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立三尺讲台,从未想过有一天能成为什么,只是觉得,作为一名教师每天应该做点什么。
一
前几天收到《学语文之友》的样刊,这里有我和马敏同学的文章,内容其实是初二时的一次作文教学。那时,校园正是春天,各种花草树木孕绿吐蕊,满校园的芬芳和美丽。
一直坚信,生活是语文的外延,正因为这个外延,才有了语文教学海阔天空的辽远,才会有孩子们当个性融入自然时的乐趣与和谐。生动的课堂固然可以带给学生丰富的精神之旅,可是对比站在明媚的春光里,什么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什么是“万般红紫斗芳菲”,什么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什么是“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一切自然的本色立即嵌入切身的体验,连讲解都是多余的。
于是,作文课,把孩子们放到万紫千红的校园里去,让他们去认认每天都会途经的花草,让他们去铭记植物们的名字,让他们去了解这些朴实的生命背后那些自己不知道的故事,然后,要求他们到自己的记忆里走一走,打捞那些与春天蓬勃生命有关的而平日里又被自己忽略的美好点滴。
记得孩子们的笑脸和绽放的花儿一样灿烂,自由的个性在校园的春天里张扬舒展,这次作文课,每个孩子都重新认识了很多花草,那些平凡的朴实的生命在孩子们的心中都有了一个响亮亮的名字。
有了这样的体验,再用文字表达,于是就有了这次的稿件,《毕业季,我把作文课上到了校园的春天里》。
说起作文,似乎是师生心头的千千结,学生不想写,老师不想改。可是只要我们转换一下角度,变换一种方式,作文也许就会变成情感的自然流淌,关键是如何唤醒。对于作文教学,深深体会到,除却大量的阅读吸纳外,你要给予学生一定的经历,比如,以爱为主题的单元教学结束后,你领着学生去敬老院为老人们做力所能及的义工,让他们珍惜自己生活中那些《爱的味道》;以文化传统为主题的单元教学后,你就组织学生去地方的博物馆,深入探究《地方的传统文化知多少》;学习民风民俗,就带着孩子们在周末的一大早去游一游菜市场,去逛一逛街头巷尾,讲一讲《家乡的故事》;想练习细节描写了,就买一大包瓜子来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剥瓜子比赛,那文字里的细节绝对有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学习直抒胸臆的写作技巧,就让孩子们读读诗,随意给出几个意象,让他们过一把诗人的瘾,写出来的那些诗句,只有你不敢想,没有他们想不到……
马克思说过,自然界的鲜花都是万紫千红、千姿百态的,更何况是这些青春灿烂的少年呢。
对于写作,经历永远比方法重要,唤醒永远比教方法有用。
有了经历,有了点燃,情感的潮水轻轻触碰,就会随即流淌成汩汩的文字。事是亲身经历的事,情是心底最真的情,这样的文字就是最美的篇章。
这样的作文教学,于老师、于学生,都是美好的生命体验。
二
高考刚刚结束,四年前的学生莹带着一篮葱茏的小树坐公交车来看我,这让我在感动之余颇觉愧疚。在她读书期间,一直想去学校看看她,但因为较远却一直未成行。
做莹三年的语文老师,对莹深感疼爱。
记得初一开始时一次住校生晚自习值班,那时的莹刚刚入校,农村的孩子离家远,第一次远离父母,看着娇小可人的莹,我忍不住拉她入怀,抱了抱。没想到这一抱,在莹的记忆里变成了永恒。莹的语文很棒,从字迹到作文到每次的考试成绩,无不书写着农村孩子身上特有的努力。可是后来,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中考没能考到一中,三年后的高考也没能考出理想的成绩,于是,选择了复读。
那天,莹对我说:老师,我这次填志愿就想选个师范,将来做一个像你一样的老师。
莹说这话时,满满的真诚,我的心里感动极了,在这个近乎都远离老师的时代,莹竟然有这样伟大的梦想。真期待上天能厚爱这个孩子,让她这个朴素的愿望能得以实现。
每一次带学生,有些孩子总能唤起我的回忆,我总会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我知道,他们其实更需要爱。做老师这么多年,深感不是每个孩子经过努力都能得到好的成绩的,但这不完全是他们的错,我们不能因为他们考不了高分就剥夺了他们应该得到的尊重和关爱。
我很珍惜孩子们写给我的每一封信、每一张卡片、每一次祝福,是他们教会了我怎样去做一个老师。其实,对学生的善待,又何尝不是对自己的善待呢!
