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身体里有着一半重庆的血统,所以对重庆一直都有种特殊的情愫,总想着什么时候来个寻根之旅,去看看我的亲人;又或许潜意识中觉得这也是我的家,什么时候回来都可以,反正这是情之所归处。所以,大小旅途中一直都没计划上。印象中一直是刚记事时跟着妈妈在外婆家住了一个多月,然后回家就开始了慢慢的求学路,也就一直没再踏上重庆这方热土!
再有,印象中就是课本上描述的,山城、雾城、水城!可真实的重庆到底啥样子?
今年十一终于有了一睹真容的机会!
5号大早上从成都出发,乘坐动车到重庆,下了动车,又无缝衔接乘上去预定的民宿的地铁,出了地铁跟着地图走啊走,我们三个人一人一个箱子,在川流不息的人流中穿梭,真的是件痛苦的事情。没想到更痛苦的还在后面,还要走那一眼看不到尽头的阶梯,幸亏是下行,如果上行,估计我们要立马原路返回去成都了!
小伙伴几个边走边唠叨,怀疑是不是订错房间了,怎么这么乱的地方,简直可以用脏乱差来形容,走到江边才发现,这是朝天门码头,各种货物集散地,还有各种的批发商城,人来人往的也就不奇怪了!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到了预定的房间,整个人直接就瘫掉了,Y同学顾不得一路辛苦,稍事休息就急匆匆出门见老同学去了,临走又邀请兰姑娘我俩一起去,可是累得死狗样的我俩都不积极响应,Y同学只好自己气鼓鼓的走了,剩下兰姑娘我俩在房间继续休息。
稍事休息,继续出发!!!
第一站:朝天门码头+千厮门大桥
朝天门码头位于重庆市东北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是重庆最大的水码头。朝天门原题“古渝雄关”,曾是重庆十七座古城门之一。南宋(1127-1279)偏安临安后,时有钦差自长江经该城门传来圣旨,故得此名。朝天门目前大大小小共有18个码头,是周边各县市与重庆货物贸易集散地。(源自某度)
Y同学的同学说,白天去能够看到长江与嘉陵江汇合在一起,两钟不同颜色的江水翻腾在一块,实为壮观。可惜我们没看到,实在是遗憾!
没想到订房间时误打误撞居然就订在了朝天门码头附近,酒店出去几分钟就是码头。码头附近是各种的批发市场,路上车载人挑,各种的货物向四面八方输送,也有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从江边向陆,直接就是山坡,城市就在山坡上建立起来,各种的阶梯穿梭于个售卖小店或商场中,第一天到重庆特别不适应,怎么那么多阶梯,要么就是上坡路,累觉不爱!
渐渐的,就喜欢上了这座悠闲又有范儿的城市
从住的房间阳台上就能看到不远处橙色的千厮门大桥,横跨嘉陵江,下层为双向轻轨,上层为城市公路,2015年才通车,通车后几分钟即可过桥,大大方便了大江两岸的日常通行!
橙色的桥体和黄色的江水交相辉映,形成了独特的江边一景,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拍照留念。
特别是晚上,从江南岸向北岸走去,可在桥上看到北岸的洪崖洞,灯火辉煌的,特别漂亮,成了重庆独特的景观!
山城步道
兰姑娘提议去山城步道,看地图就在眼前,可是绕来绕去,从千厮门大桥走过去居然走了半个多小时,还差点走丢了,重庆岔路口太多了,一不小心走岔了就要来个重庆一日游啊!
渐渐地远离人群,走着走着,乍一抬头,看到山脚下一个盘山阶梯两边建了个门框,门框上爬的树蔓半掩下苍劲有力的写着墨蓝色“山城步道”,不仔细看还就给错过去了!尴尬的是,入口处挨着厕所,跨过门框就闻到难闻的味道,一起进来的一对小情侣扭头就走,去找他们的十八梯去了。兰姑娘我俩憋着气继续拾级而上,没想到,真是曲径通幽啊,台阶一边靠山,一边就是嘉陵江,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树木。更增添了步道的清幽!
偶尔三三两两的行人走过,特别安静,很适合在这里边走边沉思,装装深沉!
