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华杉详解
孔子说,熟读《诗经》三百首,交给他政务,他却不能通达。让他出使外邦,他又不能独立应对。那他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啊?
钱穆注解说,《诗经》“风雅颂”三百首,实际上是西周一代的历史,内政外交,风土民情,无所不包。其治闺门之道,在《周南》《召南》;农事富民之道,在《幽风》;平天下、接诸侯,待群臣之道,在《大雅》《小雅》;而《颂》的部分,是政成事定后而作,得失治乱之情,尽在其中。所以,求通上下之情,制礼作乐以治国安民之道,尽在《诗经》。读通了《诗经》,就应该能通达治国理政。
“专对”,《公羊传》:“大夫受命,不受辞,出竟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者,则专之可也。”受命出访,不能主君一句句教你怎么说话,那没法教,因为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情况,所以你必须自己下判断,自己应对,不辱使命。可以说,我们从小就受这样的训练,去邻居家送个懂滴,回来妈妈问你,阿姨怎么说的呀,你怎么说的呀,那时候就开始被训练“专对”了。现在公司派你出去见合作伙伴老板,回来领导也要一句句问怎么说的,也是专对。《诗经》的内容,言语温厚和平而不激昂,但又立场坚定,意志准确,暗藏机锋,读通的人,一定会长于外交。
春秋时代的名臣,留下了大量“专对”的故事,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和孔子同时代的齐国名臣晏婴,我们从小就熟悉各种《晏子使楚》的故事,无论楚国君臣如何想办法捉弄他,最后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晏子的外交,不仅让别国占不到嘴上便宜,还留下了一个“折冲樽俎”的故事,晋国想攻打齐国,派使臣来试探,晏婴在酒席上就以各种外交哑谜,向对方展示了齐国的凛然不可侵犯,晋国就放弃了发动战争的打算。而在一起喝酒的齐景公,从头到尾都没看懂!晏婴的外交,是不是在《诗经》上学的呢?史书上没说。但是,当他面临人生最大生死考验的时候,《诗经》,正是它的精神武器。那是齐国权臣崔杼(zhù)发动政变,杀了齐庄公,把满朝文武集中到姜太公庙里,要大家歃血为盟效忠他。好几个不服的都被杀了,轮到晏婴,他从容说:“我只忠于君主和国家。”拒绝盟誓。崔杼用剑顶着逼他发誓。晏婴说:“崔杼,你读过《诗经》吗?诗曰:‘莫莫葛藟。延于条枚,恺悌君子,求福不回。’(葛藤一片到处长满,蔓延缠绕树枝树干。和乐平易好个君子,求福有道不邪不奸。)”崔抒也不敢杀他。因为他杀齐庄公,是庄公无道,国人反应不大,而杀晏婴,政治影响就太大了,于政变也不必要。晏婴不参盟,但他也会忠于新君景公。
《诗经》是西周文明之集大成,《毛诗序》说:“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学诗有诵、弦、舞之法,朗诵、歌唱、舞蹈,潜移默化,修养每个人,教化全天下。同一本书,不同的人读到不同的东西,恋爱的人读到恋爱,就像人人最熟悉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而搞政治的人读到怎么搞正事,搞外交的人读到怎么搞外交,搞环保的人读到怎么搞环保。总之一国之事,无论大小,都在里面,关键你读的时候,你自己在想什么。你自己没想到的、没关注的,你肯定视而不见、读不到!
读书啊,人们只能读到他本来就懂得的东西,不懂得的,就读不出来,因为你不懂,就会有反应。那不读,又怎么懂得呢?孔子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你一定是在实践中有体会了,你才能在书本中,在亲人的总结中去学习提高。读书的时候,切己体察,事上琢磨,放自己身上对照,放具体事情上琢磨,这才叫读书。这书上,自己身上,具体事情上,不断推循环,就是王阳明说的,知行合一。否则,也是王阳明批评的,叫徒事讲说,成天跟别人“交流”读了什么书,就跟说买了什么包、买了什么车一样,都是虚荣。这就是儒家常批评的“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本来读书学习是为了自己要用,却成了为和人讲话炫耀消遣,帮别人读了。
怎样才能读书有用呢?关键在于立志。立什么志向,就读什么书。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才知道自己要读什么。读书是极为焦虑之事,志向越清晰,越不会“博览群书”,因为必须要读的书都读不完,绝对排不上别的。所以啊,不要自以为读书多,孔子说了:“虽多,亦奚以为?”读那么多有什么用。无论你是“好读书,不求甚解”,还是过目不忘,经常在别人面前大段背诵名篇名句,儒家说了,那都叫玩物丧志,没有志向,还特爱到处学习,那“好学”,也是一种贪玩,或者是一种“只是落伍焦虑”,读书,也只是把读书当玩物罢了。人家玩车,你玩书,都是一样的,玩。
这种读书病患者,挺多。
刘澔觉
先说自己的志向,再说读书的事情,有很多朋友找我帮忙推荐书,开书单,这真是有些为难我了,我永远都无法为你开出具体的书单,就算我非常了解你,我们相处好多年的朋友,我也只是能说大概那两句话,向你分享我的路径。
在读论语之前我读了很多专业方面的书,方法论等一类的工具书。让我去应用学习,很受启发。随着自己的成长,我明白,做事前面还有做人,我开始反思我自己很多行为和言语,而且随着自己的工作,接触的事情也越来越复杂,有很多事情根本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想,如何做,这人的义理,标准在哪。
之后就开始读论语了,这种书就是要慢慢读,读的也不是希望它能怎么提供答案,这是累积的过程,每一句都有很深刻的智慧,慢慢体会。
实践读书两条腿。还有很多小伙伴没有开始每天读书的习惯,我希望我们越来越幸福,我就在路上等你,期待你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