’我想,这不仅是心理咨询师要思考的事,也是身为父母、老师、社工等陪伴他人生命的人要放在心理的事。”
NO7:“‘量身定做'手工保留住独特的重要关键。”
NO8:“生命的独特性无法单一化与标准化。”
做手工如同个人的成长一样,也是需要反反复复打磨的。有时候我们可能前进了三步,又倒退了两步,心急的人有时候就会否定自己、怀疑自己。在这个浮躁的社会,现在很多人都不愿去做手工了。比如包饺子,其实是一家人相互沟通的机会,但是忙碌的现代人为了省事,也为了节约时间,往往直接去超市里买来速冻饺子,而节省的时间却又各自花在了手机上,家里少了很多欢乐。我记得在女儿小的时候,每隔一两个周末我都会去买一些饺皮或者自己和面擀饺皮,与女儿一同包饺子。那时的我们有说有笑,可以交换秘密,无话不谈,我们不象母女更象朋友和闺蜜。我们会包出很多的花样,每一个饺子都是一件艺术品,每当吃到自己的那些饺子,她是特别开心的,她说付出劳动的感觉真的很好。但从她上初二以后,我就记得我们再也没有一起包过饺子了。
在女儿上小学期间,我觉得自己没有如有些家长那样焦虑,我会让她自己去选择很多事情。我以为我会一直允许她保持自己的独特性,我会为她量身定做她自己的人生。但是,在中考面前,我也会落入俗套地考虑高中学校的排名、师资力量、升学率,我们往往会按照别人的标准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庆幸的是我遇到叙事后,学会放手,学会让孩子长成她自己想要的样子。我们在比较衡量后,放弃了她一直想要去的那所本地最好的高中,选择与我同校。前几天女儿对我说,她上高中后改变了很多,觉得同学们都很友好,她也不再那么冷漠 了,会主动帮助同学。说她在初二转学后感觉被同学排挤,在以前的话,我会想也许没有被温柔对待的人学不会温柔待人吧,但今天我会看到是否女儿不能接纳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否她为了融入主流文化而磨去了自己身上的棱角,丢掉了自己的独特性?
NO9:“陪伴一个人、教育一个孩子,和种一棵树是一样的,要用‘百年’的概念来看待。”
“一个人要活出自己独特的样貌,需要透过长期的生命累积,无法急切。”
中国有名俗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是我们往往急于求成,害怕孩子的慢节奏会错过很多机会。我也经常会催促女儿做各种事情,而我的催促却加剧了她的拖延,也许这是一种无声的抗拒。我们很难放下自己的标准,很难安心等待孩子慢慢成长。
NO10:“如果说看重手工就是回到人的味道里,那么我想关于人的工作,无论是心理治疗、学校教育或者子女教养,若要回到手工,就要不急躁、不近利,愿意用量身定做的心情,愿意给出时间,来造就一个个有自己味道的生命。”
同一本书每个人所感悟到的,对自己的心灵有触动的地方都是不一样的,这就好像制做手工作品一样,每个人做出的成品都是独一无二;同一双手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心境下做出的每一件手工品也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每个人也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但从小到大我们往往会被父母或老师拿着别人家孩子的标准来比较,想要把我们复制成他们所想要的样子。也正如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以单一的分数标准将学生们培养成学习机器,如同工厂里生产流水线上造出的机器产品,个个都一模一样,没有个体特色。那些稍微有个性的、有自己的思想的孩子是不被考试主流文化所接纳的,往往被贴上“叛逆”或“另类”等标签。就如我们成年人的世界一样,不买房、不买车,就会担心别人觉得自己不成功一样。要想保持自己的独特性,是需要勇气的,是需要我们从主流文化里找到自己的支线故事的,是需要我们弄清我们人生方向的,只有知道自己的远方在哪,才不会迷失自我。
我的远方在哪里?
小时候它在村口那条小路的尽头,高中时上大学成了我的远方,大学时找份稳定的工作解决温饱是我的远方,成家后挣钱养家占据了我生活的全部,我没有了诗与远方。曾经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忙碌中,我越来越不快乐,想逃离近处,想去寻找远方,以为去一个没人认识自己的地方就会找回失落的快乐。
现在,我依然无法割舍很多东西潇洒地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与自己的远方存在很远的距离,但我不再彷惶,不再迷茫,我会过好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陪伴孩子长大,陪伴父母变老,因为我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我也能看到我的远方:退休后,开家茶馆,以茶会友,写作、做咨询,养只狗作伴。也许也会去帮女儿打理她的咖啡馆,写作、做咨询。她画画、写作,养猫,我们约好一起合作我的回忆录,我写文字、她画插画。
我的远方现在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才能走到,但没关系,我会一直朝着那个方向前进,我在近处的每一天,都是为了到达远方。我也希望走在寻找远方的路上的人们,都不要丢失自己的独特性,都能够长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也能允许别人做独一无二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