令人揪心的是,路边的房子基本都锁着门,门上贴着封条,大大的“拆”字直刺心脏,让人好不惋惜!
偶尔有几家门开着,是那么的简陋,好像进入了贫民窟,跟这里曾经的繁华是那么的格格不入,不过看似寒酸,但主人是那样的随和闲适,悠然自得的做着事情。要么在门口坐着聊天或者三两人在下棋,也许这才是生活吧,不慌不忙,每日随心而为,从未有过的踏实,感觉好像回到老家了,突然好想往家打个电话听听爸妈的唠叨!
继续往前走,看到一家房门很个性,颇显厚重感的斑驳的乌漆彰显了曾经的主人的辉煌,门顶的牌子上写着繁体字“厚廬”,看门旁的介绍才知,厚庐原是一栋官邸小楼,具有上海石库门建筑的特点,以石头做门框,以乌漆实心厚木做门扇。屋主是曾经雄踞四川的军阀刘湘手下的悍将师长兰文斌。
抗战时期,由于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心转移到重庆,大批政府要员、军阀、买办、地主等达官贵人也云集于此,他们大肆修建公馆,做工考究,与当时的普通民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建筑风格上有的模仿外国近代小住宅形式,有的还有地方建筑特点,这也形成了重庆一大人文特色!
刚才查资料时无意中发现有网友写道:“兰文斌在抗战时在这附近开了一个工读学校,收养了很多战争留下来的孤儿,教给他们简单谋生手段,让他们可以养活自己,且不耽误学习。这个学校一直办到抗战胜利。”不禁对兰师长肃然起敬,居然如此有情怀!
厚庐仍然保持着中国传统住宅对外较为封闭的特征,关起门来自成一统。在门外站了一会儿继续向前探索。
不知从什么地方开始,靠近江一边的栏杆由灰突突的水泥变成了亮黄色油漆过的木质的,和苍翠的树叶交相辉映,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路边还贴心的放了长椅,走累了就坐下稍作休息,望向对面滔滔江水,不由自主的念起:“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沉思中,无意识的抬起头来,映入眼帘的是“法国仁爱堂”的标识,也不仔细看介绍,我就想当然的以为是教堂,围着路标找遍了也没找到仁爱堂的影子,意外的走到一片废墟中,地上长满了藤蔓,对面是荒芜的圆形的亭台,无声的诉说着自己的历史,昔日的华丽依稀可见!我一直为没看到教堂原貌而有点不甘心,兰姑娘说仁爱堂不是教堂,是法国人在这里建立的医院,后来才发现,这后面就是四川省重庆中医学校门诊部,这是20世纪中期的牌子,写在1902年由法国人创建“仁爱堂医院”的门牌上,后来更名为重庆中医学校,再后来搬迁至九龙坡区杨家坪,这里就渐渐荒废了,成了现在的景象。
兜兜转转,居然转到了仁爱堂前门,傍晚的苍茫中,陡然看到这三个烫金大字,心跳莫名的加剧,还好没错过,辛亏坚持走过来了!遗憾的是,大门紧闭,兰姑娘我俩只好透过门缝拍几张照片恋恋不舍的往前走。
查资料才知:
此教堂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重庆市天主教爱国会要求,市人民政府于2001年2月决定将仁爱堂教堂、神父住房、修道院房屋共3000余平方米划拨给天主教会。初步维修后,教堂已于2002年6月11日正式对外开放。重庆市天主教会2001年12月还在这里兴办了敬老院,为社会上的老年人服务。
虽然仁爱堂大部分的建筑已经损毁,仅遗留的旧址,仍然记录着老重庆的一段沧桑,见证了历史的脉络!
仁爱堂继续上行,不远处就是通远门。
“通远门通远门,进进出出抬死人”。据说张献忠率领起义军攻打守卫重庆明军,入城后开始屠城,重庆十室九空,城中还有老虎出没。七星岗成了远近闻名的坟场。通远门除了是军事重地和交通要道外,也成了隔离阴阳两界的关隘。
终于结束了山城步道历史性的探寻,出了通远门,感觉又回到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也进入了市井生活,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一边是静谧,一边是喧嚣,就看你怎么选择了,这,不正是我们的生活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