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儿园到小学,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孩子每天都有作业了。对于大多数孩子和家长来说,要完成作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看待?如何循序渐进的逐步帮助孩子从不会做作业到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好习惯,这是家长们要面临的一大课题。
如何看待作业?
从学习知识的角度讲,做作业的过程本质上是学校教育向家庭教育的延伸,做作业也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从“温故而知新”到“记忆曲线”理论,都告诉我们适当的作业对于促进孩子对于知识的吸收和掌握是有重要意义的。所以家长从内心应该重视该环节,切不要仅仅把它当做应付老师的任务,或者受“作业负担论”的影响而排斥甚至反感作业。要知道,家长的态度一定会被孩子感知到。
从社会评价的角度讲,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或者作业完成质量不高的孩子,在学校一定是会被老师指出来的。即便现在的小学老师都受到过良好的训练,不因为孩子没有很好的完成作业而责备孩子,但如果孩子多次在其他孩子都得到表扬的同时被老师指出作业问题时,他的心理感受一定是不好的。6、7岁的孩子还无法在意识层面分清楚这种感受的原因在哪,但这种感受和作业、学校相关联,进入潜意识,一旦稳定下来,孩子就会本能的抗拒作业。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家长们应该帮助孩子们在入学最初一段时间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
做作业是否需要家长的陪伴?
我的答案很明确,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家长最好能陪伴孩子。正如当初我们陪孩子学走路一样,现在,我们要陪着他踏上一段新的旅程,学习新的本领。而这个过程,也同样需要耐心和爱心。
从逐渐熟悉做作业的一系列流程到最后能熟练的自己独立完成,这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对孩子们来说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细心的家长们会发现,孩子们拿出作业本、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内容的作业、拿出文具、翻开本子,这些动作,对于成人来说简直就是不经脑子的习惯性动作,对于孩子们来说似乎是一个艰难和缓慢的过程。这个阶段,不要着急,将这些动作变成熟练操作,本身就是孩子们面对的课题。如果他们不熟悉,那恰恰是教机。家长们可示范做作业的流程:先拿出记事本,翻开,放在方便的位置,逐项开始做,文具、书本的摆放位置,做完作业,收拾书包。通过一两个星期的陪伴、示范和耐心提醒,孩子们会慢慢的将这些程序内化为习惯,终身受用。
陪伴要点:
一、可以示范,不可代替:最初孩子可能不知道怎么使用文具、查课程表、收拾书包、使用字典等等,家长可以慢动作示范,在之后发现孩子还不会,再示范,但反复几次发现他会了,即便做得不好,也要让他自己去做,这样才能得到锻炼,切不可因为各种原因一直完全代替;
二、可以提醒,不可催促:不论天生的气质类型是怎样的,我们在做自己不熟悉的事情时总会“慢半拍”,表现出迟疑和犹豫,我们的孩子在最初做作业的过程中也会有类似的情况,甚至会有不知道下面该做什么。家长大可不必为此生气或因此怀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问题,这只能说明他还需要陪伴。家长只需要耐心提醒,切忌催促孩子。如果我们能陪伴孩子按他的节奏慢慢适应,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形成井井有条、从容不迫的做事风格,这比完成作业、快速适应更有价值。
三、可以指出,不可责备:孩子们可能会出现各种错误,遇到这种情况,家长有必要平心静气的指出,不能急切的责备,甚至辱骂,就像我们一定不会辱骂一个一岁的宝宝为何走路要摔跤一样,我们要理解6岁的孩子在适应学校生活方面真的需要一段时间的练习,一定会犯错,但是正如所有的孩子都会学会走路一样,我们的孩子也终究都能适应学校生活,只是快慢程度不一。
陪伴到何时?
这个视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决定,但这一定是一个逐步放手的过程,这个过程,从一开始的重点关注做的过程,到关注做的内容,最后到心理上的陪伴。最初阶段需要手把手教,然后随着课程内容的逐渐加深,要从作业的情况了解孩子对于老师授课的理解情况、学习的基本态度、知识点是否掌握等方面,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这个阶段家长最好还是能坐在孩子身边,观察孩子做的情况。
一般入学两个月后,孩子们就开始进入到第二个阶段——初步适应阶段,孩子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人,即他自己知道如何完成作业,何时寻求家长帮助。这是个逐步的过程,因为不断有新的学习挑战加入,家长们在这个过程中要能够及时跟进,适度出手,最后放手。在这第二个阶段,家长们可以拿本书在孩子后面坐着,不时观察。
从二年级到三年级,在完成学校作业(不包括奥数等辅导班)方面,孩子们陆续进入了第三个阶段:独立完成作业的阶段。到了这个阶段,很多孩子已经是自己作业的专家,家长的主动干预往往会被孩子的“知道啦”“老师是这样说的”给顶回去。恭喜各位家长,听到这样的话莫生气,这往往正是可以放手的信号,不如跟一句“哇,我的孩子长大了,学习的事情可以自己应对了”,然后“知趣”的退出,开心的干自己的事情,只在孩子呼唤帮助的时候施以援手。从这时开始,家长主要作用是心理上的陪伴。父母的欣赏、信任和支持,孩子们感觉得到,小人们就会内心踏实安静的做自己的事情。有家长说,不行啊,你看他字写得那么差,题都做错,作文都不会写。这些都是需要单独花时间解决的问题,而不是在孩子做作业的过程中去监督。如果前两个阶段家长陪好了,进入这个阶段后就会比较省心。
关于作业量的问题?
老师布置的作业是标准量,但每个孩子的个体发育情况是不一样的。如何在完成标准量作业的同时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孩子的特点和情况适当调整,这就是一个更高的境界,考验家长们的智慧了。
就北京地区的孩子来说,第一个学期语文、数学、英语都会留作业了。当然现在学校也非常重视帮助刚入学孩子度过适应期,这个阶段不会布置太多的作业,而强调的是让孩子养成回家做作业的习惯。
如果家长感觉到孩子在完成课内作业方面目前有困难,应采取方法进行调整。比如教会孩子如何更高效完成作业:比如减少不必要的动作干扰,如玩文具,让孩子体会专注工作的感觉。比如在他自己感到已经非常有把握的作业部分,放手不做要求。对他感到“压力山大”的部分,一定要另辟时间,分析原因,单独解决。
总之,孩子们需要我们陪着写作业的时间也就是一两年,就如我们当初弯腰扶着他们学走路一样很快过去。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家长,用心体会孩子一点一滴的成长,和他一起发现学习知识探索未知的乐趣,而不为结果过度担忧。如果我们的孩子从这个过程中感到自己的成长和父母的温暖,那么学习也就成了他生活中自然接纳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