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史的发展,可谓绚丽多姿。大众潜意识里,水墨的黑白是传统文化的代表色,这源于国画的繁盛。而瓷器,则向我们展示了中国文化的斑斓之态。颜色,永远是瓷器发展史中无法绕开的话题。
中国古代瓷器按釉色与装饰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颜色釉瓷,另一类为彩绘瓷,彩绘瓷又可大致分为釉下彩瓷和釉上彩瓷。
得闲有幸一观《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览,此展分为三个部分:一、颜色釉瓷艺术;二、釉下彩瓷艺术;三、釉上彩瓷艺术。因此展为常设展,主要是看瓷器在历史中如何演变,还可借此一窥策展人的心意。各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藏品,同置一处,堪称奢侈。观赏流连间,历史已然被深刻地具象化,令人动容。
颜色釉瓷艺术
颜色釉是指涂施于瓷器表面用以装饰的各种色釉,包括高温颜色釉和低温颜色釉。品种有单色釉,如青、白、黑、红、蓝、黄、绿、紫等,以及多色釉,如窑变、炉钧、洒蓝、仿其它质地的釉类和仿古釉等。
唐、五代及以前色釉瓷器,以南方青瓷和北方白瓷为代表,青瓷的烧造早于白瓷,此外还有黑釉、黄釉和花釉等。
宋、辽、金、元时期色釉瓷器,有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以及耀州、龙泉、磁州、景德镇窑等,主要有青、白、黑以及窑变釉等。
明清时期颜色釉瓷器的生产以景德镇窑为主,有著名的永宣时期白釉、祭红釉、祭蓝釉,弘治时期黄釉,康熙时期郎窑红、豇豆红等;以及釉色丰富的仿古釉、窑变釉及“象生瓷”釉等。
长沙窑唐代器物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青瓷釉下彩绘褐色、绿色或者二者结合色所绘植物、动物、人物等线条简练生动,意境深远清新。所绘器物以碗、壶、盘、罐为主。
宋代是我国陶瓷历史的一个高峰期,它继承了历朝制瓷的优良传统,陶瓷生产盛况空前。也是在宋代有了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除此外还有磁州窑、耀州窑、龙泉窑、建阳窑和景德镇窑,品类繁多,驰名古今。
同样器型在不同的时期自有其趣味在内,如宋代白瓷执壶、辽时期白瓷壶、白瓷皮囊壶放在一起观看时,历史便跃然眼前,辽时期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审美趣味不同于宋时期,便有了皮囊壶这样的仿契丹族传统用具的出现,十足的民族特色,文化的融合和交替就在这眨眼间。
西夏牡丹纹瓶虽是传统器型,却在花卉的描绘方式上自有不同于其他瓷器上的表达方式,与宋时梅花纹瓶的写意截然不同。
磁州窑为北方民间窑典范,有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
元代在陶瓷烧制方面有当时政权的大力扶持,虽釉色胎质不若之前精致,但在纹饰造型方面较为贴近当时生活,产量也大为提高。元代钧窑大器居多,胎釉普遍趋于粗糙,国博此次展览中罕见的有一件小罐。另比较特色的是由于元代戏曲的发展,所以元代的磁州窑装饰题材中最突出的一方面是戏曲故事和人物,另一方面是文学作品和书画艺术。器物则以日用瓷为主,代表性品种有四系壶、玉壶春瓶、长方枕等,尤以枕的数量巨多。
到了明代整个瓷器历史便鲜亮了起来,颜色釉瓷器在明代有了质的飞跃,洪武时期便已经相当成功的红釉,经永乐至宣德时有了红宝石般的光泽,红中透紫,祭红乃传统红釉中的佼佼者,特点便是红不刺目,釉不流淌。
祭蓝釉亦是非常难得之珍品,世所稀有。而黄釉在宣德时已有,但釉色最佳是在弘治,通体浑然一色,色调嫩黄光艳,俗称“娇黄“。