教育除了激情,也许就是一腔真爱与宽容罢了。
三
为学生整理文集时,有一个板块至今想起来特别感动,感动于自己的做法,更感动于家长的每一篇文字。
我向来觉得对孩子的教育,家长的力量比老师大得多,家长对孩子的管理和关爱对孩子成长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于是,很多时候,我的语文教学都少不了家长的参与。
一是倡导周末的家校共读。每周下发父母和孩子共读的文章,类似毕淑敏《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刘轩《爸爸叫我考零分》,张丽钧《谁把孩子带进了精神猪圈》,《和奥巴马学习做父亲》等等,要求父母周末拿出固定的一个半小时,和孩子一起阅读,然后拍照上传到群里,是记录更是彼此激励。每次看到父母和孩子偎在一起阅读的照片,那场景温馨极了,我觉得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有意义的回忆。一次又一次的阅读、交流、渗透,总会让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方面多多少少能有所改变。
旭妈妈在一次阅读后反思自己:“儿子,当你的行为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一般多是批评、否定和训斥!你说我的语气、眼神都能够杀人!有时候你的脾气特差,我也受不了,受不了的时候就会揍你一顿解气。现在想来,你的行为不就是我的一面镜子吗?是不是你有时候也特想暴揍我一顿?在你的成长历程中,我太没有耐性,不理解你,甚至有时还不讲理。在你象棋比赛错失冠军的时候,妈妈送上的不是肩膀而是一把无形的刀!儿子,请你相信妈妈,从现在起,我会改变的,来好好面对你的成长,相信你也会有所改变。”
倪瑜菲家长写到:
最近,每每看着女儿,都禁不住感慨“吾家有女初长成”了,作为父亲,心中百感交集。刚有女儿时,各种欣喜,各种慌张,学着做父亲,学着成熟。小时候带着她到处玩,但从她上学后,陪她的时间越来越少。一方面觉得她长大了不需要我这个父亲的时时陪伴,另一方面工作越来越繁忙。通过近期班级组织的几次亲子阅读活动才发现这种想法大错特错了。
第一次的亲子阅读多少带着应付完成作业的想法,但在一个半小时的阅读时光里我发现,我们的关系回到了她小时候久违的亲子时光。
杰的爸爸在《孩子,我欠你一份陪伴》中这样说:“文章不长,没几分钟我就看完了,可是看完后,总感觉有东西堵在我的胸口。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总有这样那样的理由让父爱缺席……”然后就是深深地自责。
……
阅读真的能改变很多东西,我相信这样的家校共读一定会在潜移默化中平衡青春期的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而良好的亲子关系就是最好的教育。
二是让父母和孩子一起“写作业”。
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布置家长也认真读这篇文章,学习文中的父亲是怎样引导孩子战胜困难的,这样的引导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受益,作为父亲,你是否也有过像文中父亲那样的经历?请记下你带给孩子心灵成长的一件事。
孩子的姓名寄寓着每个家长的心愿,布置家长和孩子一起写一写《名字里的故事》,回忆孩子名字的由来和意义。
成人世界里的忙碌,久而久之就会不自觉地忽略孩子的成长,于是,要求父母和孩子一起翻看孩子幼年时的照片,并一起分享一张《照片里的故事》。
……
每一次活动都是一次唤醒,唤醒父母对孩子的责任,唤醒父母引导孩子成长的能力,唤醒父母内心的幸福感。
菲的家长如数家珍一般,回忆了女儿许许多多的成长记忆,平日里那个忙碌坚硬的父亲在这样的文字里一下子变得柔软而温暖。
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每一次阅读和书写都恍若在收集着向希望靠近的幸福,这些文字,不论家长怎样表达,都是最美最真的回忆。
遗憾的是,因为这样或那样的琐碎,有时候,我没能好好地坚持践行,有些书写也没能坐下来及时敲入电脑。
现在,当孩子们离我远去,时间的滴答声才最为清晰。
又一个三年过去了,这三年,多了些阅历,多了些收获,也多了些明媚的忧伤。揽镜自照,觉得自己和三年前并没有什么变化,可是翻了三年前的照片,才发觉变化早已在不经意间。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生命总要前行,那就和天地季节相应吧,像草木一样,在教育的春天里自律。自由。无居功。不自傲。自在开放。自在飘零。自在化为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