颜色釉发展至清代,仅红釉就有十几种之多,而豇豆红有其独特之处就在它仅为康熙一朝御用制品,因釉色变幻,深桃色或浅桃色,带些许的绿色或黄色,便又有“桃花浪“之名。蓝色釉中以天蓝釉为美,因釉色如青天,又称”天青“釉。
又名渔父尊,因形似渔翁所用之罾而得名,是清代康熙官窑典型器之一,此器以豇豆红釉最常见。
釉下彩瓷艺术
釉下彩瓷是指在素胎上先施彩后覆釉,经高温一次烧成的瓷器,故又称其为高温彩瓷。主要包括青花、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等品种。
元代以前釉下彩瓷器,主要有唐代长沙窑、宋、金时期北方磁州窑等。
元明清时期是釉下彩瓷生产的繁荣时期,以景德镇窑为主,主要有青花、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等品种,以青花瓷器为主流。元代在景德镇设浮梁瓷局,对景德镇制瓷业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它的统一管理下工匠们精心创造出了大量新品种。
此器纹饰折枝花果取意「三多」图,分别寓意多福、多寿、多子。为传统吉祥纹饰。此纹饰源于典故《庄子•外篇•天地》:尧观于华封,华封人曰:请祝圣人,使圣人寿,使圣人福,使圣人多男子。即多寿、多福、多子之意,亦称福寿三多。多为寿桃、石榴、佛手或枇杷等,寿桃寓意“长寿”,石榴寓意“榴开百子”。乾隆时期的传统工艺美术,在制作与装饰上具有艺、工、意相结合的特点,装饰尤其讲究美好寓意,往往是「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此件即是经典。
款识起源于古代的彝器,至迟在东汉时期,便被移植到瓷器上。在瓷器的底部或其它部位,往往有表明年代、窑名、人名、堂名、 或者表示赞颂、祝愿等内容的文字。陶成堂为乾隆时期有名的堂号。
此壶器型颇精致小巧,看起来不及半个手掌大小,但形制秀美,花纹清晰,釉色明亮温润,由此可窥工艺之成熟。
釉上彩瓷艺术
釉上彩瓷是在高温烧成已施素釉的坯体上彩绘,然后经九百度以下的温炉烘烤而成的彩瓷,因色彩附着于釉面之上,故名。中国古代釉上彩瓷主要包括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釉上单彩、色地彩和素三彩等品种。斗彩与青花加彩则为釉下彩与釉上彩的结合。
宋、辽、金、元时期,釉上彩瓷可见到的主要有定窑金彩描花,磁州窑、吉州窑黑釉加彩,以及红绿彩和五彩等。
明清时期是釉上彩瓷器的繁荣时期,主要以景德镇窑为主,品种有青花五彩、斗彩、釉上单彩、色地彩、青花加彩、素三彩、珐琅彩、粉彩、胭脂彩、墨彩以及各种颜色釉上加彩等品种。清代的瓷器工艺已至“瓷器至满清则无美不备已……”,而在器型和花纹上因信仰和文化底蕴的差异,多出了很多特别的造形、花纹,类喇嘛塔、贲巴瓶、八吉祥等……
乃康熙独有器型,有缩颈和无颈 两种,无颈的以釉里红为多。
此器金鱼纹活灵活现,各有神态,白底海水纹暗纹颇具趣味。
珐琅彩又称瓷胎画珐琅或“古月轩”瓷器,康、雍、乾皆有出品亦各有特色。
国家博物馆所策展览对于学习陶瓷或喜欢瓷器文化的人都是不可多得的全面、实物的参考。
瓷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传承和外在载体,凝结着人们对自然与生活的辨证思考。观其色,便足以心旷神怡。而更令人欣喜的是,我们可以透过器物或情景构成,邂逅不同时代的生活印记。每个人在时代进程中,都保有独立鲜活的情绪,纵然世事纷扰,我们依然可以从瓷器的胎体、形制、釉色和纹样中窥见那久远的烟火与诗意,唤起我们对生活美学的至诚之爱。
参考文献↓
[1]读图时代编著.瓷器器型识别图鉴.【M】北京:北京市轻工业出版社.2006.64
[2]叶喆民.中国陶瓷史.增订版.【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168-625
此内容为一期一会生活美学原创,著作权归一期一会生活美学所有。
主笔/敏烈&所谓牧之
编辑/ 南橘
图片 /三吉
策划/寶華堂主
出品/寶華堂